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哥哥别着急。我听闻此事,早遣人去瞧过他,又多次让他儿媳转致了我的问候之意。想来,郑枢密对于哥哥的心意,当是十分明白的了。他这次辞位,必定是真心所驱使,绝没有别的意思。”
“……那,依你的意思,我该准了他?”
君怜点头:“嗯。”顿了片刻,又道,“国朝鼎新革故之际,居治政核心的文臣,也该有一番彻底的新气象。……我想,这也是郑枢密主动让位、垂范耆老的心意吧。”
君贵沉吟片刻,吁了口气:“好,若依他所奏,你认为我该找谁来替他?”
“枢密副使魏仁浦如何?”
“魏仁浦?”魏仁浦其时是枢密副使,虽说比郑仁诲只差着一个副字,但这正副之间的分量大有不同。副使只是正使的辅佐,却未必是正式的接班人。五代历朝,也没有形成枢密副使必定接替正使职位的规矩。
“嗯。哥哥不是时常赞他头脑清醒、手腕灵活、处事得体么?在郑枢密抱病期间,政令的处置意见,也多出于他的谋划。倘若郑枢密辞位,他接替上位,岂非顺理成章?”
“呃……”,君贵迟疑道,“魏仁浦其人甚堪大用,爹生前也对我说过,要留他在枢密院不走。不过,他不是科举出身,蓦然将他推到枢密院主位,只怕范质、王溥他们那帮进士出身的顾命之臣不服、不满啊。”
君怜不语,只含笑看着他。
君贵一愣,随即笑道:“……好吧,我知道了。”
枢臣不和,自古皆然。帝王之术,常要利用臣属之间的这种不和,令其分列山头,形成鼎立之势,以安社稷之鼎彝。何况,常言道,英雄不问出身。没有显赫家世,没有科举背景,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否则,武将中获得超擢的赵匡胤又当作何论呢?文武各有人才并获特擢,如此,传递给天下人的意思,才是全面的、周详的、不偏私的。
皇帝夫妇相视而笑。
于是一面叙着话,一面沿着后苑的甬道走出丛丛花树,向御池方向迤逦而去。
未几,皇帝夫妇一行到得片绿树葱茏、杂草与野花混生的绵延树坡。十数名原本在此处做事的宫人内侍,远远见到官家圣人过来,早齐齐在道旁如礼跪拜。君怜见他们每人身侧都有一只竹篮子,篮内盛着些花草之类的物事,不由与君贵对视一眼,向他们发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
-
-
-
-
-
-
-
-
注:之前在《现在聊聊本书中同一人有不同称呼的问题吧》那篇文章里提到过:我不认为元朗是赵匡胤的字,我以为这是他的后代拿神仙给赵氏皇家配命时配上的。赵匡胤本人的字,很可能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本书写到君贵对他的称呼,在比较亲近的情境下,肯定有呼字的时候(呼“二郎”又太过亲近了,时机不会很多)。也没有必要为他生造一个表字,索性就用讹传的这个“元朗”吧,还算有点根基。
BTW,“袁朗”还是《士兵突击》里面段奕宏演绎的那个角色,我很喜欢,听着挺顺耳,呵。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