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走道靠窗的的一位像推销员的中年人笑着说,“这还真是,当年火车上卖的盖浇饭便是用铝饭盒装的,没盖儿,米饭打底,上浇一层蔬菜,少见荤腥,有几片香肠最美。不收粮票,人民币开始2角一盒,后来三角钱。送餐服务员推着金属小车在车厢里来回穿梭,将一个个温热的铝饭盒递给乘客,不吆喝,一会儿就卖完。”
“这还回收不?”年轻人有点脸红,知道自己可能没见识了。
“哈哈!你以为买一盒饭,还搭一饭盒?饭盒你拿不走的。”推销员接着说。
这时候人的自我意思开始抬头,表现为这种占便宜的想法可以大胆的说出来了,八十年代的时候在大庭广众下还不敢这么直白的表达,你想偷公家的饭盒?那也是暗暗思量,小心求证后,才敢伸出罪恶的手,可不像随后的一些年,得手后还沾沾自喜,向别人显摆。
“可是那如何保证你能收回去?难道坐在这等你吃完。”年轻人还是不甘心。
阳阳欲言又止的的说,“那时候人的境界都比较高?”阳阳有点心虚有点不确定的看向周围。
迎接阳阳的是几双鄙夷的眼睛,把那位推销员逗乐了,“那时候的盒饭没有盒盖,而且上面刷着铁路两个字,再加上售货员及时回收,也没多大问题。”
阳阳想像一下,你拿着铁路的饭盒去吃饭,估计大家都会远离你吧,小偷的名声会跟你一辈子,这时候道德的约束力远远大于法律。
大家慢慢的回忆着那个年代,时而争论着,比如当年全国买饭都收粮票的时候,火车上买饭收不收粮票?很多人都认为是收的,而且是收全国粮票,可是事实居然是不收的,大伙都认为这个答案不靠谱。
小学的同学的由母亲领着,七八年坐火车忘了换全国粮票,结果就是饿了一路……
诸如那个年代有没有小商小贩?这个就是个沉重的话题了……
火车就是个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地方,只要你放开心神,这里总能找到知音。
---------
一些以前写的,不忍删去就留在后面。
其实这时候人们带饭用啥,最顶级的是铝饭盒,当然有其他材质的,也有条件不好的连饭盒都买不起,就用东西对付(如用钵来蒸饭)。
饭盒放多少米加多少水,盖好了放到汽锅里,水蒸气加热。中午十一点打开,一盒子蒸好的米饭,家庭好的加个鸡蛋一起蒸。
菜一般就不进汽锅,尤其韭菜蒜薹,味道会差得很。
买块肥瘦肉,放里面,倒点酱油盐水,在蒸汽的蒸柜里一蒸,那叫一个香。
后来学校不允许煮饭了,只提供热饭了。
这就要求你的饭盒很密封,要么汽锅里的煤灰和其他人饭盒里的东西,都会串到你的饭盒里了,那么饭的味道就不用讲了。
即使没有其它东西,饭盒里进了水蒸气,味道也很难吃。
阳阳不清楚铝饭盒为什么都是长方形的,
有人说它可以与军用挎包形成搭配,长方型的饭盒装入挎包大小正好;也有人讲可能是体积满足一般人的饭量,而他的厚度和宽度满足成年男人的手的尺寸,很多时候你要捧着吃,拿不住是不行的(女士说了为啥是男的),这就可能是部队出的尺寸。
也有人更科学,一面饭一面菜离得最开,后来出了一种带一个小的铝饭盒是用来装菜的。
其实日本的士兵的铝饭盒,却是猪腰子形,比较高的铝饭盒,可能适合贴着腰吧。
所以阳阳对部队的说法表示怀疑。
长方形的铝饭盒至少陪伴了两代人的成长,其实还可以有其他材质,但是铝材的柔软,让人可以在它变形后很容易恢复它的原貌,所以一下子秒掉了其它材质。
所以这个年代,它是顶级的,没有之一。
当然也有个缺点,就是长的太一样了,想像一下,几十个饭盒只有新旧程度可以区别,学校取饭不是各取各的,而是班级统一,不了解情况下,经常有人拿错,吃饭时还有人因为自己的饭盒被人拿错,而哭过鼻子的。
可是为什么拿错了,不送回来呢?那就要怪你带的东西,引起别人的贪欲了。呵呵!这是阳阳阴暗的心理。
其实最悲催的是阳阳的一位同学,当晚晚知道第二天会带好菜,他为了向我们显摆一下,不惜抛弃一贯做派,勤快的把显摆的道具之一“饭盒”,里里外外狠狠的洗了一遍,这个时期不知道什么原因,饭盒都刷不太干净(阳阳指的是观感),为了达到干净的效果几乎动了砂纸,饭盒是一下子变得醒目起来。
早上这哥么还拿着饭盒冲我们得意的晃了晃,结果中午就找不到他的饭盒了。
不知哪位大侠看不下去了,替我们锄奸了。每次想到半夜还在努力刷饭盒的肥胖身影,阳阳都忍俊不禁。
在野外这样的饭盒也很实用,偶尔当作锅。
这个年代外出上学的孩子都喜欢买个铝饭盒,主要是去食堂打饭方便,在宿舍炉子上也可以当锅熬粥。
很快和饭盒配套的毛巾兜子就出现了(就是毛巾缝的,拿绳一串就能系上口那种)挂在车把上,避免菜汤油着你的包。
阳阳吃食堂却用的是饭缸儿,搪瓷的,带个手柄,从食堂窗口打了饭菜,拿着不烫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