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第九种选择> 第十一章 出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出发(1 / 1)

 第二天,罗梦溪和杨明一起,在罗梦溪的家里和何亮一起吃了顿晚饭,席间三人约好了一起去法拉盛——罗梦溪和何亮去办正事儿,杨明去旅游,顺带有个照应。

总算到了跟潘总答复的日子,三人来到了世博园,在德国馆见到了潘总,将他们三人的决定告诉潘总。潘总见杨明也从西安赶来,更为高兴:“杨明来了好啊,商界精英,不错,和他们俩一起去,也有个照应。”。

“潘总您就别笑我了,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就一卖书的,就别打趣我了。”

“年轻人可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看轻自己——坚持下去,任何事情都能取得不错的成果。”潘总见杨明才不到40岁,就已经开始面露疲态,不禁给这些年轻人打打气。

“既然你们决定去了,那今天中午1点,在崇明岛机场有人会接你们。你们先休息会儿,我待会让小余送你们去崇明岛机场。”

“崇明岛机场?那不是军用机场和培训飞行员的基地吗?”何亮一听潘总说到崇明岛机场——那个早已被人淡忘的地方,不禁好奇地问了起来。

“不错,就是崇明岛——从那儿出发,顺便让你们试试我们最新的核燃料无人驾驶机,到纽约只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且还搭载了最新的隐形技术。对了,这是给国防部合作研发的最新多功能飞机。小伙子们下午都去试试吧。”

杨明听着就来劲儿了,自己还没见着先前的全息影像机器人呢,这会儿又来了核动力无人机——“潘总,您科幻呢吧?核动力无人机拉着我们去纽约,然后还有隐形技术?那个机器人我还没见到呢,这会儿又无人机了,还是核能的。——说得挺玄乎的,那您这儿不会还有时空穿梭吧?好刺激呀,整得跟科幻片儿一样。”

“哈哈哈,杨明,梦溪他们都说你不怎么正经,我看还是梦溪了解你,A&M的科技发明你们以后就知道了,时空穿梭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只不过,其间需要等待的周期太长了。”潘总若有所思的样子,又不自觉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根儿雪茄。

“真有时空穿梭?!”三人异口同声地惊呼到。

“恩,听说过佛教的大千世界没有?——其实世界就是无数的轮回,周而复始,循环而已,前世今生,来世轮回,可惜历史学家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界把佛家的宇宙观归为了迷信。我们研究,佛家所说的三千年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轮回,地球接受太阳能量刚好可以引起自身及其周围的重力场、核力场、还有地球附近电磁场——三千年,地球刚好完成一个循环,为新的时代与新的世界聚集了来自历史、社会、自然的能量,全新的时空豁然开始——如果人为对这些力场进行干扰和影响,利用太阳的能量,就可以对时空进行控制,因此,时空穿梭理论上是可以的——在人类已知的历史上,我们总共穿梭过两次,而第三次的时间,也近了。”

“太好玩儿了,真刺激。老何,我的三观也快被毁了,哈哈哈。”杨明对于即将到来的全新与未知的领域充满了期待,但还无法接受潘总说的这些,无奈地望着何亮耸了耸肩。

何亮看着杨明,也充满了期待,笑着答到:“呵呵,有意思吧,杨明。这次够你刺激的了。”

聊完之后,潘总安排杨刚带着他们三人去吃了点午饭,饭间,杨刚看着他的两位大学同学,说到:“二位都是我大学的同学兄弟,这次你们和何先生一起去法拉盛,千万不能提波兹曼,更不要去纽约大学,只可暗访,不可明查——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潘总让我通知一下大家,纽约大学可能与邓先生遇害有关。法拉盛警方那儿有你们要的相关资料,到时去查阅就可以了。剩下的线索就靠你们了。”

“放心吧,刚子,我在呢。”

“杨明啊,说实话,老同学一场,你别见外啊,我不太放心的就是你了,就跟班主任说的一样,做个事儿,虎头蛇尾,开始的时候还好着呢,状态不错,整着整着就觉得没劲儿了,你可别一个人玩儿够了,就先跑回来了,把他们两人扔在那儿。回来他们家沈畅可找你算账呢。”

“恩,兄弟,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况且,我本来就是去玩儿的,搭他们的顺风车罢了——哦,不对,应该是顺风无人核飞机,拽吧,这次也该哥们儿牛一把了。对了,刚子,你说你们真的有时空传梭机吗?唬人的吧?”

