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凌却是气愤道:“真是个贱人!一个铜子儿都不拿出来还想出风头,有本事她自个儿出这善款呀。”
张俏握了握卫凌的手,安抚的笑道“我当时也很气愤,便把这件事说与了家兄,可家兄却说我笨,还说这事儿本就是我的错。”
县主簿何家的一位夫人接道:“这却又是为何?”她家与张家离得近,与张俏倒是见过几回。
“家兄说了,这事儿原就分工明确,是我不该多事儿。且我们这些个出钱的人在现场的也有不少,怎么其他人不去帮忙,偏我多事儿呢?”张俏见卫凌缓缓点头,眼角抽了抽,你果然是站在我哥那边儿的。
文王妃道:“令兄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你说的那人确是个心术不正的。”
张俏点头道:“王妃说的是。家兄也说了,此事我有两桩错,其一、越俎代庖,其二、小人不足以谋。”
文王妃谑笑道:“令兄说的是。”小丫头片子,这是在隐射杨夫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是个小人,不值得结交呢。
客堂里众人也陆陆续续的反映过来了,不好明目张胆的笑出声来,只能喝茶的喝茶,拿帕子拭脸的拭脸,还有人借着逗趣的话笑两下过过干瘾。姚夫人……姚夫人略微向上的鼻孔气成了朝天鼻。
卫凌倒是一点儿都没听出来,只觉得她娘和其他人的反应有点儿奇怪。卫凌不想继续和这些个长辈待在一起了,向文王妃请示过后,便拉着张俏去院子里赏花了。
--------------------------------劳资是美貌妖娆的分割线------------------------------
男人的小心眼儿发作起来并不比女人好多少。
比如说这刘家郎君刘磊,他爹是龙山书院的儒经先生,也是著名的金石大家,按理说吧,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教养应该不错。可这读书人,醋味重,不然怎么叫酸秀才呢?刘磊喜欢卫凌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家虽然不是大富,但也是难得的文名清贵,且文王一脉联姻,向来只考虑书香门第,所以对卫凌,他是有一争之力的。
文王妃的赏花宴上,有眼睛的都能看出卫凌对张家兄妹的青眼相加。对于第三者的出现,不单是女人拥有精准的直觉,男人在被挖墙脚时,也是非常敏感的。刘磊觉得,他看好了五六年的妹子就要被一个无耻的凤凰男给叼走了。而张栋,就是那个卑鄙小人。什么二甲头名,指不定就是这个小白脸靠什么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呢?
无耻的人总要把别人想的同样无耻,还喜欢到处鸡蛋里挑骨头。
刘磊一向自负学识渊博,但对上张栋,还是有点发憷的。把自己的特长搜罗了一下,决定还是以自家的家学渊源去为难张栋。刘磊不笨,即便是嫉妒心作祟,他也要打着讨教学问的名号。
彼时一众名门公子正争论谱系之事,一方说最早的世家谱系应出自秦代,另一方则坚称必然出自魏晋。刘磊的爹是金石大家,对于一些碑文记录很有研究,而碑文对于谱系学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刘磊觉得,在金石这一领域,张栋就是个土鳖,既不是世家名门,又没有家学渊源,本着为难情敌的心思,刘磊向张栋发难了。
“素闻张兄博闻广记,不知能否为我等解惑?”刘磊挑衅的望着张栋,虽努力做出谦和的表情,但那一脸的不怀好意是瞒不住人的。
张栋疑惑的看了看刘磊,判定此人为路人,没见过。不过人家都发问了,不回答总是不好。对于这个问题,他心里是有答案的,不过是懒得说出来而已。毕竟他又不是教书先生,人家也没问到他头上,主动为人授业解惑又没有工钱拿。
四下原本闹哄哄的,但因刘磊的高声提问,众人便渐渐安静了下来,看向张栋。张栋也不以为意,向众人微微颔首后,道:“三皇五帝时便有文字记录,最早的谱系当属那时的皇家族谱。”
参与讨论的公子们皆是一愣,其中一个支持秦代论的青年问道:“除了皇家的其他谱系呢?”
张栋道:“秦商鞅变法,一户无两男,以增户数,促农耕,故秦时谱系之道并不盛行,却不能说没有。”
另一个支持魏晋论的青年又问:“那张兄的意思是……谱系之道确出自秦?”
刘磊心中冷笑,故意插嘴道:“可家父只在魏晋之时的碑文拓片上看到过姓氏记录。”你说秦代有就有了吗?有证据吗?
张栋看了看刘磊,道:“金石之家多注重文字拓片,不重图文。”顿了顿,又问刘磊:“你可知堂号?”
刘磊一愣,道:“家中称号?”
张栋道:“是家中称号,为牢记先祖郡望计,为彰扬祖先功业道德计,为训诫子弟继承先祖之余烈计,便有了堂号。孟姓有三迁堂,杨姓有四知堂,刘姓有蒲编堂,这堂号都取自秦汉时的先人。”
刘磊辩道:“那也没证据说这堂号是在秦时取得呀。”
张栋点头,露出淡淡的笑意,道:“可也没证据说不是秦时取得呀”
刘磊不想张栋会这般回答,但又没有证据可以辩驳他,便有点恼羞成怒,冷道:“张兄可是在同在下诡辩?”
张栋不愿同他歪缠,淡淡道:“鲁县附近有一东汉时建造的武氏祠堂,名为武梁祠。在其图文拓片上,上刻女蜗补天,中刻帝王忠臣,下刻孝子贤妇,武氏的孝子之像便刻画在这武梁祠中。”
众人恍然,一人嚷道:“这武梁祠既是东汉祠堂,那这谱系至少可以追溯到汉。”
刘磊脸微红,依旧不服的叫嚷道:“张兄还是不能证明谱系出自于秦吧。”
张栋奇道:“我从未说过谱系出自于秦呀?”
众人皆被噎住,连刘磊也说不出话了。==张栋还真没有说过谱系出自秦代。
张栋又道:“自商起,除王室外,权贵多以甲骨记谱系。至晚商,换以金文,录于铜鼎。”
众人齐齐点头,道:“然后呢?”
张栋道:“而最早论述谱系之道的典籍应始于周,这在秦时的《世本》和东汉的《大戴礼记》中皆有记载。”
卧槽,这你也知道?你确定自己是土鳖吗?怎么会知道俺们连听都没听说过得典籍?
众人得张栋传业解惑,皆为叹服,不亏为兴平十三年隐形的头名啊。一时间,这些名门公子们将张栋团团围起,兴高采烈的虚心讨教起平时不懂的课业来了。张栋很烦恼,俺们家从来没有做白工的习惯呀。
而处于外围的刘磊,嗯,这小子还在想着怎么找回场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