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自择> 第一章 朝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朝阳(1 / 1)

朝阳缓缓从天边升起,破开晨雾,金色霞光蔓延整个东方,犹如一只巨手拉开柔软的暖被一角,于是整个世界便苏醒过来。

乌山脚下一条山道上,一辆驴车伴随着断断续续的铃铛声徐徐向西驶去。

车上坐着两人,其中一位是老者,带着草帽,胡须半白,没有几颗牙齿的嘴上叼着烟袋边哼着小曲,晃荡着脑袋坐在车前,时不时用缰绳拍打着驴的屁股。老驴不耐烦的甩着尾巴,脚下却一点也没加速的意思。

另一位是少年,一头黑发梳着不合年纪的发髻,身着有些发白的蓝衣,身后背一把用麻布包裹的砍刀,只露出刀柄,两臂搭在膝盖上,身体随着车身的颠簸也来回晃悠着,一个布包放在身体一侧,此时两只眼睛正有些呆滞的盯着驴屁股出神。

“石头,回头再看一眼吧,等你回来时好记得路。”老者道

这名唤石头的少年目光从驴屁股上移开,起身回头望了一眼,朝阳依然坚定的向上攀升,连绵起伏的乌山却越来越矮,山前隐约可看见有房屋耸立,袅袅饮烟飘过。四周参差不齐的松柏环绕,一条小路如蛇般蜿蜒至眼前。少年的目光不再呆滞,浓眉下的大眼中有朵朵晶光闪烁,那里有留恋,有不舍,亦有亏欠。那晶光似不满在此地,预夺目而出,少年深吸一口气,眼帘微颤,眼前的画面变得有些模糊不清,再被阳光一恍,变得色彩斑斓,煞是好看。

“我记住了,福伯。”此时少年回身,眼中晶光已不在,只是衣袖上不知为何有些水渍。

“我说石头啊,你这可是打小第一次出来,此去京城这么远的路,一定要多加小心那,可不能像你爹年轻时候似的,让人坑了好多次啊,这外面人可赶不上咱们镇上人实在。那花花肠子,出溜、出溜的。”

“知道了,福伯。”

“估摸着得半天才能到赤城,到那你就靠自己了。人老啦,折腾不起啦,你看这老驴,真说不好我俩谁先入土呢。要是倒退个十年,都不用我,这畜生都能把你拉到京城去。说到京城啊,想当年你福伯我…………”老者口中的烟袋一直没有放下,随着话语烟袋一上一下摆动着,竟然没有掉下来。

少年右手托腮,歪头看着老者草帽后面的烟袋,目光越来越直,思绪不知道游离到哪里去了。

气温渐渐升高,道路渐渐变宽,两旁的松柏也渐渐被垂柳所替代。老驴半睁的眼睛比少年还呆,迈着如尺量过的步伐,向前方可见的城池走去。终于到了城门下,少年下了车,把布包挎在肩上,福伯拍拍少年肩膀说完最后临别的话,把老驴掉个头,坐上车,向远方乌山驶去,老者抬起右手挥了挥,并未回头,此时微风拂过,树枝轻摆,仿佛也在向这少年告别。

少年看着驴车消失在前方才回身看着眼前陆续有人进出的城门,城门上方雕琢着“赤城”二字。一股莫名的欣喜从心底翻了出来:

“终于不用砍柴了,不用打铁了,不用读书了,哈哈哈哈……”心里这般想着,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弧度越来越大。

城门的卫兵看到一个一身蓝袍的少年,背着一个布包。站在城门前傻呵呵盯着前方足有半炷香时间,用手捅了桶身边另一个卫兵说:“看那儿!来了个傻子。”

此时正是天元二十四年,少年名为攸小苏,小名石头,今年十四岁。

乌镇,地处宣国东北边陲两国交界地带,乌镇背后便是乌山,过乌山便是乌江,乌江源自北行山脉,自西向东、由北向南汇集数十条支流于乌山相伴直入乌海,河对岸则是乌国。

几百年来,两国边境无数次交战,各有胜负,乌镇的隶属也数十次更改。虽然地处两国交界之处,但有乌江和乌山两座天然屏障,两国都很理智的没有把此地当作战场,还有一个原因,此地不适合种粮,镇上三百多户人家,不是去临近的赤城讨生计,就是上山打猎或者采药为生。

不出钱,也不出粮的地方两国都看不上,所以从未派兵驻守,连个当官的也没有,真要派兵驻守,如果敌国攻过来,只能上乌山跳乌江了。因此每隔几十或者十几甚至几年,就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人带着几十个士兵来到镇上,拿出不知道哪国的诏书大声宣读:“此地现已是我国之领土,据闻此地民风淳朴,吾皇…………。”大概意思就是,现在这地盘属于我们国家了,看你们这人都很老实,没有为非作歹的人,我们皇上开恩,让你们自己管好自己,就不派人来保护你们了。这是天大的恩赐,快来谢恩吧。

