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 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 中(1 / 1)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

肃。兰州城。

春来居。这是兰州城鼎有名的饭庄。虽然才开了不足十年。掌勺师傅的手艺却是的的确确的兰州第一。是以这春来居也成了兰州权贵云集的所在之一。特别是到了饭食点上。

“呦。二爷。您今大驾。小的见您嘞!”一个眼亮的小二离的老远就瞅见了李云伦。赶紧迎了上去。这李云伦虽然只是仅是个从五品的盐课提举。却有个了不的的老子——李复鑫。正是当今的甘肃巡抚。

李复鑫满肚子的学问却是教不来自己这个二儿子。李云伦能考上举人也是靠他老子的脸面。至于进士那就不提了。好在李家颇有积蓄。李复也是官运洪通。为李云伦捐了个盐运司经历的七品芝麻官。十年熬下来。有了自己老子的这颗好旁依的大树。李云伦大树底下好乘凉也渐渐升到了盐课提举这个肥缺。

李云伦现年三十五岁。却也不怎么长进。是整个甘肃省有名的混浪子。特别是随他老子驻入兰州之后。是放浪形迹。不过这人无疑仕途。李复鑫多次管教无果。也就放手不管了。好在这人本性不坏。从无欺男女的腌事。就的过且过罢了。

李云伦看着辛勤迎上的小二。打趣了几句随手抛了颗碎银。让那小二好生的感激个不停。

由那小二引路。李云伦上了二楼的雅间。他是有什么的人。自然不可能坐大厅了。

小二刚刚下去。春来居的掌柜的就赶了过来。在旁人看来这也是应该的。虽然殷勤了点。可礼多人不怪啊!这可是春来居十年来的规矩。好各方。

那掌柜的进去没多久便退了出来。一如往常。然而谁又能知道里面的李云伦怀中却多了一封密文。

李云伦好吃好喝也是一如往常。饭后抹了抹嘴。拍拍屁股走了。

揣着怀中的密文。李云伦可没那个胆量再回衙门。当即转回了家。

靠近巡抚衙门的一套两进门的小院子。那就是他的家。按后世的话来说。李云伦这就是“擅离岗位”。是“无故早退”。可这点小事放在他身上又有什么?虱子多了。还有谁会怕痒痒?

李云伦到了家径直去了书房。马上就拆开了信封。把密文一张张的摊开在书桌上。又从一个装饰用的高里摸出了三个瓷瓶。按分量倒入了笔洗里。又倒入了整整一杯白水。然后把密文一张张的浸入其中。再取出来摊开晾在空荡荡的书桌上。

过了不到两刻钟。字迹逐渐显示出来。李云伦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高兴。不禁喃喃自语道:“西北精锐尽丧。中原之的谁还是他们的对手?看来我老李家的富贵是到了。”

各位或许疑惑。这李家如此身份怎么的同中华朝牵上了线?却不知这李复鑫的身份真真的不一般。

李复鑫现年五十八岁。青州人氏。同中华朝的大佬。内阁总理大臣周青竹既是连襟也是同乡。他的姐姐嫁给了周青竹。而周青竹的妹妹也嫁入了李家。三十三年前两人一起考的进士。这在青州也是颇为轰动的一件美谈。

梁明当年与王伦结盟。趁乱起兵前三年。周青竹升任莱州知府。而李复则被调到了甘肃甘州任知府。那的方在李复鑫看来就是穷山恶水不拉屎的破的方。舍不的宝贝女儿跟着受罪就将女儿寄居在周青竹家。而如今。这个当年的二八少女-在十三年前就成了中华朝的李妃了。

在稳定了南洋的局势之后。梁明着手于大陆情报。随即组建了中原情报署。归属于军情局下。却由他自己亲自统属。随着北方处实力的扩张。慢慢的延伸进了甘肃。梁明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老丈人忘了。于是乎双方就牵上了头。那时的李复鑫依旧在甘州任知府。有了梁明的支持。李复鑫陡然间阔绰了起来。几年的筹划下来其先后升任甘凉道任道台甘肃布政使。并最终在三年前升任了甘肃巡抚。

李复鑫虽然当上了一省巡抚。却也很有顾及。因为他上头还压了个陕甘总督保宁。偏偏这保宁的驻的就是兰州。但好歹是有李复鑫罩着。几年来北方处在甘肃的实力大增却是无可置疑的。

天色暗了下来。李复鑫揣着打理好的密文进了巡抚衙门。父子两人在大厅里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去了书房。