“真的有,只不过不像科幻片里演的那样。必须等到地球及其上面的生物在吸收太阳足够的能量,只有等几千年,才能储备够操控时空的能力。”

“靠!碉炸天了,牛啊!”杨明兴奋地听着杨刚聊时空隧道,感觉自己的人生似乎总算又有了全新的开始——人生就是这样奇怪,真的像阿甘说的那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拿到哪颗巧克力。

崇明岛机场

吃完饭,小余开着车,把三人送往崇明岛机场,杨明和罗梦溪、何亮攀谈起来,让他俩介绍一下这上海的崇明岛。两人也不含糊,给杨明当起了导游

——东晋末年,五斗米道的道士孙恩(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东方海盗的祖师爷)带着他的妹夫卢循于公元399年起兵反晋,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失败后,起义军乘着大量的竹筏,飘浮到了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传说这些竹筏拦住了一部分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在长江的入海口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人们见其气势壮观,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了。而在此之前,历史上就相传说,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侧境,是神仙居处,但这个仙岛没有稳固下来,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曾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沙岛依次北靠或被冲坍消失了,然崇明岛发展到今日,正处于其顶峰时期,地处长江口,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

因为临靠东海,所以,崇明岛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崇明岛机场也因此被我国确定为军队各机种适应濒海作战的轮训机场,陆海空、武警都有部队进岛安家,每年数万官兵上岛驻训。而且为了加强东海的空中力量,早在几年前,当时空军的歼十战机就进驻到了上海崇明岛机场——就是我们马上要到的机场。

杨明听了罗梦溪和何亮的介绍,兴奋得浑身都是劲儿,面对如此未知的旅程,从书店业务经营的勾心斗角中解脱出来的他不敢相信自己还有这样的际遇——中国东海的军队训练基地、世界上最神秘的A&M科技组织、全息影像的高仿真机器人、搭载着最新隐形技术的核动力无人机、未知的法拉盛之旅,传说中的“希坡会”、失踪的唐杰…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到了。”——小余的话打断了杨明的思绪,杨明回过神来,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得说不出话——这时,一位军方打扮的军官了过来:“三位好,潘总已经打过电话了,并且把你们的照片也传给我们了,请三位上飞机吧。”说着,小余开车回了,而军官则带着他们走向机场,准备乘机,并给他们介绍了核能飞机。

核动力飞机的研究开始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美国,美国和苏联为了取得军事上相对于对方的压倒性优势,曾经制订过一系列疯狂的武器研制计划——而其中,核动力飞机堪称“疯狂中的疯狂”。

二次世界大战后,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是公众唯一能与核能联系起来的印象,但很快这种印象便被一股“核能狂热”思潮取代,核能被认为将成为一种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产业,将引来一场新的革命——核电站、核电池、还有核潜艇等等一系列核能的应用接踵而至,作为飞机也不可避免地与核动力联系在了一起。

理论上,一镑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可以驱动一架飞机不停的环绕地球飞行80圈,航程几乎不受限制。因此,美国军方于实施了核动力飞机计划——“飞机核能推进计划”(NEPA),由费尔柴德公司发动机和飞机分部负责实施,主管部门则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当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为乘员加装一套沉重的防辐射屏蔽层以免他们遭到核辐射,而且,沉重的核反应堆难免增加机身的重量,防护和重量的问题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此前,在核能发动机的研发方面,通用电气公司负责开发机载核反应堆,康维尔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负责开发合适的发动机。康维尔公司决定改装两架基本型的B-36H轰炸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以容纳核反应堆动力装置,改进后的飞机重新编号为X-6。——这就是著名的美国空军的“X-6项目”。

1955年,在爱达荷州的一个试验场,用于飞机的核能发动机“热传导反应堆试验1号”在地面试验台上做了运行。1957年,“热传导反应堆试验2号”和“热传导反应堆试验3号”装置稍微减轻了发动机的部分重量。其中,“热传导反应堆试验3号”核能发动机在飞机以740千米/时速度巡航时,航程可以达到48300千米,此后,B-36H轰炸机搭载试验反应堆在1955至1957年间共完成了47次飞行,每次飞行时,都有一架满载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的波音C-97运输机伴飞,进行护航,时刻准备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降落伞降至地面维护事发地点安全。一旦B-36H坠毁,C-97上的士兵马上跳伞并负责封锁坠机现场——对于执行这一任务的士兵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为一枚飞行核弹护航。这支特殊的部队也因此被称为“黑暗中的闪光”,幸运的是坠机事故并没有发生过,B-36H最终于1957年末在沃斯堡基地安然退役。但在搁置数月后,NB-36H被神秘地拆毁。

