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畔的草市依然精神而挺拔地屹立着,而且规模似有扩大之势。纺织院被迁移到了一条入海的河边,高大的屋舍傲然独立,一眼就能看见。
马车一停住,王诩就跳了下去,直愣愣地迈过门槛,朝着内面而去,进入了屋舍,一切豁然开朗。几个改进过的水车在激流的带动下呼呼地旋转不停,产生的动力通过宽大的链条从中轴转移而出,接着下面的几个黏粘在一起的大小齿轮,又传送到其下的数台纺织车上。
数百台纺车在水车的带动下旋转不听,雇工们忙个不歇,取下成品添加原料。看着这条已经接近近代意义上的生产线,王诩倍感欣喜。若不是这些雇工都穿着古代的衣服,王诩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民国初年。
“公子,怎么来得这么早?”
王诩闻声一看,原来是裴健也赶来了,于是笑道,“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昨夜都没睡好。”其实,昨夜没睡好是另有原因的。
裴健站在王诩身边,看着高大的水车,“公子,这东西确实是好,能够大量地节约人力,但是有缺点。若不靠近河流,那么就没有作用了。”
听裴健如是说,王诩也点点了头,他原本设想是把纺织院开设在原料产地,看来现在需要一些妥协了。把纺织院开设在河岸边上,能够保证运输以及水力的利用,至于说原料产地若是没有水源或是河流,那么只能放弃了,这件事还得和夏桑说说。
三人绕着纺织院走了一圈,裴健详细地给王诩解释了利用水利的原理以及这个机械的构造,期间王诩还扶起了两个忙得不可开交而撞在一起的雇工。
坐在前往书院的马车上,裴健力邀王诩先去工学院,他知道文学院有太多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不乏名人名士。若是先去了文学院,不知道王诩要耽搁到什么时候。
跟着裴健去了工学院,王诩才发现,工学院比之自己走之前扩大了数倍,而且人也多了很多,一时间,王诩竟找不到以前的科研、改良和编纂三院的位置了。
“公子你看那里。”裴健指着正对他们的最大的一个屋舍,“裴某擅作主张,把科研、改良和编纂三院结合在了一起,让三院的学生们在一起工作学习。当然里面还是有属于三院自己的独立的隔间的。”
“公子你再看那边。”裴健指着左侧的宽大的屋舍,说是屋舍却更像厂房的样子,“那里是木、石和玻璃器制作坊,一般有大的生意来的时候,学生们就在那里开工制作。”
随后又一指右边,“这边是火器制作坊,不接任何生意的。就专门用来研究制作火器。”
说着,裴健又补充了一句,“扩建学院用的钱全是任远任公子安排的。”
王诩眉头一扬,看来任远果然是个得心应手的人才,以后还有好好发掘他的才能予以重用。
“先去火器制作坊看看。”
裴健领着王诩去了火器制作坊,一进火器制作坊,王诩才发现这里面有多大,除了摆放物品的的案几和木柜,以及供休息的木凳以外,几个大火炉就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剩下的便是堆放的材料。
“那边空出一片是干什么用的?”王诩问道。
裴健顺着看去,笑着解释,“就是用来试验火器的性能和威力用的,专门腾出一块大的空地,免得伤到学生。”
没想到裴健想得还挺周全的,王诩走到案几边上,看着案几上摆放的几支火枪图纸,忽然记起昨夜的发现,随即叫来裴健,“裴兄,我昨夜看了我家娘子拨弄灯芯,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你看可不可行。”说着,王诩拿起张装有扳机的火枪图纸,指着上面的火枪解释道,“把原本位于火枪最后的这个部件给它移到后侧边上来,然后只在枪管上留下一个很小的孔洞甚至是缝隙,装上火石。一扣动扳机,两颗火石相碰撞,摩擦出的火星点燃火药,让铅弹飞出去。你看可不可行?”
裴健一脸的沉思,拿过王诩手中的火枪图纸比划一下,片刻一拍案几道,“应该可行。如果做成了,枪管的密闭度就会大幅度地提高,铅弹就能飞得更远,威力也会更强。”
王诩点点头,这些东西还需要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
随后,裴健又带王诩看了火炮造成的毁坏效果,果然如王诩设想的那般,火炮这个东西目前还只能最为近距离的防御使用。
除了火枪火炮外,火器制作坊还研制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火器。
“裴兄,这些东西是哪些学生在做的?”
裴健看着王诩谨慎小心的问道,即刻明白了他是担心这些制作这些东西的事被走漏出去,“公子放心,都是一些靠的住的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做设计和研究的,能见到实物的就那么几个,裴某可以保证他们可靠。”
“嗯,我们再去对面看看。”有了裴健的保证,王诩就放下了心,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慢慢地进行探索,不论是农业、经济还是军事。由于是自己独立的探索,所以即便不成功,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会很小,若是成功了,今后手握大权就能快速地推广开来,但是眼下,尤其是对军械的探索,是必须秘密进行的。王诩自知不仅没有赶上宋神宗这样的好皇帝,而且应该很快宋徽宗就要继位了北宋最后的黑暗即将来临,若是等到自己官居宰执再进行变革,恐怕那个时候北宋王朝就已经病入膏肓摇摇欲坠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