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武松要出远差,回家跟兄嫂道别。
武松不会挑武大郎不在家的时候回访,当时武大郎是在家的。当家的不出来接,你一个妇道人家出来接算是怎么回事?潘金莲先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去接武松。潘金莲见到了武松先是行了一个礼,书中是用了两个字“拜道”,就是一边行礼就开始说话,潘金莲,你是有多急呀。
潘金莲边走边说,叔叔不知道怎么得罪你啦,好几天不回来,奴家心里面有委屈也没地方说,每天叫你哥哥去县衙里面找你道歉,你哥回来只是说找不到,今天“喜得”叔叔回家来,没事你还花什么钱啊?这不活脱儿一个王熙凤嘛。电视剧里的潘金莲温婉可人,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潘金莲这个人说话还真是不留余地,先是用话吧武松逼到死角,说我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你,你哥去找你也找不到。背后意思多大的仇多大怨多大的怨呢,我们两口做了什么?把你得罪成这样,你不理我就算了,连你哥哥也不理吗?有点过分了啊。
然后是用了一个字“喜得”,真是佩服死施耐庵了,经常用这种一语几关的词,“喜得”一个是说家里有好事,有喜事;另一个意思,我心里面欢喜;更深一层的意思,你回来了家里团聚了当然值得欢喜,这欢喜是你回来才有的,这欢喜是你带来的,你有什么说的?
没想到武松根本就没有理她这茬儿,直接就是一句“武二有话,特来要和哥哥嫂嫂说知则个”,根本就没有接潘金莲的话和动作。这个话和后面的“嫂嫂,武二有话说”简直是如出一辙。可以想见武松有多不耐烦。很明显是对潘金莲没兴趣。
吃饭中间,潘金莲用眼神来“睃”武松,这个“睃”字用得很是传神,就是用眼神来挑逗的意思,并不是那种含苞待放,脉脉含情的那种羞涩,而是眼神大胆的进行挑逗,没想到武松还是没理他,只顾喝酒。明摆着武松对潘金莲确实没有兴趣。
随后是武松交代武大郎,威胁潘金莲,潘金莲气急败坏,武松在的时候骂武松,武松要走,指桑骂槐的对着武大郎一顿骂。人家只是回来道个别,何必这样的针扎火燎的跳叫。如果潘金莲能柔和一点,她的结局也未必会是被人剖腹剜心。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是好汉,武松这样和嫂子说话也有欠妥当之处,当着嫂子的面指教哥哥,当着哥哥的面暗讽嫂子,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家里兄弟几个,个别出息或者强势的人,这样和其它亲戚对话。不过就潘金莲的个性,即使武松说得再隐晦些,她一样会作死。
有些女生看起来漂漂亮亮的端端正正的,但是相处很短时间之后就原形毕露,把自己内心狰狞的魔鬼毫不掩饰的释放在脸上,让别人怎么爱你。武松至少是不会爱这种人的,英雄和好汉都是有底线的,何况是水浒世界里的第一英雄。
63西门大郎何许人也
潘金莲的窗户临着街,当时潘金莲是在楼上,不小心竹竿打到西门庆,为表抱歉也是行了个叉手礼,和见到武松一样。看来潘金莲平时还是比较注重个人形象和做派的。起码第一眼见到,是个女神形象。
潘金莲失手打到了西门庆,本来是潘金莲的不是,道过歉之后,西门庆却说了一句“倒是小人不是,冲撞娘子,休怪,”自称是小人,又说是冲撞对方,还让对方不要怪罪,这不是犯贱嘛,明明是挨了打,他自己还道上歉了,第一次见到就刻意的去降低身份,看来西门庆一见潘金莲就有那么点意思。不过也说明潘金莲的漂亮,武松这样的好汉见到潘金莲也迷糊,别说是西门庆这样的酒色之徒。
潘金莲客气了一句,西门庆说“小人不敢”,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西门庆用了一个非常大的身段,书中原话是“大大的唱了个肥喏”,这和武松的“推金山,倒玉柱”是不一样的,这个动作说明做动作的人动作幅度大,言谈举止夸张,但是动作不够力度,比较轻浮,刚好也说明西门庆的性格特征,像武松这种硬汉唱个肥喏岂不是会笑死人。这种动作放在西门庆这种言谈轻挑举止浮夸的人身上刚好合适,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一个人的生活作风不好,罪不至死,如果西门庆仅仅是一个轻挑浮夸的子弟,那也可以逍遥快活一辈子,但是他不应该去害人性命,最后弄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书中说西门庆叫西门大郎,看来他和武大郎一样在家里排行老大。大郎何苦为难大郎啊。
第64章恐怖的女性智慧
西门庆和潘金莲打了个照面,心里面便起了想法,坐到王婆店里头喝茶。
王婆并没有问西门庆想干嘛,但是却说“大官人,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我只是看到你行了一个非常大的礼,做了一些比较夸张的动作,并不知道你在干嘛,王婆把这个话说完之后就不说话了。我是等你西门庆过来跟我说,果然西门庆陪着笑脸向王婆打听潘金莲的情况。
