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唐宋,示意道:“唐宋,到讲台上来。”
这是唐宋今天第二次被要求上讲台,一次是批评,一次是表扬。
唐宋再次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在江山的催促下走上讲台。这次他走的很快,没有让众人久等。
史娜的笑容颇为温暖,眼角有些淡淡的鱼尾纹。在学生的心目中,史娜虽不严厉,但所有人都怕她。
或者那不应该叫做“怕”,应该是出于尊敬。这是一个值得令人尊敬的老师。
唐宋在她的笑容里,深深鞠躬,然后接过自己的试卷。只听史娜道:“好了,暂时这讲台交给你了。”
说完,史娜走下讲台,站在门口的位置,侧身看向唐宋。
唐宋深吸一口气,腰杆挺的像一棵松树。站在讲台上,教室里的一切一清二楚。他的目光环视了教室一周,掠过周蝶、蒋威、刘俊、董平……最后落在陈茜身上。
唐宋道:“史老师要求我讲讲我这篇。到讲台的这一分多钟里,我一直在想应该从哪里讲起呢?
那就先从我和你讲起吧!
我想很多人都曾经幻想过,我要快快长大,我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么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呢?
我们长大之后不会有父母和老师再管着我们,我们长大之后可以有充分自由的时间,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我们长大之后可以快乐的吃快乐的玩儿。
仅仅是这些吗?我也不知道。但我对于成人世界向往的同时,却又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我们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
这就是这篇的源起。
这就像初中的时候我们读校园文学,那些走再说到了高中天是蓝的,我们可以躺在绿茵上望着天空发呆。
但我们现在读高一,发现并不是这样。
前两天读了一份报纸。说某地高速公路旁一个村庄,他们每天都会派人守在公路旁边盯着行过的货车,一旦发现侧翻,他会召集村里人一起去抢货车侧翻的货物。有记者去采访,他们理直气壮的说路过此地侧翻的汽车上的货物都是属于他们的。这是这篇所发生故事的源起。”
此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家看着唐宋以一种舒缓的、抑扬顿挫的音调陈述着。
在史娜的眼中,此刻唐宋仿佛不再是一名学生,她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成熟的气质,自信,从容。这种气质是她从未在学生身上见到的。
唐宋接着讲道:“肯定有同学希望我解释,这篇到底说了些什么呢?但是相对于解释,我更希望将这背后的故事讲给诸位听。
我们从小到大听了太多的道理,已经不再愿意耐心听一个同龄人讲一堆的道理。所以我讲故事,期望我的故事能给予读者一种思考,这种思考不是我把道理硬塞进你脑袋里,而是你自己的。
我更不期望解释,这篇到底说了些什么。
我相信,当一篇文章从作者笔尖流出,落到读者的眼中,这篇文章就不在仅仅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读者。
每个人对于作品都有其不同的解读,甚至于作品本身成了一座桥梁,连接读者与自身的想象空间,去对进行自己的解读。所以,任何一种解读都是属于读者自身的。这也是我不愿意去解读的原因。
不过,我在这里倒是可以给各位同学提醒一下。这本分为两个部分,到他开始回想往事是第一部分,他的回想是第二部分。如果我们把这二部分放到故事的开头,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将是一个时间是顺序的,仅仅只是一个少年的悲惨遭遇。
而如今我们将这一部分放到最后,那么这就是一个倒叙,我发现这篇产生了质的变化,多了些内涵。”
陈茜看向唐宋的眼神越来越明亮,她发现现在唐宋全身散发着莫名的魅力,浑身迷一般的色彩。
她想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唐宋的见面,那天她救了他,最后他拉着自己的手在春夜的长街上奔跑;她想起风雅乐器他所做的歌,童年和模范情书,有时她想那首情书是不是给她写的;她想起这一周以来,唐宋看向他的眼神,总是那么让人脸红心跳。
她开始觉得这人挺讨厌,和其他追求她的男孩子相比,更为大胆,也可以说更为厚脸皮。
渐渐的她开始关注唐宋的一举一动,虽然她并不知道。
唐宋离开讲台,挺直了身子,微微向同学们弯腰鞠躬,然后然后道:“多谢大家听我絮叨,我的话讲完了。”
讲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此时唐宋离开讲台,侧身让开了位置。史娜走向讲台,道:“唐宋讲了他写作这篇的始末,以及他对于的理解,讲的非常好,发人深省。请大家和我一起再次以掌声送给唐宋。”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