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游戏竞技>高达黑历史之机动回忆录> 第二十九章 莱森有了新发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莱森有了新发现(1 / 1)

U-314号没有自己的定时标准,使用悉尼时间还是使用伦敦时间对于她来说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同时在U-314号上,既既没有日出日落,也不存在星期几的定义。日期,只是作为一个普遍的参照物而存在的,尤其对于尤康的艇员们来说,在成为“残党的”日子里,日期不过是一种计算“服刑时间”的工具,航海意义远远大过人文意义~~

不但如此,在潜艇上的时间划分也与地面不同。比如,虽然用的是24小时制的钟表,但是在U-314号上一个自然日的长度实际上不是24个小时,而是18个小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艇上三班倒的勤务模式。每班6小时,3班轮换,艇员们的状态始终保持着一组人工作,一组人休息,一组人睡觉。如此往复循环,维持着U-314号的日常运做。

当然,这种工作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比如艇长豪勒德。对于他这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来说,“连续工作10小时,活动3小时,睡5小时”才是正确的作息时间表。

此刻,豪勒德正爬在指挥台前反复的研究着海图。由于是自然时间的晚上,值勤的人并不多,指挥室里的灯光很暗。浅绿色的灯光从电子海图板中投射出来,照亮了电子海图的同时,也映出了豪勒德那深锁的双眉。

半空的保温咖啡壶就放在他伸手可得的位置上,但豪勒德似乎觉得电子笔更加美味一些。将电子笔的尾端咬在嘴角,他的另一只手则操纵着电子海图的比例,不断的在印度洋的各个海区重复着放大和缩小的动作。

一条从澳大利亚海岸延出来的航线是豪勒德目光的焦点。不过这条航线显然不完全,它甚至还没有到达印度洋的中间位置。豪勒德先后画了几条从航线上延伸出来的分支,但很快又将它们都清除掉了。

‘难度看来还真是不小呢~’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眼睛,豪勒德在心中再一次的诅咒着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牛顿上校。‘既要保证最快速度,还要不被联邦军的反潜系统发现。。。。这简直是在走钢丝嘛!’

也难怪豪勒德发愁,任务很苛刻:要求他从澳大利亚海岸附近出发,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印度洋,并最终达到非洲海岸附近。而且还要求这期间不能被联邦军的反潜力量所发现!

这就意味着U-314号要高速穿越联邦军的一个舰队防区,两个反潜巡逻带,以及不知道有多少条的声纳警戒线,还不能惊动他们!~~~这种任务如果不叫“变态”的话,那实在就有些对不起“变态”这个词了。

‘速度!静音!’这两个词一刻不停的萦绕在豪勒德的脑子里。他们是这次任务能否成功完成的关键。

‘最快速度从澳大利亚跑到非洲’,虽然牛顿没有给豪勒德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隐讳的表示了越快越好的意思。以豪勒德的经验来看,这断航程正常来说要跑15天,如果加紧一点的话,12天也可以办倒。但是牛顿的希望显然不止这些。。。。。。。‘8天?。。。。更快也不是不能办到,只要提高速度就可以了。不过那样的话,大概还没有见非洲海岸的样子,就被噪音引来的联邦舰队给挂掉了吧~’

以U-314号的性能来说,10节到12节已经是静音航行的高限度了----并不是说这个速度上U-314号就一点推进噪音都没有,而是说在这个速度上,U-314号的噪音不会大到在他们发现联邦舰艇之前先被联邦军发现----。U-314号一般以15节为巡航速度,这是由于莱森的能力比较强,以至于豪勒德相对敢冒险的原因。不过,要想在10天内跨越印度洋的话,那平均速度就至少要在30节以上!这个速度上,潜艇的噪音将变的很大。不但会让联邦军容易发现他们,而且U-314号的声纳也会因为自身的噪音干扰而无法有效的工作。最高速度,通常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的而已~

豪勒德将印度洋的海底特征在脑子中反复的过了一便又一便,筛选着其中对他有用的部分。他对印度洋很熟悉,这要归功于联邦军潜艇学院的教育。印度洋虽然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但是海底地形却几乎是最复杂的一个!

在印度洋海底中部,分布着“入”字形的中央梅岭,这是印度洋海底最大的地形起伏。它是由中印度洋海岭、西印度洋海岭和南极一澳大利亚海丘组成的,三者在罗德里格斯岛交汇。

其中,中印度洋海岭是中央梅岭的北部分支,由一系列岭脊组成,一般高出两侧海盆1300~2500米,个别出面海面形成岛屿,如罗德里格斯岛、阿姆斯特丹岛等。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叫阿拉伯一印度梅岭,再向西延伸进入亚丁湾,与红海和东非裂谷系统相连。西印度洋海岭是中央海岭的西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附近与中印度洋海岭相连,经爱德华群岛后,称为大西洋一印度洋海丘,与大西洋海岭南端相连。南极一澳大利亚海丘是中央梅岭的东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岛附近与中印度洋海岭相连。印度洋中央梅岭由一系列平行于中脊轴的岭脊组成,岭脉崎岖错杂,宽度最大的达1500千米,其间还分布着许多横向的断裂带。