王婆的回答她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武大官的妻,问她怎地?”我们通常说的阎罗王其实不是一个,是十个,叫十殿阎罗,但是十个中间没有哪一个是和生死没有关系的,五道将军也是掌握生死的。王婆这一句话就把人说蒙啦,阎罗大王和五道将军这两个称呼都是和数字有关的,武大官和五道将军,五和武的读音一样,但是中国并没有武大官这个神职,王婆说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阎罗大王,五道将军和武大官,阎罗大王是有十个的,但是我隐着不说,然后用五道将军点你一下,听的人就非常容易把五大官理解成五道将军,我说的五大官是武大郎,那你认为是五道将军,那是你的事儿,武大郎是谁,动他的媳妇是有生命危险的,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是你理解能力不行,和我没有关系。这一句话听下来就知道王婆的厉害。
西门庆再问,王婆还是不说,只是回答说你怎么不认识她老公,是每天卖熟食的。知道你对他有兴趣,但是我就是不告诉你,即使告诉你也只是透露一点点的信息,拿饵钓着你,王婆这是在勾引西门庆的馋虫,也许西门庆只是个轻浮子弟,刚开始的时候对潘金莲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经王婆这么一勾一引,对潘金莲的兴趣马上就上来了。
西门庆连猜了三次王婆都说不对,还要西门庆再猜,最后西门庆说我是确实猜不到,王婆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就向西门庆交了个实底,说是武大郎。但是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就告诉西门庆,王婆先是给西门庆下了一个潜意识,我觉得说出来好笑,让你笑一笑,首先不单是你觉得可笑,我也觉得很可笑,可笑的原因,他们两个实在是不般配,又吊了一下西门庆的胃口,但是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只是讲个笑话给你听,拉拉家长也没有杀头的罪过。然后王婆用了一个非常粗俗的词“盖老”,盖老是和底老相对的,盖老指的是男性,底老指的是女性,这两个词一起使用或者任何一个说出来,都有男上女下的意思,是市井里面非常粗俗下流的话,听到这样的词,西门庆当然会有一些想象,我只是个俗人,用了一些比较俗的词,你西门庆脑子里面怎么胡思乱想,怎样龌龊下流,我老婆子还能管得着吗?
西门庆知道潘金莲的老公是武大郎,跺着脚笑道,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王婆说是,西门庆听了之后觉得很可惜,说道“好块羊肉怎么就落在狗嘴里”,我只是说了个“是”字,而且是回应你的猜测,羊肉落在狗嘴里,我只是觉得可笑,你觉得可惜,是你非这么想的,我可没说,王婆这些话倒是把自己择的干净。
王婆的回应,先是说了一句就是这么可惜呀,这是加重西门庆心里的落差感。然后引用了两句古话“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看似平淡无奇的两句古话在王婆的嘴里就变成了杀人利器,先是用了一个意象“骏马”和“痴汉”把潘金莲比喻成骏马,把武大郎比喻成痴汉!痴汉,老汉,不得不让西门庆浮想联翩啊。然后用的另一个意象“美妇拙夫”,一个美女一个挫男,本来就是很鲜明的对比,然后用了一个“眠”字,这个眠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让听者怎么想啊,是谁都会乱想的吧。这两句古语引用的太厉害了,就像是一套平淡无奇的太祖长拳到了乔峰的手里,可以杀得中原各路武林人士屁滚尿流。据说金庸先生写《天龙八部》的时候借鉴过水浒传,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最后王婆用了一个词点了西门庆一下,“月下老偏生要是这般配合”,用了“配合”配合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形容词,说明般配,增加西门庆的心理落差;第二个,“配合”,“配”字和“合”字,如果这两个词是动词,那谁听起来都会瞎想的,西门庆还没有从刚才的浮想联翩中回过神来,不瞎想就是怪事了。
西门庆果然上钩了,以为王婆吊他胃口是要茶钱,就问“王干娘,我欠你多少茶钱”,没想到王婆说了一句不多,随便吧,过些时候再算,对于茶钱这种事王婆表现的兴致缺缺,西门庆这一次交涉失败。
随后西门庆明白过来啦,又问你儿子现在跟谁混的?王婆这个时候就表现的比较失落,别提啦,跟一个客人去了南方,到现在没回来,又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西门庆接着话茬就说,怎么不叫他跟着我呢?西门庆用的是疑问句,西门庆是恶霸,是黑社会,用疑问包这是放下身段来和王婆进行交流,于是就成交啦。
王婆和西门庆对话最多一刻钟的功夫,不单是要回了自己的茶钱,又给自己儿子找了一份工作,这样的谈话艺术,简直不逊宋江半分豪啊。
王婆最毒的地方,是没有告诉西门庆潘金莲是武松的嫂子,如果知道潘金莲和武松的关系,西门庆就是十个胆子也不敢动潘金莲。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