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志所向> 第三十五章 屯兵囤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 屯兵囤粮(1 / 1)

曾武,张国柱他们本是作好了卷铺盖的打算,所以当张陵告知他们可以入住大集乡时,一个个是目瞪口呆。曾武他们都心想道,果真张陵是个有手段的人,仅凭口舌之利就打动了这乡长,这等本事真是他们不及的。

一路行来见四周的乡民都是一脸排斥地看着他们这些异乡来客,张陵也不知裘坤使了什么手段说服了这些乡民,不过看来效果不是很理想。乡长给他们安排的屋子颇为宽敞,有前进后院的,只是房梁门窗的颇显老旧。据裘坤说,这处宅院是他作乡绅弟弟的,是本村最好一处宅子,眼下他弟弟已搬至他家共住。

张陵之前一路行来时,早知道这大集乡并不富裕,其实西北这数郡情况都差不多,官吏横征暴敛之下,百姓流离失所的很多。想是这大集乡位置偏僻,官吏没空经常祸害,所以情况还算是稍好一些。

张陵通过裘坤这半个自己人将大集乡的情况也了解了大概,乡里报给官府的户籍只有五百三十七民户,男一千两百余丁,女八百余口,另有五十五户军户,军户是不需要缴纳税赋的,只需战时听候征调。其实大集乡的人口远不止这么多,若加上各地逃荒来的,脱籍逃税的,大集乡里的人起码超过一万,这足可以顶得上一个小县的标准。张陵想的是既然有这么多人口,自己最少可在这里征募到一千人马以上。

另外就是田地,本乡田地共三万亩挂零,户籍上将田地分成五等,上上,上等,中等,下等,下下。大集乡的土地颇为贫瘠,户籍上所载是下等田,其实按裘坤的说法这几年大旱下评个下下也不过分。按今年的收成来看不过每亩平均一石四斗,这点收成是很低的,江淮扬州的水田每亩收成都在六石左右。这点粮草不要说拿来养兵了,全乡人养活自己都很将就。所以当闻之淮北军要来接管大集乡时,全村人会那么排斥,这点收成再缴税上去,今年就要有人饿死了。

裘坤是个颇为的老实人,他将情况同张陵他们说了,希望他能手下开恩一些。然后裘坤又左思右想一阵,朝张陵言道:“执事大哥,你看能不能同你的长官打个商量,今年的税赋只交一成,其他等光景略好一点的时候再补齐。”

要知道以往朝廷缴粮征税的时候,是要交纳五成的,淮北军在江淮那种鱼米之乡只按三成缴粮,已经被称为德政了。而张过在平阳县时居然按七成收税,立马就引发了暴乱。所以当裘坤开口说一成的时候,已是窘得恨不能钻下地去。

当裘坤离开张陵的房间时,他脸上已是神采奕奕,整个人顿时年轻二十岁一般,走起路来两脚带风,脚底数次磕到了门槛,却丝毫没有察觉。

张陵看着裘坤的背影,心底略有所思,他之所以答应裘坤的条件。除了与自己出身农村,懂得种田人的辛苦外,也有其他两点考虑,一来自己在大集乡毫无根基,此刻应已安抚民心为主,二来,大集乡本就贫穷,就是挖地三尺也捞不出什么油水。于是他决定让裘坤来作这个大好人,乡民本就对张陵他们一伙进乡就对裘坤多有抱怨,眼下裘坤解决了这一难题,他的声望应该更一步提高。他只要牢牢控制住裘坤,无疑也牢牢控制住了大集乡。

很快张陵在大集乡的日子已过了一个月,大集乡自战乱之后也开始缓过气来,乡民对张陵他们的看法也渐渐有了改观。至少张陵在乡里走动时,已有许多相熟的人与他搭腔了。张陵自信在为人处事上还是颇有一手的,无论是六七十岁的老叟老妪,还是三四十岁的乡下农夫农妇,都能与他们坐在一起拉上家常。

至于那些十几,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更是与张陵谈得来。当他们得知张陵打过大仗,自淮北一路攻进长安,将皇帝老儿赶跑时的事后对他的故事更是羡慕,张陵常常与他们说些长安的景胜,如何富丽堂皇,让他们听了心生无限的向往。在人多时候,张陵有意无意地显露一手武功,使得这些人对他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幕看得张国柱,曾武都不住诧异,张陵这收拢人心的本事越来越厉害了。