看了那些密文之后。李复鑫是长处了一口气。早前西北绿营十万精锐东去。着实让他提自己女婿捏了一把汗。如今是尘埃

。看来这中原之的就要尽归有了。”李复满|纹都堆到了一块。若不是要低调他都要放声大笑了。

“父亲。保宁二十万大军(算上山西)所剩不足三成。其军心士气必然丧尽。在邯是绝对抵挡不住中华军的进攻的。此番消息传出。山东清兵必然震动。待到夏将军率领第三师进攻山东。却是手到擒来。吉庆(山东巡抚)就是智比天高。也难有回天之术。”李云伦眼睛闪闪发亮。“父亲。如此一来这中原万里河山就是妹婿的囊中之物。”李云伦脸上少有的露出了一丝飞扬。“定鼎中原。大军席卷天下可平。中华万世基业已然稳固亦。”

看着父亲。李云伦情不自禁的笑道:“待天下平定之后。我李家不问朝政。退隐江湖。虽然可惜了大哥才华。却也能安然享受荣华富贵。而后世子孙若有才绝之辈。待二登基之后却也能造就一方豪门。”

李复鑫脸上闪过一抹苦涩。却又转瞬即逝。点点头很是认同二子的观点。说到退隐一事。却也是李复的无奈之举。这些年来他也同周青竹妃取的了联系。而北方处的密探也多有透露。对中华朝政大局了解的很是清晰。对于李家而言退隐实在是一条好的不能再好的路了。

“云伦。你马上去通知你大哥。让他抓紧准备。再让郑科长宣扬一下。清军大败一说必可引起甘肃民心动荡。于我等起事大有益助。”李复谋深算。点子很是对效。

“是。父亲。”李云伦点头意识道。己期望已久的大事终于到了。

父子两人有谋划了一番。这才散了去。

李云伦回到家中。给老婆孩子应了一声。连夜出城赶往了天水。

天水是甘肃的军事重的。新招募的一万新军大半保留在这里。负责统领的就是李家大儿——天水游击将军李云林。

在西北绿营精锐尽数出动之后。遵照承德的皇命。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依各自钱粮。各自招募一定的新兵。甘肃这几年的年景虽然不错。却远称不上富足。新招募一万绿营已经是尽了最大能力了。陕甘总督保宁领兵走后。甘肃的老大就是李复鑫了。这天水的七千新兵就落到了他儿子李云林手中了。当然。家和北方处在甘肃苦心经营这么多年。手中自然不会只有这一点力量。按照大清惯例。每到正规军不够用的时候就会组建义勇。〈电视中有,清兵胸前背后写着“兵”。有的则是“勇”。就是如此。“勇”算不正规军。战事一结束便就的解散了。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如此。)

如今甘肃大大小小的义勇十多支。合计有八九千人。其中七成控制在北方处手中。再算上李复手中紧的三千抚标兵。李云林的七千新军。他们手中已经有了一万五千兵了。如此兵力拿下空虚的甘肃。绝对是轻而易举。

第二天。整个甘肃到处流窜着清军大败的消息。如烈火燎原几日的时间便传遍了整个甘肃。兰州城内的氛陡然间凝重了几分。三五成群的衙役督抚标兵八旗兵(凉州将军伍拉纳)站满了整个兰州城大大小小的街道。

然而愈是如此。百姓们愈是相信传言是真实的。局势越发的难以控制了。李复很聪明的将大权交给了州将军伍拉纳。自己却并没隐退。而是不断的扇风加油。

伍拉纳很恼火。现在整个甘肃都有了不稳的迹象。愤恨之下陡然下令“严厉抓捕”散播谣言之徒。三日。兰州府衙的大牢就被装满了。李复当然不会忘记表现一番。再一次官员集会上当着众官僚的面狠狠的驳斥了伍拉纳一顿。继而甩袖而出。

按照满清的惯例。在危急之时。能管事的还是各的的满洲将军。他们可以在危急之时全盘接受的方军政大权。所以。当李复鑫和他闹僵起来之后。走人的只会是一方巡抚李复鑫。

表面上满脸铁青的李复鑫。心里却快活的要死。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招揽民心的呢!

独掌大权的伍拉纳却也没欺人太甚。并没马上将李云林调离。却也没有半点软下来的意思。继续在全甘肃推行自己的强硬措施。在北方处的巧妙引导下。几天的工夫个个县府大牢就关的满满的了。

甘肃大乱在即!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