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狂生之天运大少> 第四十六章 拜师学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拜师学艺(1 / 2)

画邱置学明如星,顽民殄戮何可矜。井田一变乡校废,斯民何往非干刑。

三复名言子曾子,不独阳肤当守此。未经师傅儿犹痴,尽在哀矜君勿喜。

——《士师诗》宋项安世

吃完了饭,安排好高泽的住宿,又拉住高泽交待了不少的东西,林佩云就骑车回去了,高泽望着妈妈越骑越远的身影,心里自然生出了些许的不舍,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妈妈的翅膀。

好在现在的高泽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人总是要总长大的,要成长的,他看了无数的形形色色的书,虽然还小,却也有了一种展翅翱翔、仗剑走天涯的理想和豪情。

幼小的心灵里,早把专诸、荆轲这样的侠客当成了心中的偶像,当然,他可不想做什么刺客之类的,他只想成为“抚剑独行游”的过着那种恬淡闲散生活的游侠而已。

其实他内心深处,最羡慕的还是放荡不羁的诗仙李白,身处超前开放包容的盛世,李白性格中浪漫自由的因子全部被释放出来。

虽然一心求仕,但李白并不屑于走平常路,而希望被慧眼识英举荐入仕,加入了浩荡的漫游队伍。

他游历过荆楚、吴越、三峡、齐鲁、嵩岳、京都等地,遍行大半个中国,沿途留诗无数。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才情、豪侠的气概,李白征服了一个时代的诗人,被称为“谪仙人”。

可惜他始终没能如期冀般地一展抱负,虽然不羁仍难免坎坷失意。据说他醉酒泛舟,因俯身逐取月影沉溺而亡,如此不羁的句号也算是对一生的祭奠吧。

他更渴盼成为逍遥自在的庄子。他虽然没有周游列国,只是曾与同学结伴去楚国、越国等地采风,但庄子主张物我两忘,不依外力而神游八荒,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庄子的逍遥游直接影响了道家的修行与仙游风,并被尊为“南华真人”。

他更敬慕全能“游圣”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的徐霞客,苏省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

从22岁起上路,旅游考察30余年,四次远程跋涉,足迹遍及19个省市、自治区,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是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

因为长期在外,他练成了一身超凡的本领。他上黄山之时,途遇大雪,陡崖结冰,就以铁杖在冰上凿坑攀登。上武夷山大王峰时,千仞绝壁没有下山之路,他就用手抓住悬着的荆棘,“乱坠而下”。

中岳嵩山,他还从太室绝顶上顺山峡悬溜而下。当在湘江路遇强盗打劫,徐霞客可以飞身入江,逆流而行。当探秘西南桂省真仙岩石洞,徐霞客能从巨蟒身上跨过。绝壁、猛兽、激流、盗匪对他都无可奈何,徐霞客可谓全能派旅行高手。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滇省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时滇省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西游记的原型玄奘法师更是他学习的楷模,对于玄奘,《西游记》中动辄遇事啼哭的懦弱和尚简直是一种侮辱。

玄奘自幼出家,遍访佛教名师,有感于各派学说纷歧,决心前往天竺学习佛教。唐初朝廷明令禁止人民私自出关,决心西游的玄奘只得设法偷渡过去。

玉门关外为莫贺延碛,八百多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如刀”。孤身一人的玄奘只有靠白骨和驼粪当路标。在仅有的清水打翻后,他滴水未进,仍然坚持前行了四夜五天,誓不东归。

所幸,玄奘昏迷醒来后在不远处发现水草,得以脱离险境。之后,玄奘以超人毅力翻越雪山,经过今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地,抵达印度那烂陀寺,留下了壮游取经的“神话”。

高泽早已在书本上见识了古人的非凡抱负、奔放才情、豪侠气概,更有坚毅不屈、意志坚定的高尚品格,现在自己只是暂时离开父母的怀抱而已,算得了什么呢?

这会儿也没什么事,要不赶紧去一趟赵大爷家,看看他家里到底有什么好东西,特别是那些古籍善本,可别糟塌了。

外公还是老习惯,中午得睡个午觉,大舅带着一帮孩子又去了学校,也不知道去干什么,这都要开学了,要说补课也该停了吧!还要去学校,这一年到头的,也不知道休息休息,好歹也让小孩子玩玩呀!

不管他们了,先去赵大爷家看看,最好能从他那儿弄点东西回来,嘿嘿,赵大爷,我来了,您可得当心了!

跟正在厨房里收拾的外婆说了一声,就出了门往巷子外走去,赵大爷家就在这条巷子背面的后街上,最北面一座破旧的院子就是。

沿路弯弯拐拐,时有夹杂着旧墙的民居分布在路边。墙角荒草丛生,墙体也长着青苔。再一直往前,经过一路破败的民宅,走到尽头,又是一道院门,这里便是赵大爷家了。

尽管院子从外面看破败不堪,而这座院子却奇迹般保留着一道古老的院门。

院门为石质结构,大门横梁中正镌刻着“福华祥凝”四个大字,左边落竖款“大清道光癸已孟夏廿六日吉立”,按照公元纪年与道光皇帝在位时间推算,这个赵家院子的修建时间应为公元1833年。

在横额上下,分别镌刻有精美的缠枝莲图案和戏剧人物场景。大门两边的立柱上,还镌刻有对联,因石头风化已不完整。

一阵风吹过,鼻子里飘进了些微的气味,酸酸的、臭臭的,反正不太好闻,刺激得高泽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推开虚掩的大门,那特殊的味道更加的浓烈了,高泽眉头直皱,用手捏着鼻子,尽量不让自己恶心,更不至于吐出来。

堆成小山一样的废品,琳琅满目,废旧报纸、杂志书籍、废铜烂铁、旧电器、破布头、塑料瓶……各种各样的,好多都没分类,堆在一起,地面上一摊一摊焚烧的痕迹,还有混浊的污水。

一路往里走,零零碎碎的破烂堆得到处都是,下不去脚,各种难闻的气味混合在一起,简直是臭气熏天。

见此情景,高泽第一感觉是往外退,他简直不能想象,外公家里那些珍贵的古籍善本居然是从这样一个污秽不堪的地方淘回去的。

一个“乒乒乓乓”的声音传入耳中,高泽循着声音往里走,蜻蜓点水的练起了梅花桩。院子倒是挺大的,四周还能看到雕花的木窗、石板的台阶,残存的墙体和地基,都在无声的告诉高泽,这里曾经也有过辉煌

在那堆放得像座小山的废品背后,有一圆一方两个石墩,圆形石墩边缘被磕掉,刻着的花纹已不再明显;方形石墩表面已经被染黑,面目模糊。两个雕花石墩孤坐庭院,不动声色。

在两个雕花石墩的中间空地上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手上正在拆一个旧电机里的废钢线,午后,金色的阳光从墙头透过来,洒在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分外好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