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我用武功在三国练兵> 第44章 预备兵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预备兵制度(2 / 2)

这个村庄,也是流民组建起来的。这个时代的村民,也非常的淳朴。但凡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看着他们辛勤的劳作,总让邓武有一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让邓武非常的留恋。并;默默地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他们越来越好。

忙完了春耕,接下来就该忙军队里面的事情了。当然不是扩军,毕竟黄巾之乱还没有发生。私练一万精兵,已是极限。

雁门地处边关,可拥兵三万。除去,各县守城郡兵一万六千余人。县下面的小镇,又各分守一万人马。邓武就只能‘合法’编练三千兵马。

昨夜,邓武找来戏闫和贾诩,到太守府商议。

在书房里,邓武先就抛出问题,问道:“文和!我军现在,还空缺多少人马?”

“启禀主公!我军现在还空缺3000人马。”贾诩也懂邓武的意思,顺口就说了出来。

“主公又想扩军了?”戏闫也是直接问道。

“嘿…嘿,也不是想扩军,我只是想,把空余的编制补齐。毕竟除了,雁门关驻扎了五千人马之外。就只有雁门治所~邺县,驻扎了八千人马。其他各县,平时也只能勉强防守。所以,我想建一只骑兵部队。专门在雁门郡各县反复游弋。用于威慑宵小和快速支援,也能起到,快速预警的目的。”

邓武把前~记忆中的,快速支援部队的理念给说了出来。

“主公此法甚好!某,认为可以建立这么一支部队。”贾诩淡淡的说道。

“要建立这么一支部队,那这支部队,就得全是轻骑兵。”戏闫想了一会儿,又说道:“主公早有安排了吧?”

“呵!我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们。我是这样想的,把这次带出去的那2000余骑,再抽调邺县的一个千人队骑兵。先把这三千兵马,给组建出来。这样,也能尽快的形成战斗力。空余的兵马,我们在招募新兵慢慢训练就行。”邓武把脑海中早就想好了的‘台词’说了出来。

又和戏闫,贾诩商议了一下细节之后。就把这件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现在邓武,手中掌控着三万部队。再加上私练的一万精兵和陈到那边的一万精锐山贼部队。邓武实际掌控了,五万训练有素的精兵。

就这样,邓武还没有满足。把自己剽窃的预备兵制度,修改修改又拿了出来讨论。

贾诩和戏闫,听完邓武讲的预备兵制度,都同时认可。因为这样一来,邓武就将有,源源不断的兵源。然后又商量了大半夜,敲定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各县郡兵,邓武规定:每七日练三日。秋收之后,更是计划组织大规模的练兵。

各县镇下的各村,也允许建立一支保卫队。农忙时务农,闲时训练。

当然,卫队的首领。都是,上过战场伤残后的老兵。有很多新建的村庄,这些老兵还兼职村长。

这就形成了,相当于三国后期的屯田兵。现代的预备兵制。

在曹操实行屯田制之前,汉朝的郡兵。可都算是职业军人,拿军饷的那种。当然,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

…………

预备兵制度,肯定不会像现代一样。现代因为人口众多,参军大部分都属自愿。

邓武的预备兵制,是强制实施的。

凡是男子,只要不缺胳膊少腿的。从六岁开始,就有简单的基础训练(主要就是跑步和列队加左右转),一直到14岁。

从14岁开始,就开始训练拳脚和兵刃。当然,训练强度都不强。14岁也可以选择当兵、传承父业,或者上学等。

这是无战争的情况下,就这么一直执行下去。

有战争的情况下,预备兵就要做到,随时准备参加战斗和应付突发情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