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后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中,可谓所向披靡!但就在赵国的邯郸吃了一场败仗,赵武灵王功不可没啊!”阿是道,“但是,赵武灵王常年在外征战,便把王位让给了小儿子,就是赵惠文王!而他知道这个小儿子拒绝楚怀王入境后,非常后悔当初废了作为长子的太子,便打算废了赵惠文王,再立原来的太子,被赵惠文王发觉,竟然杀了原来的太子,并将这位赵主父关在宫里,活活饿死!”
“该死该死,杀兄弑父,这王位就这么重要吗?”阿非连连呸道!
“你不处于权力漩涡中,哪里能体会得到!”阿是道,“不过赵主父前面废太子已经错了,就不要在后面再立原太子而一错再错!”
“象楚怀王就是一错再错!”阿非点头道。
“哪里是楚怀王,那个在秦国和齐国都当过人质的楚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楚顷襄王,更是错上加错!”阿是道,“楚顷襄王即位后,本应该拿间接害死他老爸的靳尚等治罪,但反倒仍然宠信他们!”
“为什么?”阿非愣道,“难道是因为正是这样,他才脱离当人质的苦境,当上楚王?所以反倒应该感激让楚怀王去死的靳尚?”
“说得有道理啊!”阿是心中一愣,暗道,但是不好明着发表评论,便道:“总之,这些原来的宠臣兼小人,大概总有一套有效的方法来使得君王欢心吧,于是楚顷襄王继续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而屈原如何看得下去,便不时地劝谏楚顷襄王,劝他远离小人,重用真正的人才,强兵爱民,来使楚国重新强大,为楚怀王报仇!”
“好啊!”阿非便道,“当初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就是这么被劝得一鸣惊人的啊!”
“唉,亏得你还能想起楚庄王,这楚顷襄王却早忘得个一干二净了!”阿是便叹道,“靳尚等听说屈原在这样劝楚王,一个个又怒又怕,便猛在楚王耳边天天说屈原的坏话,甚至说屈原背地里在嘲讽楚王!楚王大怒,便把屈原流放到了湘洞庭湖!”
“洞庭湖好啊,山清水秀,还有岳阳楼,正好修身养性!”阿非道。
“那时还没有岳阳楼!”阿是道,“而且屈原正如他的名字,一肚子的委屈而且一直忘不了自己的原本啊,所以在洞庭湖边吃不下睡不好,天天忧国忧民,身体就越来越差,精神也越来越憔悴了!”
“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阿非道,顿了一下突然又道:“这难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由来?”
“什么跟自己过不去!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文学家!”阿是听了斥道,“不过你后面那句话说得还不错!正是因为有屈原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在前,才有后面多少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在后!”
“屈原是诗人、文学家,那就专心写诗作文学,不就可以不那么愁苦了吗?”阿非便道。
“听起来好象不错,”阿是叹道,“但是屈原所写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都是忧国忧民之作,越写越悲愤和伤痛,如何能不愁苦!这些都被收集在《楚辞》里,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阿非一愣,正要问什么,但是怕被阿是又来个暴栗子,便忍住了没说。
“终于,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后,秦国的白起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城!”阿是继续道,“屈原听到消息后,大哭!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而且知道自己永远也不会再被楚王任用,于是,不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楚国被秦国所灭的屈原,在自己六十二岁这年,投汨罗江而死!”
“啊!”阿非张大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之人,都划着船来救屈原,但是却没有找到屈原,于是,他们只好丢下一些米来祭祀屈原,以后,每年这个时候,也就是农历五月初王,人们都会划着船来到江中,边划船边丢米来祭祀屈原,到后来,就发展到吃粽子、赛龙舟,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哦...”阿非连连点头,却不知该说什么。
“你想说什么?”阿是见阿非这样,便问道。
“屈原,真是好样的!”阿非翘起大拇指道,“他才是真正的国家的民族的灵魂!”
“嗯!”阿是重重拍了拍阿非肩膀,道,“没错!”
阿非痛得一咧嘴,心想:“这一拍怎么比暴栗子还重!不过,拍得我高兴!哈哈!”
(XX注:一切尽在不言中...)
(特别感谢司马迁《史记》之《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及冯梦龙之《东周列国志》!)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