不但如此,“入”字形的中央海岭,还把印度洋分为东部、西部和南部三大海域。东郊区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隔为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亚海盆和南澳大利亚海盆。这些海盆都比较广阔,海水较深。西部区域海岭交错分布,分隔出一系列海盆,主要有索马里海盆、马斯克林海盆、马达加斯加海盆和厄加勒斯海盆。这些海盆面积较小,海水较浅。南部区域地形较为简单,有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东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一般深度为4500~5000米。

从航行角度来讲,复杂的海底地形比较适合潜艇行动,因为多变的海底回声会增加反潜部队的搜索难度。但是对于豪勒德来说则不尽然。因为在复杂地形下,潜艇同样也不能以高速度前进。必须要给探测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来识别海底地貌。这就好比雨夜开车一样,速度太快的话,等发现障碍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回避了~

“唉~~~”豪勒德将几个挑选出来的“安全通道”标在了海图上,却发现它们之间仍然有巨大的空白难以填补,烦闷之下,不禁长叹一生,‘我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的答应了这个任务呢?~~’

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值更官忽然带进来一个人。定睛一看,豪勒德发现那人是声纳兵莱森。莱森显然也有时间没有睡觉了,满脸都是疲倦,眼睛里更是布满了血丝。不过,豪勒德在他疲惫的眼神中却看到了按捺不住的喜悦。。。。。。

“艇长,莱森说有重要事情要立刻见您。”

“恩,许可了。莱森,你过来说吧。”豪勒德点点头,一边示意莱森过来,一边从指挥椅上坐直了身体。他知道自从大堡礁战斗后莱森就一直在捣鼓着什么东西,似乎是那条神秘失踪的潜艇给了他不小的刺激。直觉告诉豪勒德,莱森一定是有好消息要告诉他了~

“谢谢你,艇长,”莱森的声音中透着深深的倦意,但是仍然清晰有力。“我知道你现在正忙,但是我认为我已经弄出点名堂来了。”说着他将一个“您还记得我们在大堡礁附近和敌人交战后,敌方潜艇忽然消失的事情吧?您知道,我干这行足有3年了,我从来不相信‘潜艇会凭空消失’这种神话。而且射向我们的鱼雷是真的,这就证明了我们的对手不是幽灵,而是实际存在的!”

“那它一定很安静,安静到快速移动的时候连你都听不见~”这是豪勒德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释了。

“艇长,它的确很安静,但是没有哪条潜艇是我听不见的~”莱森骄傲的宣称着,“实际上不是我没有听到它撤退时的噪音。而是它的噪音特征和一般联邦潜艇的完全不一样!~”

“哦?看来你真的发现了什么了!”豪勒德的精神来了。

“艇长,你听听这个”莱森将一个小型的数字式移动播放器递给了豪勒德。豪勒德接过后将它转手插进了指挥桌上的插槽里,并按下了播放键。

一阵极其微弱的声音从扩音器里流了出来。声音非常的弱,中间还不时的有间断,豪勒德很难分辨清这个声音像是什么,只能大概的感觉到这个声音是有规律性和持续性的-----规律性和持续性,这是自然声音所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这是什么?!”豪勒德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起来。

“这是我从当时的录音记录中发现的,我已经将其他声音全过滤掉了。艇长,您别急,接着听下去,接下来的一段,是我将这个声音加快了10倍后的的效果。”莱森神秘的笑了笑,却没有正面回答豪勒德的疑问。

第二段声音清晰了许多,豪勒德立刻就听出了那是一种快速的沙沙声,仿佛是接收不到信号的无线电里的盲音。

“这是什么?”

“头儿,我让‘GLLL’分析过,‘GLLL’认为这是冲击海流,不过我认为这应该是人工造成的声音。而且,很可能就是我们在找的答案。”

“你认为这是条敌人的潜艇留下的?”豪勒德心中已经信了八成,但他还想通过莱森亲口再确认一便。

“是的,艇长。”莱森老实的点了点头,“我虽然还不知道它是条什么样的潜艇,但是毫无疑问的,我确定它是一条联邦军潜艇留下的声音,而且就是伏击我们的那条!”

“可怎么会这么安静呢?。。。。。难道他们使用了新的推进系统?和我们‘水车’一样的系统?”

莱森想了想,摇摇头,回答道“不像。我清楚‘水车’的噪音模式,这不是水车那有规律的嗡嗡声。。。。。它比‘水车’安静多了!我没有听到任何机械装置工作时的摩擦声。”

“。。。。。。好吧~不管它是什么系统,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豪勒德看着莱森,对着他的眼睛,说到,“如果我们再碰到它的话,你有把握发现它吗?”

“没问题,艇长!我已经将这个家伙记在脑子里了~只要它出现,就一定跑不了!”莱森自信的点头道。

“那好极了!因为我肯定我们还会和它见面的!到时候,我不介意给它个惊喜!”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