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2 / 2)

见光绪沉默不语。林启兆也显出一丝焦急的神色。又说道。“微臣和江南的商贾们商谈过了。愿意参股投资开办银行者甚众。所虑的只是朝廷的态度。故而提出了官商合办的建议。这一点。微臣也和北洋盛宣怀仔细商量过。他也深表赞成。并且表示轮船招商局愿意参股合办银行。”

盛宣怀当然会竭力赞成。光绪心中一阵苦笑。历史上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就是于1897年在盛宣怀的手里办起来的。采用的方式也是此刻林启兆提出的官商合办的方式。再说了。参股开办银行。于北洋和轮船招商局。都是有莫大利益在其中的。盛宣怀焉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开办银行。真正做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涉及朝局各方利益。如何取舍。如何平衡……想到此处。光绪心中翻涌起一阵烦闷。他妈的。中国的事情难道从来都是这样。不光是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到最后往往就是算过来算过去。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最后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不了了之。

“这样吧。这件事情你先不要急着上折子……”沉默了许久后。光绪一脸沉郁的说道。“你马上赶回上海去。替朕做两件事情。第一是召集一些最好是通晓西学懂实务的文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鼓吹开办银行对朝廷的好处和利益。不管是洋人开办的报纸。还是我们自己开办的报纸。都要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次开办银行。没有洋人掺和进来。舆论不会像去年那样一面倒的反对。我们就是要利用报纸。让这股风从上海一直刮到京城……”

“第二件事情是你必须要牢牢抓住盛宣怀。哪怕将来在银行的具体利益分割上做一些让步。多给盛宣怀的轮船招商局一些好处。也要想方设法让盛宣怀说服李鸿章出面来上这份折子。放眼整个朝廷。只有他最有资格来上这份折子。也只有他才能够让太后点头同意。”

林启兆点了点头。“微臣明日就启程返回上海。全力以赴去做这件事情。”

利用舆论先声夺人。再让办老了洋务的李鸿章出面说服慈禧。开办银行的架子是搭起来了。可光绪心中总觉的缺少点什么。毕竟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多少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些阴影。

“你先不忙着回上海……”光绪一边斟酌一边说道。“明日你去见见吴绍基。就是陆军学校的帮办委员。朕会让他安排你去见一个人。军机领班大臣世铎。对世铎你可以借着给他拜年的由头。把准备开办银行的事情给他透露一点。但是不要说的太多。就说是闻听他兼任编练新军大臣。为将来朝廷准备编练新军的军费考虑。想出的这么一点主意。”

“皇上的意思。莫非是想让世铎出面为开办银行说话?万一他要是不肯。又当如何?”

“朝廷有人好办事。更何况世铎是军机领班大臣。说话的份量自然是重的多了。”光绪忽然间冷冷的一笑。“这件事不是世铎肯于不肯的问题。是朕要让他别无选择。让他只能走朕为他安排好的这条路……”

严寒飞雪之夜。京城内显的有些寂寥。

在一家名叫明芳居的酒楼上。大约是天太冷的缘故。白日里热闹无比。此刻也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桌客人。靠窗的那一桌边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人一眼望去。便隐隐透出一股扑面而来的英气勃发。他正是入京已经数日的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凯。而他身边的那人。则是他的结盟兄弟至交好友。翰林院庶吉士徐世昌。

袁世凯入京已经数日。朝廷的旨意也于前日颁发。可是此时的袁世凯却忽然有一种无处栖身的感觉。

当初闻听是皇上举荐自己的时候。袁世凯惊喜交加中。也是一片茫然。匆匆从朝鲜赶回了京城。然而到京数日。皇上不知何故却一直未曾召见。朝廷军机上也没有人出面。只是由兵部将朝廷的旨意向他做了传达。便让他在京城等候消息。