不久全乡的税赋也收上来了,三万亩田地,按照一成的税率,也有四千石出头粮食的收入。若是有人不愿缴粮,则出钱财来替代。此时关中粮草紧缺,即使是刚刚秋收过后,市面上的收购的粮价也涨至仅三石五斗小麦就可换得一两银子。以后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肯定还能再涨上去。

所以很多乡民都用铜钱来替代粮食缴税,张陵见全村上缴的都差不多了,还特意退还了孤寡孤独,家里男人战死在外的军户钱粮,这令大集乡的百姓对张陵的好感又平添了几分。扣除这部分以后,张陵总计收到两千石粮食,另加四百多两银子。张陵见此不由在心底感慨当个村官的日子,也是真不错的。当然这笔税赋自然先被张陵自己暂时挪用。

北地秋天甚短暂,来时是一地金黄的丰收之景,现已经有几分秋冬之际肃杀之意了,大雁悲鸣不住,齐往南飞去,另张陵不由地生出了几分想家的念头。

张陵在这段时候抽空带着曾武往临泾县跑了一趟,他不敢去见全泽,免得他开口问自己讨要那从大集乡收来的一成税赋。张陵则去见了王曼,并禀告了大集乡一事。而王曼对此事也早是得知,这并不奇怪清平教在许多乡镇中都有安插了眼线,而且消息往来十分便捷。王曼指点了张陵大集乡附近三四处乡镇,这些也都暗暗在清平教控制之下,到时候可以相互扶持。

另外张陵还问凉国,还有驻扎在长安淮北军的动向。这才知道半个月前,泥人石已率军攻占了南阳,再度打通了通向关中的通道。但秦猛先在关中的局势却更加不利,他与晋阳的李雍父子的谈判已告破裂,同时李雄达也正在西凉厉兵秣马,这就意味着秦猛先将面临三面夹击的险恶境地。幸好的是蜀中的何再道却没有什么动静,原来他已准备出兵向东争夺荆州。

据王曼的估计,李雄达最迟明年冬雪消融的时候,就会出兵与淮北军争夺关中,但时候一场大战难以避免。张陵与王曼谈了半日便告辞回大集乡。临泾距离大集乡有一日半马程,这一路张陵一直在想,眼下留给他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这半年的功夫,他至少要在大集乡训练出一支精兵来,然后看看有没有油水可以捞一点。若拉扯出人马来,难道全泽还会好意思叫自己一个什长管着手下五六百人,至少也得有个百夫长当当。

夜里张陵与曾武在路边一处客栈打尖。客栈名叫随喜客栈,很是有意思的名字,堂下摆着七八张桌子,只有张陵两人在用饭,显然是战乱之下客栈的生意也不太好。张陵他们点了一大盘羊肉,两壶浑酒正吃得有五六分饱的时候,这时客栈外进来五六个人来,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来人正是张行野。

在张陵未遭仗责时,两人在营内虽从不说话,但也知道这人谁是谁。此番在异地相见,照理也是要打个招呼的。张陵心知张行野近来一直在查他叔叔死因的事,也不知他明白了多少。当即张陵站起身,抱拳言道:“张大人,真是幸会。”

张行野看了张陵许久,皮笑肉不笑地言道:“不必客气。”

张陵言道:“常言说相请不如偶遇,既然张大人来此,不如同桌喝一杯水酒如何?”

张行野哈哈一笑,言道:“多谢张兄弟,我们这里人多,不太方便改日吧。”

张陵点了点头,也自坐下吃饭了。张行野他们要了一张大桌,就在张陵他们的身后,张陵顿时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用完饭,张陵与张行野打了声招呼,张陵见张行野看向自己的眼光下有股淡淡的杀气。张陵微微一笑便与曾武回到房间。曾武疲乏了一日正要躺下,却被张陵止住。张陵言道:“今夜你若是要想留住性命,就别给我睡在床铺上。”

曾武听了惊讶地言道:“大哥,这是为何?难道你怕这是间黑店不成?”

张陵哈哈一笑,言道:“恐怕比黑店还更厉害呢。”

(PS:计量单位一石=十斗,一石=一百二十斤。)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