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尘根> 第三十七章 庙里和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庙里和尚(1 / 2)

豫州颍川有座方外山,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绕,剑戟罗列,颇为壮观。在这群山密林之中有一座寺庙―般若寺,传说是千年之前一位东渡佛陀见此山钟灵神秀,灵气逼人,便在此建立寺院,弘扬佛法,普渡世人。

般若寺历经千年,中间遭受兵戈、**、火灾、地震,不过般若寺历经千难万苦,还是在中原扎根发芽,高僧罗汉辈出,经过几代大师的努力,终于和儒家、道家并列天下,有禅教祖庭之称。

当代般若寺主持普智佛法高深,至于修为……嗯……没见过他出过手,不过禅宗祖庭般若寺的主持想来修为应该是不错的吧!

据说普智年少时是伏牛山的土匪,后来打劫的时候遇到了前代般若寺主持也就是他的师父洪祖,被佛法感化,最后放下屠刀,皈依佛门。

普智是前代主持洪祖收的最后一个弟子,半路出家的普智前面还有几位普字辈的师兄,俱都是佛法深厚之辈,修为更是不弱,本来这般若寺的主持之位在其他人看来是轮不到普智的,但洪祖圆寂弥留之际,明言道:“普智独具慧根,当做般若寺主持。”点名指姓让普智继承般若寺主持之位,不仅他的几位师兄感到意外,就是普智自己也是愕然。

既然老和尚留下法旨,众人不敢有悖师父的意愿,于是普智木棉袈裟加身,添为禅宗祖庭般若寺的二十六代主持。

这一日,天降大雪,染白了整个方外山。

“师父,师父……朝廷有诏……”一个面红齿白,眉目清秀的小和尚,大约十五六岁,头顶上泛着一层青色的发茬,匆匆忙忙地跑进般若寺的后院的一间禅院。

般若寺的主持普智正在禅房里读者慧能六祖的《坛经》,闻声放下手里的经书,抬起顶着十二个戒疤的脑袋,看着进来的小和尚带着一路的风雪,嘴角含笑。

“宗禾,何事如此慌张?”

进来的小和尚法名宗禾,乃是普智的关门弟子,也是他唯一的弟子。三岁起就被他带入般若寺修行,如今已有一十二年。

那叫宗禾的小和尚进来之后,单手施礼,然后一脸的兴奋地说道:“师父,天子下诏,有请师父到大兴为太后讲经说法。”

太后独孤伽罗乃是当今天子的嫡母,一生崇信佛教,连名字“伽罗”是个极具佛教色彩的名字,梵语的意思是沉香木,寓意吉祥。大隋开皇五年,在大兴建念珠寺,延请佛教高僧法树进京说法。

但大隋的两个皇帝却貌似偏爱道家,因此佛家自大隋建国之后便被道家稳压一头。

普智不动明王心早已大成,看到这则诏书,心绪渐起,皱着眉头沉吟半天不说话。

宗禾见此很诧异,便出声询问道:“师父,天子有请,难道对我们禅宗来说不是好事吗?哼……那道家之人仗着皇室支持气焰嚣张,一直不把我们禅宗放在眼里,现在不是我们佛宗翻身的机会吗?”

普智闻言,摇了摇头,指着门外,轻轻说道:“宗禾,你看门外有什么?”

宗禾转身看着禅房外,除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事物,挠了挠那个光头,不确定地回到道:“雪,除了雪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了。”

普智闻言一笑,继续问道:“此处的雪和别处的雪有什么不同,和大兴的雪有什么不同?”

宗禾蹙眉沉思良久,然后缓缓的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普智站起身,关起房门,把满天的风雪关在门外,然后对宗禾说道:“没有一点不同,在此处叫雪,在大兴城也叫雪,在其他任何地方也叫雪,没有任何不同……”

还未说完,宗禾便大叫道:“师父你又拿什么禅机诓我……”

普智闻言,呵呵直笑,“心容妙理虚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宽。芥子须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便是如此,知微知彰,大菩提位。”

宗禾摇了摇头,泄气道:“听不懂……师父啊是不是我不具慧根呢?”

普智听到他这个弟子这样说也不气恼,而是摸着宗禾的光头,笑着说道:“没关系,我禅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你是有大智慧之人,迟早有一天,那罗汉果位有你。”

宗禾点了头,似懂非懂。

“把你几位师伯叫过来,为师有要事相商。”

宗禾闻言施礼退下,普智叹了口气,有拿起《坛经》读起,其实这慧能六祖所著的《坛经》他早已倒背如流,只是习惯了捧经书弘佛法。

…………

禅宗内当得上高僧的,也只有般若寺中现存的普字辈的五位大贤和北辽普陀寺的三宝大师。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