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七十一章 风云百年劫 十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风云百年劫 十七(1 / 2)



一个人的甲午第七十一章风云百年劫十七)

绪二十年十月十七日。★更新迅速,齐全★光绪从田庄台发回电报。以日两万人主力退缩于辽南之金州大连湾等处。且辽东日军残部尚未肃清随时有进兵山海关。威胁大清京畿安危为由。拒绝抽调军队入京拱卫京师。消息一传开。原本就被甲午这一搞的灰头土脸的朝堂上下。顿时都有些回不过神来的感觉。

要说起来大清与日本人的这一战。到了如今这样一个局面。还真是有些眼花缭乱让人看不明白。先是日军一路从朝鲜一打到辽河。各部清军节节败退。连李章的北洋水和淮军也是不堪一击。正是举国一片风雨飘摇的时候。曾想皇上然不请太后的懿旨。不管不顾带着新建陆军亲征田庄。起初的时候。大家伙都以这不过是皇上年轻气盛。有些想当然的意气用事罢等到真正仗打起来了。见过了真章。皇上自然会收起性子。这朝廷大局不是还好好的握在太后手里不是?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皇上还真是靠着新建陆军硬生生的取的了田庄台大捷。一口气把小子逼退回了辽南的金州和大连湾。满朝大臣在惊诧莫名后。心中也不免暗自庆幸。大清的江山社稷总算是暂时缓过口气来。稍带着对皇上。也多了一种比以前不一样的感觉出来。就连前些日子因为皇上擅自行事而震怒无比的太后。口风也稍微有些缓和过来。言谈中对皇上也颇有些嘉许的意思在里面。可太后的万寿庆典才刚过几日。局势便又忽然急转而下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先后攻掠了登州莱州。现如今了威海还在大清手里面外。整个山东的情状已经糜烂不可收拾。而恰恰就在这个日军兵锋已经快直指直隶平原。威胁京畿安危的危急当口。军机处通过总署发往田庄台请求皇上征调辽南诸军拱卫京师电文。被皇上干脆利落的拒绝了。

这好端端的。皇上闹的是哪一处啊?此时就算再不晓事地。也隐约的看出了太后和皇上间。竟然有些是势成水火的架势。皇上的这封电报说白了就是要和太后摆明车马的意思了。可京城毕竟是大清国都。是朝廷根本所在。皇上再怎么和太后赌气闹生分。怎么能连国本都不要了?而太后和皇上之间的这场戏。到了又该是怎么一个收场?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一时之间。京城内外朝上下是暗流涌动。各种声音尘嚣直上什么样的说法都一片乱纷的不可开交。

十月的颐和园苍石瘦湖枯丫绿。在风声萧瑟中。愈发透出越来越深地寒意。而乐寿堂内。军机处大臣连带着各部尚书。此刻都是屏息静气的端坐着。一副眼观鼻鼻观口大气都不敢出样子。

今日是太后旨传。众人已经在这里坐等了一多时辰。可太后她老人家依旧没有出来。在座的这些人都是位列朝廷中枢。谁不是在朝局中摸爬滚打出来地人精。看看眼前地时局便早已明白此时太后地心情。当下谁也不敢多说什么。脸上更是半点意思都不敢带出来。呆如木人般的静坐着。

正在众人有些心里发慌的时候。太监总管李莲英从里面迈着碎步走了出来。目光扫了众人一眼。淡淡的说道。“太后身子骨有点不适。要过会儿才能出来眼的局势各位大都看到了。太后的意思是让大家伙先议一议拿出个程出来。”

说罢。昂着头也不理众人万般不解的目光。转身回里边去了。

眼前这局面。还能议出个什么章程出来?说到底还不是要等太后出来拿主意。众人满心疑惑。连军机领班大臣世也是些茫然的样子。碍着自己个的身份。又有太后的懿旨。此时也只好站起身来。团团抱拳对众人说道。“小鬼子都快打到家门口了。眼前地局面就是这样。既然太后她老人家发话了。大家伙都是朝廷重臣。终归是要拿出一个挽回局面的章程出来的。有什么想法咱们先议议。最后再请太后她老人家定夺………”

众人你看我。我看。都是一副面面相觑的样子。谁都没有开口说话。世嘴里说的是眼前的战事。可此刻大多数人心里掂量的却是朝局的变化。皇上的态度已经摆在那里了。怎么个收尾真地是伤脑筋的很。况且这件事说到底。不过是皇上太后地家事。臣子的又如何敢说谁对谁不对?场面一时之间便冷在了那里。让站在那里的世铎也有些说不出来的尴尬。

人群中一直冷着脸在那里的孙汶。此时望见众人这个样子。不免在心中冷笑了几声。眼前的这一关。道不说话就的去?

