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四,不是接待日,李艳回报社上班,突然一则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新闻是这样写的:在美国有个叫詹姆斯和洛德的两个人犯了同样的罪,被起诉到法院。法院经过调查取证,两个人都是主犯,罪行一样,但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詹姆斯判了5年,洛德判了10年,给出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詹姆斯他信仰基督教,有信仰的人被改造好的机会会更大,对社会的危害会更小,因为他更懂得忏悔。我们先不说这个法官判刑的依据是否正确,但它说明一个人是否拥有信仰对灵魂的重要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我们中国信仰佛教。星期五,采访司马志远的日子。
李艳又来到了锦都监狱。李艳今年28岁,本该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经过去年一系列的变故和打击,明显的苍老了许多,仿佛一下子从青春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李艳今天特意穿上一套蓝色连衣裙,略微施了粉黛,画了浅妆,一是看起来不那么憔悴,二是画淡妆表示对人的尊重。司马志远看起来眼窝有些陷,看样子是昨天没有休息好。
李艳:“司马志远,昨天没有休息好吧。”
司马志远:“是啊,这两天一直在反省。”
李艳:“懂得反省,就说明你还没有泯灭人性。你有信仰吗?”
司马志远:“我看过一些关于佛教的书籍。”
李艳:“体会到什么了?”
司马志远:“它教人布施,教人向善。世间都是虚幻,不要执着于一人一事一物。内心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强大,不依某人某事某物而欣喜或悲伤。关于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如来,四大金刚,八大菩萨,暂时没有领悟到那一层,就见仁见智了。佛讲究不具象,如来,四大金刚,八大菩萨可能是后来人加上去的,也可能是佛幻化成人形,来感召世人。在我现在浅显的理解里,菩萨就是你自己,驻守在你身体里的那颗菩萨心,‘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
李艳:“那你当时杀人就是魔鬼了。”
司马志远:“是啊,自爱爱人,与人为善,顺应自然,就是好人,否则就是恶人。人是应该有一些信仰,这样内心才不会那么空虚,那么无助。在你烦闷的时候,问问你心中的主;在你精神空虚的时候,问问你心中的佛;在你冲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问问你心中的菩萨,是否应该那样做,你就不会冲动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否则像我一样,就是魔鬼。”
李艳没想到司马志远对佛有这样的认识。自己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也看过佛教方面的书,那时确实使自己看淡了很多--名利,金钱和地位,并且使自己能够顽强的活下来,对待事情,不再那么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在红尘中,有些人看透了世间的虚伪与狡诈;有些人悲观厌世;有些人为了子女的前途;有些人为了身体健康,都信了佛。其实佛就在你的内心。看待任何事情淡然,不求于外物,发省内心,多行善积德,你就是佛了。有些人天天吃斋念佛,祷告跪拜,心里想的却是前途富贵,那就不是真的信佛,只是徒有其表了。每年佛教的重要的日子,例如:阴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接下来各位尊佛、菩萨的成道日、出家日、诞辰等,都会看到善男信女烧香跪拜,念念有词。更夸张的是有些人竟然手里拿着人民币,放在脑门上进行跪拜。难道佛祖看中了你的钱财才会去保佑你,那佛祖也太见钱眼开了。
李艳:既然你懂这些,为什么自己还做这种事呢?“
司马志远:“世间事往往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真能做到,那我也成佛了。”
李艳:“你知道王阳明吗?”
司马志远:“知道。他老人家非常提倡“知行合一”。
李艳:“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司马志远:“是啊。我往往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很多道理都知道。就是不想去实践,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李艳:“那你听说过十万小时理论吗?”
司马志远:“这是《异类》这本书提倡的一种观点。是说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师或专业人士,必须在这一领域投入十万小时的时间才能够实现。”
李艳:“那你赞成这种观点吗?”
司马志远:“我承认,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经历才能够去实现。其实这类似于爱迪生的那句名言:”成功来自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只不过加上了时间而已。
十万小时”最大的祸害就是过分强调了时间累积的作用。全然不顾中间过程的方法以及乐趣。就像以前的我们老师说的:很多同学,确实很努力,在自习室从早待到晚,然后对自己说,看,我今天自习整整一天了!可他一天里都干了些什么呢?睡觉,玩手机或者聊天而已。这就是时间累积的副作用:降低效率。类似的,“我今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累积达到了5小时,完成了十万小时均分在每天的任务。”这样的想法,也是极其荒谬。
其实做任何事情要讲究乐趣和效率。过分追求时间累积的另一个负作用是:无法坚持。。想想看,要你花整整十万个小时在一件事上,而且这件事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那该有多么无聊!与其浪费缺乏效率的时间来填补自己的负罪感,不如开开心心的大睡一觉。为什么说这样的过程会没有乐趣?因为像莫扎特,乔丹这样花了十万小时练习的天才,他们是绝对不会统计自己的练习时间的。练习的过程让他们快乐而充实,如果你在统计时间,说明你并没有在意这个过程带给你的享受,相反说明你只想快点结束这个过程。
李艳:“是啊,如果只靠意志力来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效率必定会事倍功半,最后的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看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凭借意志力和忍耐力,才是王道。
看来人的空虚是最可怕的,没有信仰的人也是可怕的。信仰其实是高于法律约束层面,上升到道德层面的东西。如果完全按照佛或基督教等教派的指引去做,就不会犯法。法律是人类生活的最低底线,不按照佛的教义去做,顶多成不了佛。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的去做,就会犯法,沦落到你现在的地步了。因此宗教是人类生活的一道安全线。
说着说着,探视的时间已经到了。李艳起了身,对刚刚的探讨的宗教问题还意犹未尽。她站起身,跨过那道铁栅栏,突然她想到,其实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就像这道铁栅栏。没有进入以前,大家向往着佛教的极乐世界,跳出六道轮回。其实跨过这道窄门,里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也差不多。区别的是人的内心。里面的人内心安逸,洒脱,没有功利心,没有贪嗔痴,只有满足和施与。
李艳在回家的路上,心绪难平,望着路上的行人,个个都是行色匆匆。正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究竟又有多少人能立足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检讨自己的行为,又有多少人能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呢?”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