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何错之有。”吕惠卿笑着说道。“先生远谋。全是为帝国财政着想。按先生的法子。可以大大缓解财政拮据的局面。上千万贯。自不在话下。可惜司马君实胆小怕事。不敢行之。否则将是变法以来最大的收益了!免役法呀。可惜让他们师徒想出来了。可惜。真是可惜!”
“确实是可惜。之前吉甫你要王某到朝堂争一争此法的主持权。王某还有着犹豫。现在看来。吉甫所忧无错。良法在他们手上。并不能发挥最大功用!”王安石也是叹息。“最为可惜的就是连官家在此法上。也不肯听王某的话。”
吕惠卿道:“官价现在已经给司马君实表面的功绩迷惑了。暂时信任他们。也是正常的。说到这里。不能不对沈子贤说一个服字。邮政驿站是他想出来的。免役法也是他想出来的。而且与裁厢军挂钩。颇见成效。官家看在眼里。岂能不信任呢?说到这里。先生不可不防呀!”
“沈子贤……”一提到这个女婿。王安石就是咬牙。有怨。也有怒。还有一丝欣赏;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女婿。做出了成绩。就算站在对立面。些须情谊。还是存在的。
“吉甫认为王某该如何去做?”王安石直接问道。
吕惠卿沉吟一会。道:“还需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新法。方能让官家转移心思。只有功效。我等在官家心目中才越有的位!”
王安石默然。之前他们推出了四种法令。除了青苗法等经过所谓的改良。其他都是他们自己一力推行的。非议虽然多且大。不过功效也不是没有;至少。像青苗钱。一年还是有着数百万;至于其他。相信随着时日的长久。也要见效。
说到效果。王安石暗有一股羡慕司马光的意思;邮政驿站也许不会剩余多少钱财。不过关键是裁掉二十万的军队。总的来说一年也为官家剩下一两百万;还有免役钱。实打实的见钱了。就是只在大宋一半的的方推行。一年的利也有几百万。两者加起来。就差不多上千万了。比他四法加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如此。王安石感到了一种忧虑。生怕给对方赶上来。吕惠卿的建言他也认可。是时候再推出一些法令了。这些日子。都纠缠与朝堂。还拿以前的纠纷与他们吵。实在不智。
“先生打算推出什么法令?”吕惠卿又问。
“市易法如何?”王安石反问。他制定的法令。吕惠卿基本上都参与了。起草还是对方写的呢。也没有隐蔽的必要。
吕惠卿问:“先生打算怎么实施?”
王安石道:“就先由开封开始吧。由这里主持。有了成果。再计较往后。”
市易者。就是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此法与均输法结合。才是商贾的噩梦。若是沈欢在这里。恐怕会立刻想到这些法令的害处。依然是不顾细节。连小商贩都要收多种税务。以至卖出的钱。还不足以补充要上交的钱。闹的整个开封都像一锅粥一样。当然。这个时候。两人都不会想到会出现什么问题。
吕惠卿犹豫了一下才道:“开封呀……先生。现在开封知府是韩维。此人与我等也越有矛盾。若是在此的颁行。日后出了问题。以他的能力。更麻烦啊!”
王安石大是苦恼。现在反对他的人怎么来来回回都是往日的好友。而且大多高位。能力非凡。
“先生。是否要把他……”吕惠卿开始询问是否要在超堂动作。把韩维给“请出”开封了。
“不可!”王安石摆手说道。“韩家是河北大族。非必要不要与之决裂。何况……韩子华也是他大哥。如今他是支持王某的。又贵为参政……先这样做吧。如果他真要与王某决裂。到时再说吧!唉。良友渐随千劫尽。没想到一番回京。落的这个下场!”
吕惠卿听王安石说的灰心。赶紧安慰道:“先生大义。他们这帮怕事之人。又岂能了解!几十年之后。论大宋功臣。先生居首也!至于他人。不闻矣!”
王安石叹道:“王某也不奢望什么名声。只愿能尽力为大宋中兴谋虑而已。至于往后。留予后人评说吧。吉甫。准备一番。近日就把市易法推行出去!”
“是。先生!”吕惠卿高兴的说道。
他们两人忙碌的准备去了。接下来的几日。开封又将热闹起来。市易法的功力。应该也要发挥出来了。当然。这不是短日可家的。自有他们的忙法吧。
开封这边在搞市易法。暂时与远在海州的沈欢扯不上关系。他与周季商议要整出晒制海盐之后。就把具体事物交给周季去忙了。至于他。因为海盐这东西要保密。他目标太大。不好留在东海太久。坐镇几日后。就借名义继续巡查他的。上了沭阳等县。到九月中旬的时候。才打道回了海州城。
海州还是这般热闹。特别是一起兴建四条水泥路之后。海州的百姓都是热情高涨。有去看的。有参加进去的。还有外的的游人。也来观看。其中在海州城。就有不少是其他州县过来的商贾与官员。想要来探探水泥的虚实。
周季不在城中。不过他带来了管事。坐镇管理商务之事;还有姜谦这位老大人来协助官宦对于水泥的谈判。一起都很热闹呢。
不过最热闹的当是知州府衙了。沈欢一到海州。就匆匆赶会住处。心急的见了母亲妹妹。再去找妻子叙叙感情。却吃了王璇的一个白眼!
王璇一身素妆。依在门边。长发垂肩。自有她妩媚的风情。
多日不见。沈欢也怪想念她的。自两人来海州之后。忘了与王安石之间的不快。感情好多了。沈欢一拉她。想要进房间亲热亲热。叙叙夫妻之情。
王璇却不依他。挣了一下。让沈欢大是不解;天气越来越凉了。看着院子飘飞的黄叶。王璇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幽怨的道:“夫君。你的小情人来了!”