此时的这个局面。有人比他更看的分明透亮。从皇上不请懿旨擅自带兵出征田庄台。便已经隐约看出了皇上此举背后的深意。这几年皇上的手段心计他见识了不少。从平息丰台大营哗变开办新建陆军学校再到不动声色摆弄出一支新建陆军。种种举措。一步步由浅到深。哪里是个赌气使性子的年轻人所为?此次亲征田庄台分明就是皇上和太后赌的一个局。倘若皇上赌赢便要借此收天下的民心人望。手握兵权乾纲独断。

为此。在田庄台大传到京城后。太后便暗中让李莲英将他召进宫中奏对了半日。深悉太后心思的他。然明白面对皇上咄咄逼人的架势。太后找自己来无法就是要先通通气。接下来肯定会有相关的办法来应对。果不其然。太后在随后与自己的一席话中。便隐约透露出了准备将来适当的放一部分权力给皇上的想法。

对太后准备走出的这步棋。孙汶心中是欣慰万分。当即俯首赞同。其实原本进宫前他还想着劝谏太后如此。倒是有些忘记了太后这么多年来。是如何从这万千朝局风波中一路走过来的。太后毕竟是太后啊!深通朝局之道。所谓朝局政争。精髓是什么啊?不过就是妥协二字!想当年肃顺等人的气焰何其

扈。恭亲王以摄政王身份主持朝局。又是何其权势冲最后还不是被太后轻轻一拨就全都倒了|去。当日如此。今日何尝就不能如此?

更何况皇上毕竟年轻。在朝中根基不深。就算是把朝政大权交与皇上。以太后一手拔的满朝文武官员。皇上又能如何?总不能把官员全撤职查办了吧?国家之事千头万绪。举一发而动全身。皇上毕竟没有经过多少历练。就算是让皇上主持朝局。举手投足之间恐怕也是掣肘甚多艰难万分。等到避过了皇上这一阵风施政中有什差错。到时候政令不畅。满朝大臣反对。自然便只有太后出面来正的失了………

汶起初最担心的就是太后也和皇上赌气毕竟现在皇上手里握着兵权。稍有差池局面就不好收拾了。太后有了这么一个态度孙|也放下心来。随即向太后呈上自己的建议。就一条。朝局将来尽可以交给皇上无妨。但是新建陆军必须放在远离京城地辽东辽南等处。没有了兵权。皇上也兴不起多大的风浪出来。

至于其后太后在乐堂中召见众臣时。提出的让荣禄编练新军一事。其实只是稳定人心说法。太后和他心中都清楚。国库空虚财政捉见肘。拿什么来编练新军啊?不是找个不让新建陆军摆在京城的由头罢了。京城的防务太后心中有数。放心的人选是李鸿章的淮军。

不过这一次孙汶是真的大吃一惊。皇上如此干脆的拒绝调兵入京拱卫防务。不按常理出牌。着实有些出乎他地意料。向太后提出调兵入京的正是孙汶。他兼管着兵部。本他也仔细琢磨过。辽南战事正陷入胶着状态。让皇上调新建陆军入肯定是行不通的对大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他的想法是希望皇上能够调派在田庄台地聂士成一部入京。聂士成本就不是皇上地嫡系抽调入京。多多少少也可以削弱现在皇上手中正在扩大地兵权。

更为重要的是。当日太后和他商定的放权之事。也是要找一个恰当的理由的。不能因为皇上率军打赢了这场仗。太后就把朝政大权交与皇上。这样太后这边就太被动了。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而倘若皇上在这个时候调兵入京。便是向天下示之以太后和皇上同心之意。太后也可以借着这个由头。感念皇上孝诚之心还政于皇上。这样一来。大家面子上都好过了。朝局也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动荡。

至于将来。日子还着呢。政治无非就是如此。表面上一团和气。地里狠命捅刀子。深奥之处就在于不仅有背后的波云诡。也有面上的云淡风轻。这才是真功夫。

按着孙|地判断。皇上的聪明。应该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都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居然摆出了这样一副撕破脸的架势。还似乎唯恐天下人看不出帝后之间的矛盾。

皇上的心未免太大了。饭都要一口一口的吃。这天下是一口吃的下去的吗?………想到这孙汶心中也是一阵说不出地烦忧。暗暗的叹了口气。

“孙大人兼管着兵。眼前日本人都快打到京城来了。不知孙大人对于局势有什么高见啊?”眼见局面僵持在那里世铎一脸无奈地转向孙|问道。孙|兼管兵部。世如此一问。也是自然而然的。

汶微微倾了倾身子。脸色有些发青的摇了摇头说道。“眼前的局面王爷也看到了。我还能有什么高见?无非就是征调各处兵马拱卫京城。先把眼前的难关挺过去再说吧…………”

面上孙汶没有带出什么来。心中对眼前这位军机领班大臣却是带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从田庄台大捷到如今皇上拒调兵如今的电文传来。这位军机领班大臣和他那位当日幕府第一人吴绍基。可是从没有断过联络。也是到现在孙|才慢慢品出些味道出来。难怪当初世竭力举荐吴绍基。原来早就存着将吴绍基放在皇上身边。打着脚踩两只船的念头了。平日里看这位世既不果决也没有多少处|朝务的能力。却万万没有想到还是这样一个厉害的角色。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