当苏联获悉美国正在研制核动力飞机,苏联领导人坐不住了,1955年,要求组织一批科研机构和航空企业从事核动力飞机的研究,在苏联“原子弹之父”伊戈尔•库尔恰托夫的指导下开始。因此,苏联有了可以与美军的“X-6项目”相媲美的代号为“图-119”的计划,也就是在图-95战略轰炸机上使用苏联自己的VVR-C核反应堆。苏联准备采用4台核发动机,为了减轻核辐射对机组人员的影响,发动机分成上下两层,并排安装在飞机尾部的隔离舱里。导弹和炸弹则直接安装在悬挂架上,部署在机舱内部。其设计复杂程度远远高于NB-36H。凭借诸多成熟部件,许多人都认为这架图-119肯定会成为苏联乃至世界上第一架核动力飞机。1962年,苏联第一架核动力飞行平台图-119试飞成功,这架核动力飞机一共进行了60多次的飞行试验。后来,和美国一样,苏联对外宣布,既然已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飞机就显得多余了,于是放弃了测试项目。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核动力飞机的研制因此突然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了,至今人们也不知道这背后的真正原因。直到美国的“9-11”事件,才让公众理解了当年A&M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如果当年撞美国的不是普通飞机,而是两架核动力飞机,估计纽约就相当于被两颗原子弹轰掉了。

“长官,请稍等一下,不好意思,打断您了。”何亮听到此处,忍不住打断了军官的介绍。

“哦,没关系,您说吧。”军官很有礼貌地回应到何亮。

“您的意思是,核动力飞机的研究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并不是说因为有了洲际导弹,而是A&M的幕后参与和控制?”何亮不解地问到。

“恩,是这样的。——关于A&M对世界全球科技的影响,你们会慢慢接触到的,不仅是核动力飞机,还有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工业科技革命,都有A&M的某后控制。因为中国作为21世纪崛起的世界级强国,政局稳定,经济平稳,很多外国人迁居于此;而且中国人宽厚,民族性格很适合科学家的科研和发展,所以,A&M才决定,在“9-11”后,把总部从美国迁到中国——而每一次,A&M总部的迁移都会引起世界科技活动中心的转移,从16世纪的意大利,以文艺复兴带动了科技研究,到17世纪英国,以牛顿经典力学开创了了科学研究的基础”,然后是18世纪的法国的哲学研究带动的科研热潮,直到19世纪的德国,可惜德国将科研成果用于两次世界大战,没办法,A&M只能迁往美国,成就了美国的科技中心,给美国带去了软件系统和智能硬件,可惜,“9-11”之后,A&M彻底对美国失去了信心,而东方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后,称为世界强国,吸引了A&M来中国,通过世博会,将全球顶级的科技精英和工业设计的高手带了过来,完成了总部的迁移。作为对中国的感谢,A&M把最新的核能源技术和影像技术装备在了空军研发的无人机上,就有了我们这架真正的核动力飞机,超越了当年美国和苏联几个世纪。而且还具备全息热学影像系统,机身表面安装了热学感应成像晶片,能将背后的影响呈现在机身表面,看起来跟隐形一样,而且还可以吸收任何探测雷达的信号。——就是这架J-150。”说着,军官指向停在机库中的一架飞机。

“我靠,酷毙了,简直太啊帅了”。罗梦溪不禁惊呼起来,一旁的杨明和何亮早就被这些军事方面的知识听得傻眼了。

“我们已经对这架J-150设置好了一切需要的程序,会把三位送到皇后区的法拉盛,准备好了吗?”军官看着三位早已被惊懵了的小伙。

“就这样上去?没问题吧,就我们三?”杨明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即将乘坐无需驾驶员的隐形飞机,而且发动机几乎跟原子弹差不多。

“走吧,梦溪。”何亮已经等不及体验一把A&M最顶级的飞机技术了。

“走吧,杨明,何亮都等不及了,呵呵,别怕。”罗梦溪招呼着杨明,三人一块儿上了飞机。

“旅途顺利,再见。”

——军官关上了门,飞机缓缓起飞,飞出机库后,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升空。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