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竞艳。
有一天,她忽然异想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她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
从采集原料到守炉炼丹,董双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偶有闲暇,便吹笙自娱,兴致来时还会高歌一曲‘丹小凤’。
据说当她吹笙时,会引来百鸟在空中翱翔;而当她唱歌时,更有仙鹤飞来聆听。
待至黄老之说兴起,倡言神仙导引之术,大大符合贵胄后裔的胃口,于是选择了风景绝佳的地方,筑庐结庵,兴寄烟霞,吸取日月精华,提炼百卉的汁髓,以期在碌碌尘世中,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进而白昼飞升,得道成仙。
董双成随同家人,在杭州西湖飞来峰下结庐炼丹,却不能算是女道士。当时尚无道教之名,真正道家演变成一种宗教,设立道观,传授弟子,吸收信徒,是东汉未年的事。
道家与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道教是一种宗教。道教是挪用了道家的一些观点,更借用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来做自己的始祖。
东汉张道陵,以符咒之法行世;北魏寇谦之,奉老子为教祖。
张道陵为大宗,设立道观,宣扬教义,始成为一种正式宗教。
董双成生在西周,时间上已相去十万八千里,只能算是一种自发式的修行,还谈不上是女道士的身份。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董双成炼成一炉‘百花丹’,异香扑鼻,传播数里之外。自食数粒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取笙吹奏,百鸟群集,盘旋飞舞。
董双成精神越来越清爽,越来越旺盛,忍不住高歌一曲,声彻云霄,引来仙鹤翩然而降,匍匐阶下。她心有灵犀,一步跨上鹤背。
仙鹤驮着她冉冉飞升,惊倒附近的民众,都只知痴痴的傻看。
在西边昆仑山上的瑶池畔,住着赫赫有名的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究竟是什么人呢?各种记载的说法颇有出入,有的说她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女王,蓬发虎齿,面目狰狞,仰天长啸一声,每使群兽惊荒而逃;有的说她姓杨名婉玲,住昆仑山上,得道成仙,代替玉帝执行天宫的任务,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半老徐娘。
周穆王十六年西征途中,路过昆仑山,传说曾经受到西王母的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回来的路上他想再度造访,但见山深林密,云雾缭绕,已经渺无踪迹可寻。
那一只仙鹤载着董双成,越飞越远,来到昆仑山。
董双成做了王母娘娘的‘传达呣’,很像今天的机要秘书。王母娘娘有什么授意,均由董双成负责与众仙联系并沟通,算是王母娘娘的侍从人员。
说得更具体一点,似属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之流。
西王母一共有四名贴身侍女,董双成之外,还有王子登、郭蜜香、纪维容三人。
董双成的地位,在四位侍女之中,大约是居于领班的身份,从历次西王母出现的态势可以得到印证。此外,从董双成受命看守蟠桃一事,更可概见她在仙宫受到的信任和重视。
蟠桃是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三千年才结果一次,是仙宫中的极品珍果,从平时的培养和保护,到果品的采摘和分配,均由董双成负全责。
每值瑶池盛会,西王母赐给群仙的蟠桃,都是经由董双成的纤纤玉手而来。
凡间吃过蟠桃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周穆王外,还有一位就是汉武帝。
西王母由一位云鬓花颜的仙女,搀扶着登上承华殿,这个仙女就是董双成。
西王母与汉武帝相谈一阵,抽出袖中的五岳真形图送给武帝,并命董双成送给武帝四个蟠桃。
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于是小心翼翼的将桃核收起,准备栽种。
西王母笑道:“此桃三千年一结果,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汉武帝吃过一次蟠桃之后,对于这种难得一见的仙果念念不忘。它的美味,尤其是食后在体内所产生的奇异效果,使得汉武帝垂涎不已。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