此时会有一位镇里长者双手接过诏书,送别官兵,慢吞吞的回到家里,晃晃柜子,按按桌子看哪个角不平,把诏书便塞到底下。

三十二年前,乌国倾全国之力大举西进、南下攻破天行山于乌山之间的要塞,势如破竹连下赤城、宝郡城、黄城等大小十一城,像矛头一样直指宣国首都-京城。当时宣国正于西南方炎国交战,腹背受敌让宣国如履薄冰,宣国皇帝姬泱命大皇子姬天志南下督战,二皇子姬天意坐守京城,而自己亲点六位大将,御驾亲征。

这一战便是七年,宣国最终把乌国赶出北行山和乌山外,其中不少乌国兵将被宣军逼上北行山和乌山跳了乌江,此战以后宣国人便笑称乌国人为“鸟国人”。而宣国皇帝姬泱并不自满,誓要血染“鸟国”首都-萨克达城,于是便挎过乌江为七年前雪耻,可是踏入乌国不足半年时间,姬泱便患病不起,许多将士也匪夷所思病倒,众多医官束手无策,最后得出的病因是“水土不服”无奈宣国只好撤兵,退回乌江。

当姬泱率众将返回京城时病情基本得以控制,谁知噩耗传来,其实四年前大皇子姬天志南下督战时被暗箭所伤,箭涂有剧毒,不治身亡。为了不影响北方战事,二皇子姬天意和皇后、皇太后商议后决定隐瞒此事,并下密诏透露此事者诛其九族。姬泱得知此事,病情加重,再也没有起来,两个月后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长达八年的战争耗尽两国粮财,乌国皇帝得知姬泱去世,怕宣国再次复仇,特派使节携百车金银,并以刚出生的八皇子为人质送到宣国京城以表诚意,向二皇子姬天意议和。

不久两国便签署了百年不战条约,随即二皇子姬天意登基,次年改国号天元,此后两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

天元一年,乌镇迎了十几个外来人,说是宣国的伤兵。无法随军回京城了,也不想回去了,看此地人杰地灵,打算扎根在这。开始镇上人还颇为抵触,不愿与其接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了解到这些汉子很是热心,也很实在,经常帮妇人挑个水,砍个柴什么的,没事就跟老爷子下个棋,抽袋烟什么的,和镇上的年轻人称兄道弟一起进山打猎,据说还挺有两下子的,没几年这些伤兵就完全融入到乌镇里。

外来人除了两个已过不惑之年其余都是精壮的汉子,镇上有位徐老半娘,丧夫守节十余年,每日提着手绢、磕着瓜子穿梭于邻里之间,人送外号“巧嘴婆”。过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位“巧嘴婆”帮所有外来汉子都找到了媳妇,连那两个已过不惑的中年都解决了。可赚了不少喜钱。不过据说其中一位两年都没人家愿嫁,这“巧嘴婆”为了维护这两年攒下来的声誉,不得已把自己给搭了进去,算是善始善终了。具体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巧嘴婆”的男人姓福,单名一个德字,因长相过于老成,镇上人称福伯。

攸之义,是外来伤兵之一。为人也很热心,但因性子有些木讷,给妇人挑水的活,始终轮不到他,所以只能没事陪老爷子下个棋。谁知陪老爷子下了一年多棋,老爷子夸他稳重、诚实、是个难得可以依靠的人,就把自己小女儿余百花许给攸之义。余百花乃乌镇上有名的靓姑娘,多少汉子盼着雨天能给送把伞,雪天帮人家扫个雪的,结果让这外人给娶走了,暗地里没少叨咕:“不就会下个棋么…………”

攸之义于余百花成婚三年,生下一子,老爷子给取个小名叫石头,当石头接近一岁的时候,余百花抱着石头来找老爷子起个大名,当时老爷子正和攸之义下棋,老爷子手持一子,眉头紧锁,犹豫不定,余百花在身边叫了几声,老爷子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余百花一气之下从老爷子手中夺走棋子,没看棋盘就拍了下去。

老爷子从板凳上跳起大叫:“你看……你看你……输了。”

不过老爷子牙有些漏风,外加口齿不伶俐,听到别人耳朵里变成了“你看……你看你……苏儿。”

余百花一听,不理暴跳的老爹,嘴里念叨“苏儿……苏儿……”

此时,攸之义说话了:“那就叫小苏吧。”

余百花一动不动嘴里又念“小苏……小苏……攸小苏?”眼睛越来越亮。

然后抱着石头把老爷子扶到板凳上,轻拂着老爷子后背美滋滋的说:“爹,你这名起的比石头强多了。”

攸之义坐在对面笑而不语……

老爷子左手扶着棋盘,右手摸着脑门,呲牙、皱眉,盯着刚才落下的棋子说:“哎呀,我说你这丫头……”

此时正是天元十一年,攸小苏,一岁。

返回首页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