百般无奈之际。袁世凯又去世铎府上拜访。却因为春节将至。世铎事务繁多。又忙着裁撤丰台大营的事情。袁世凯接连几次都吃了闭门羹。一路上满心的期盼。万万没有料到到了京城内的境遇。却像是一头坠入冰天雪的中。百般茫然无助。也只有约上自己的好友徐世昌一同借酒消愁了。

翰林院庶吉士徐世昌与袁世凯的情谊。绝非寻常人之间的友情可比。当年两人都是参加科举的学子。意气相投便结为兄弟。当时徐世昌盘缠用尽。正一筹莫展之际。袁世凯听说后。便将身上全部的财物送给徐世昌。倾囊相助徐世昌北上应试。这才有了徐世昌先中举人。后中进士的一番脱胎换骨的境遇。而袁世凯反倒落的个科场失意。连乡试都未考中。

如此患难中的情份。自然让两人的关系较之别的人要亲密许多。成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

“菊人兄。你在京城呆的时间长。对朝局也比我看的透彻。你来帮我看看。你说既然是皇上举荐的我。为何我到京城数日了。皇上却没有丝毫要召见我的意思。反倒是像被凉在了一边。不闻不问。”袁世凯望着自己手中的酒杯。脸上愁云密布。

徐世昌望着袁世凯愁眉紧锁的样子。不觉轻轻一笑说道。“慰庭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在朝鲜总揽朝鲜一应事务大权。那是何等快活。何苦来趟京城这趟浑水。现在知道京城的水深了吧?”

“朝鲜的水是浅。可是那样一个小池塘。安能施展我心中抱负。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安于做池中之物。”袁世凯赌气似的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不怕菊人兄笑话。当年我离开津门去朝鲜的时候。我就在心中发誓。我袁世凯有朝一日。也要像李中堂那样。做一番惊天动的的事情出来。”

“所以朝廷的电报一发到朝鲜。你就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连李中堂那里也没有去封电报。请示一下中堂大人的意思?”徐世昌目光闪烁着些许的深意说道。

“编练新军是世凯一直以来的心愿。振兴国势。首在治军。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又是蒙皇上向太后举荐。世凯岂能错过。又如何能甘心去错过?中堂大人的心思我是明白的。他老人家是不想把北洋这条船。划进朝廷的风浪中去。我若发电请示他的意思。势必会阻止于我。所以我只好来个装糊涂。按照朝廷的旨意赶赴京城。却未曾想。结果却是如此……”袁世凯长长的感慨了一声。

沉吟了片刻。徐世昌拿过桌上的三个酒杯说道。“要窥破其中的迷局。其实也不难。慰庭你来看……”

说着。指着桌上的三个酒杯说道。“这三个酒杯。就好比是你们三位负责编练新军的大臣。世铎是军机领班大臣。皇亲贵胄。自然是以他为首。陈卓此时已然是兵部侍郎。又是皇上亲信之人。前不久又率领陆军学校学员一举平息丰台大营哗变。无论官职还是人望。恐怕都要在你之上。而你。只能排在最后了。”

“那又如何?真要说到练兵。我袁世凯未必不如他陈卓。”

“慰庭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你再想想。世铎不懂兵事。编练新军的实权其实就掌握在陈卓手上。这一点恐怕朝廷中的人都看的清楚明白。在这样一种局面下。皇上为何要调你进京。去分自己亲信陈卓的权柄啊?……”

徐世昌看了袁世凯一眼。又接着说道。“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平衡!皇上这样做就是要借助你。和你身后的北洋来抵消太后心中的疑虑。来获的一种看上去的相互制约。现在你明白皇上为何冷落你了吗?因为让你进京编练新军。并不是出于皇上对你的信任。而是出于皇上对朝局的稳控……”

“而慰庭你却在这样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自外于北洋。自外于李中堂。你想想看。没有北洋这棵大树。没有李中堂为你挡风遮雨。你就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试问。这种情形下。你如何一展你胸中的抱负啊?”

袁世凯刚刚端起的酒杯。腾的一松。跌落在桌上。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