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负责排队,买了两个芒果手工冰淇淋,洪鑫吃了一口,暗暗感叹这玩意确实适合夏日解暑,口感极好。
徐欣钰也是小嘴啃着,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到了麦当劳,洪鑫问徐欣钰想吃什么时,她表示没有什么主意,洪鑫就点了两个鸡肉卷,酸酸甜甜的,很适合夏季胃口不好的时候开胃。
徐欣钰吃了一口,也挺满意的,不过大眼瞪小眼不说话的气氛太过诡异,她随手把一旁提供的杂志拿过来,边吃边看起来。
“你觉得这类杂志怎么样?”徐欣钰头也没抬的问到。
“作为我的启蒙读物,它很优秀。”洪鑫随口答道。
“启蒙?怎么这么说?”
“《读者》曾经占据了我的整个小学时光。”洪鑫回忆到。
“你小学?”
“当时我每周要负责办黑板报,《读者》是我的重要素材库之一,另一个是《特别关注》。”看见徐欣钰饶有兴致的听着,洪鑫继续讲下去。
“初看《读者》,是小学二年级,有一种被惊艳到的感觉。”
“每篇文章似乎都写得那么美,那么富有哲理。仿佛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噗,然后呢?”徐欣钰轻笑了一下。
“于是我不停的把读者中精彩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我的小本子中,被震撼,被感动,在下面写评论,评论中不吝啬赞美致辞。”
“就这样,到了小学四年级。我依然还在剪着《读者》的文章,并且评论越写越长,有时候甚至比原文还长。”
洪鑫回忆到这里,笑了一下,吃了口冰淇淋。
“大约又过了一年后,我逐渐感觉到,它说的很多‘哲理’,都是值得商榷的。”
“比如有时候,它会用‘个案’推‘整体’,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这样推理。”
“这句话说的好。我以前也有这种感觉,就是没有表达的这么明确。”徐欣玥难得赞赏了一句。其实她心中暗暗惭愧,她有这种感觉的时候都已经高二了。
洪鑫一笑,接着回忆。
“到了小学六年级,我不再那么频繁地剪《读者》的文章了,因为我发现,《读者》的风格其实翻来覆去就那几种,每一篇文章都能在以前看过的中找到相似的。”
“然后我对那些文章进行了整理,发现,文章的风格和内容,真的只有寥寥几种。”
“更令我意外的是,很多文章,明明有着截然相反的结论,却好像都令人信服。”
“又过了一段日子,我终于发现自己已经厌恶《读者》心灵鸡汤式的行文风格,觉得文章写得没有逻辑性,太有煽动性,缺少思辨性。”
“往往突然抛出‘不明觉厉’却容易产生共鸣多的结论,然后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卵用。”
最后一句,洪鑫又用上了几个新词,他最近陷入网络陷的厉害。
徐欣钰此时则是对洪鑫的说话条理暗暗心惊,很多东西她也隐隐明白,可是却不能这样清晰的说出来。
而且对于洪鑫三百多分的高考分,她原本以为洪鑫会大加赞赏《读者》一番的,甚至捧读者为神书,可是事实却远出乎了她的意料。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