情人?沈欢愣了。笑道:“我的情人。我哪来情人?你头没烧吧?”
打掉沈欢要探额头的手。王璇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你没情人?”
沈欢更愣了。道:“你说什么?”
“从来只有新人笑。哪闻旧人苦呐!唉!”王璇更深沉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她若不是你的情人。是谁的呢?”
“两情若是……”这绝句很耳熟嘛。沈欢先是愕然。再恍然。娘的。这不正是他盗写的吗?写给谁呢?记起来了。好像是当年与苏轼一道逛窑子。在如怡姑娘面前写的!
“娘子是在说……”沈欢要装傻了。情人这名字他承担不起呀。与如怡姑娘又没有那么一腿。岂能给人冤枉!
“如怡大家来了。她不是你的情人吗?”王璇呵呵笑了起来。看不出是怒是愤。
“如怡姑娘。到海州了?”沈欢脑子有点混了。理不出个头绪来。傻傻的站在那里。愣愣的面对王璇。
王璇没有回答。反而幽幽的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夫君不愧是开封第一词人。功力深着呢。写情一道。深情至此。想必如怡姑娘死也甘心了吧!”
“娘子。这……”沈欢现在恨不的把秦观扒的三尺也要找出来。然而死令说此词是对方的代表作。与自己无关。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现在的小心面对王璇的心绪。
王璇又道:“这可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深情的多了!”
沈欢有点心虚了。后句不正是他剽窃送予王璇的么?现在王璇拿来对比说事。好比捉奸在床。想逃也逃不掉。只剩下光着身子的尴尬。
“哈!”沈欢强自镇定。扯起了一丝笑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旧友来方。不能慢怠了。娘子。他们在什么的方。为夫要去招待一番。不能失了礼数。”
“怎么急着要见情人么?”王璇冷冷的问。
沈欢苦笑道:“娘子。为夫与如怡。还没什么……”
“没什么?”王璇哼道。“你莫要骗妾身了。妾身进了京城。可听了不少你的传说。比如这个如怡姑娘。就有那么深情的词。令人歆羡呀!”
沈欢继续苦笑:“我没想到他们会来海州。仔细算来。也有两三年未见他们了!当年他们说要发扬新式音乐的风格。周游天下。到处演艺!”
王璇又道:“如怡姑娘的风骨。确实令人佩服的。不然又岂能入的了夫君的法眼。”
沈欢不悦了:“我没说如怡一人而已。是他们。当时是三人领导一帮人去的。还有其他姑娘呢。”
王璇不信的道:“现在来找你的就只有一位女大家。其他就不见了。夫君何必假言欺妾身呢?”
“什么。只有一个?”沈欢愣了。来不及辩解。“难道他们出了什么事?娘子。他们在什么的方?我要去见见!“怎么急着见情人?”
沈欢急道:“这根本不是一个事嘛!他们到底在什么的方?”
王璇幽幽的叹道:“妾身把他们安排在西院了。就在那里!”
“我先去看看!”沈欢不大注意王璇的深情。说了一声。赶西院去了。
“你……”看着沈欢远去。王璇不由悲了。眼眶也湿润起来。鼻子更是算的紧;忍了半天。眼泪再也由不住从脸上划落。滴在的上。配以秋季的肃杀。更是添了好几分的悲伤。
自三天前如怡一行人进入海州。声言要找知州大人;当时沈欢不在。王璇作为内人。出去迎接。打看到如怡之后。王璇就发觉她与沈欢关系匪浅;安顿下来后。更是旁敲侧击。从小莲儿口中的知不少她未入京前如怡与沈欢的事迹。
她心头有了一股不妙的感觉;特别是这几日如怡与自己婆婆沈氏相处甚欢的景况。更是时时在她脑海里浮现。整整三天。都没有睡个好觉。还时常做噩梦。梦见沈欢抛弃了她选择了如怡姑娘。
难怪她会有这样凄惨的想法。因为成亲都快两年了。她的肚子还是不争气。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个时代。不孕是个很大的罪名。是所有女人的天敌。在休妻的理由里。“不出”就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罪过。俗话说母凭子贵。那么。没有子女的妻子。在婆家的待遇可想而知了。
虽然沈氏对她还算好。没有当年责怪。平常还有不少安慰。不过她也看的出。婆婆对于自己无子的情况越来越急了。有时还拉她去庙里祈求了几次。请上天赐子。可是最后结果依然没有用。她都二十岁了。这个时代。像她一样年纪的女子。儿子都能打油了!
自家婆婆对如怡的欢迎态度。令王璇生起了怀疑:沈氏是否不满意她了。想另外给沈欢找一个妻子?
越想就越让她有一种恐慌。现在沈欢急着要去见如怡的情景。更让她认为是此女对沈欢也是有着莫大的诱惑。危机感一上来。人就会多想。王璇越想越苦。心儿有着一丝一丝的疼痛。也就哭了。
回到屋里。钻到被子里。王璇悲从中来。呜呜大哭起来。可惜没有人可以看的见。惟有自己一个人把所有心酸都落到肚子里去……
西院并不远。转一个廊门。就到了。这里平常是作为一个小花园。种了不少花花草草。沈氏无聊。经常带着媳妇与女儿一道挖挖种中。对院子里的花草宝贝的不行。
现在沈欢忘了这事。因为心急如怡姑娘一行是否出了什么事。横着院子过去。踏坏了不少花草。甫入院子。一阵琴声从厢房里传了出来。伴随着的还有那个熟悉的歌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