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祀,尤指祭天、祭地、祭谷(稷)等大祭。戎,兵戎也,战争也。迩来皇朝境内安定,连四边也暂时没有上规模的局部战争,在这样的和平氛围下,皇帝亲自主持的祭祀就成了京中群臣和外镇官吏们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当然对于黎民百姓而言,这件大事太过高渺,除了偶尔走在路上要被喝道声惊起、连滚带爬地给不知什么官员让路之外,剩下的热闹,也就是议论议论到时候官家可能会有怎样的仪仗,以及互相比试自己迄今见到过的最威风的出巡排场是什么样了。还别说,侥幸活得长的人中,见识过好几任天子车驾的也大有人在呢。-所谓见识过天子车驾,就是真的指见到过天子的车轱辘,那是他们视线的上限。天子们的御容,凡人哪里那么容易就能一睹呢。
光阴如织,郊禋的大日子渐渐迫近。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
十二月二十七日,癸酉。谨遵旧制,皇帝宿斋于崇元殿,皇子晋****陪侍。
二十八日,甲戌,皇帝宿于太庙斋宫,皇子晋****陪侍。
二十九日,乙亥。天刚质明,皇帝郭威身着衮冕,自斋宫乘步辇到达太庙的庙庭,举行太庙祭飨大典,祭祀皇家先祖。
庙庭台阶既长且高,两个内侍翼侍于官家之侧,一左一右相助皇帝慢慢登上了庙阶。皇子晋****紧紧跟随在官家身后。
登阶的辛苦让皇帝郭威好一阵气喘。他勉力抑制着咳嗽的冲动,调整了自己的呼吸,挥去了内侍的搀扶,然后庄重地步入主殿。
祭祀天地之前先祭祖,这也是前唐开元旧制。皇帝郭威在正殿中如礼焚香,奠酒,献牲,叩拜……一套程序履行下来,呼吸发颤,面色发白。皇子晋****在一旁发现,不动声色靠近父亲身侧,悄悄问道:“父皇,以下仪程,就让儿臣代行,可以吗?”
皇帝郭威默然看皇子一眼,点点头。于是皇帝面对宗庙神主俯首而退,至斋宫暂歇,皇子晋****率有司终其礼。
晌后,皇帝车驾赴南郊郊宫,驻跸。皇子晋****及百官庄肃阜从,皇亲张永德也在其中。禁军浩大护卫。而李重进以殿前都指挥使之职统帅禁军,与韩通等亲旧将领一起负责全城内外警戒,并不参与郊礼仪程。
这一年没有大年三十,十二月二十九日就是旧年的最后一天了。夜色晦暗,无月,寥有星光几点,闪烁乏力。
为了保障明日盛典过程中皇帝的健康有一个稳定持续的状态,御医院一众医官以及高医正奉晋王命随侍郊宫,为皇帝进行温和的调理施治。同时,皇帝屏绝了一应政事,不再召见大臣,安心为次日的大典养精蓄锐。进出服侍的皆为中官,宫人全部留守大内。
这个除夕夜有着大战来临之前的平静,人人皆很少说话。皇子晋****入郊宫寝殿陪伴皇帝良久,直到皇帝睡熟后方退出,独自栖宿于侧殿暖阁中。
次日,新年正月初一元旦,丙子日。昧旦。
天空仍旧是黑沉沉的,不止因为时辰尚早,而且因为阴霾的天气。东京的隆冬时节,破晓前的天空经常呈现出这种不透明的阴暗。联系到今日即将进行的是祭天祭地的大典,这种荒远的感觉在人们的意识里就很自然地与崇高神秘的皇天后土联系了起来,变成了宇宙之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总得有所敬畏,才能心地踏实地过自己的日子。
皇朝祭天的圜丘,由太常礼院依据典载及旧制报准敕定修筑而成。圜丘的四层汉白玉圆形高台,每层高,但凡需要皇帝亲为的,也一并简化。
今日行事的基本原则也已经确定下来:皇帝所承担的主祭职责,主要体现在迎神、酹酒等关键环节;而一旦皇帝感到体力不支,剩下的其它环节,就由皇子代行,皇帝只需稍稍让到一旁,行监督之责即可。这样,皇帝就可以在祭典的过程中得到多次短暂的休息,不至于因为太过劳累而加重病情。
皇帝郭威缓缓地沿着圜丘南侧铺设着金龙红毡的台阶拾级而上。
他已经做了三年皇帝,三年期间大位稳定,政令改革得到初步推行,生民渐次安顺,国库逐年丰盈,军队愈益强大,境内外征伐诸役有惊无险……这些都是天地的恩德,他对此深怀感激。仰瞻云汉,寔铭大造,俯惟寡薄,弥增寅惧,他祭祀天地的心是赤诚的,他绝不仅仅是为了做样子给臣民看。
庄重富丽的冕旒祭服十分厚重而拘束,穿戴着它们昂首挺胸走了一截路之后,皇帝郭威感到辛苦。为了预防万一,王景通与刘奉武两名中官仍旧一左一右翼侍。一开始,皇帝本不欲他们贴得如此近,可到底还是默许了。他有些气喘,胸部隐隐透出拉风箱一般沉重的呼吸声;他的腿也发软,不是因为腿部肌肉失去了力量,而是因为呼吸效率低下导致鲜灵之气不能及时输送到四肢百骸。
王景通和刘奉武见状,立即一左一右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当此之时,他们主动搀扶皇帝显得不好看,落在群臣眼中,难免留下一个“皇帝病势沉重不能自己行走”的印象。而皇帝将手搭在他们胳膊上,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尤其远远看去,那只会增加皇帝的威仪与气度。
皇帝郭威果然把手分别搭在了内侍的胳膊上。
“父皇,请走慢一些。”皇子晋****趋前半步,紧贴在皇帝身后,轻声提醒道。行进在去往圜丘的红毡大道上,虽然不能停步,但将脚步放缓,有助于父皇调整呼吸,尽快平缓过来。皇帝的脚步果然更慢、更庄严了。
天空云雾晦冥。皇帝终于升坛,立于拜坛天地诸神的神幄之前。
群臣就位。钟磬齐鸣,礼乐大作。
燃柴行燎礼,青烟直达苍穹。皇帝亲自上香,虔诚地三叩九拜。众臣随拜。这是迎神降神的仪式,因了这燎祭的白烟,昊天上帝在虚空中降临到圜丘上方,聆听世音,垂目八荒。
皇帝郭威心情激动,默默祷祝于心。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主祭人站到昊天上帝的面前,很有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烟氛四散后,郊坛附近的视野变得清朗,景物昭映,天际甚至出现了几丝晴光。燎祭之时天气状况的好转,通常意味着天帝与天子沟通的达成,意味着天子的德行得到了天帝的赞许,意味着天帝承诺将会向天子和他的子民降下更多的福祉。
群臣见此情状,欣喜相顾,无不敬畏感念。天帝是疼爱祂的这个儿子的,天帝是眷顾他们的天子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