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到了洪武三十年,朱棣快到四十了。
窗外的鹦鹉在架子上打圈,脚上的铁链与架子撞的叮当作响。
梳洗太监在修朱棣的胡子。
一把撩起胡须,朱棣很得意地看向我:怎么样?
“美髯公大人,您已经问了第三遍了。”
“你与我同去吧。大同还不错。”
手托着下巴,看他好像很认真。这才兴奋起来:真的?
昨天接的圣旨,四月督筑大同,五月又得去备边。这些年,沐英死,蓝玉被杀,傅友德、王弼和冯胜被赐死,去年汤和又病死。能打仗的就剩下这些年长的王爷们了。好多年没出去过了,北平转的实在无聊。今年年初给高炽娶了亲,想起来十五年前的那个小孩也要做孩子的爹就感叹时光荏苒。现在面前的朱棣也不是十五年前那个坐在大树下比定力的年轻人了。接过他手中的镜子,我看了看自己。
“你没变,我老了。”朱棣说。
“我总归会老的。”还有五年,青chūn的神话就将终结,我的面容与躯体也会按照常态走向衰亡。
计划不如变化快,原定四月初一走,三月十九大同就闹出了事情。他先去,我还是四月再去。
十三岁高煦这次被他父亲选去大同,兴奋异常。朱棣赏他一匹枣红马,惹的徐莹十分不高兴。
“此子像我。”徐莹的不高兴挂在脸上,朱棣却用一句话惹出了所有听众的联翩浮想。
两个都是亲生的,徐莹再无他话。
朱棣率众走后不多久,某天一大清早,张孝和掂量着老身子骨一路小跑到福安宫外,说有要紧的东西给我。
这东西用只檀木盒子装起,盒子上有周王的封泥。
“送信的人呢?”我问张孝和。
“就在外边候着。”
“叫他进来。”
朱肃派的人进来时,我已经翻起盒子中的那本修改过的袖珍方。
“你们王爷王妃可好。”
“谢王娘娘牵挂,都好。王爷还有封信给您,请您务必不吝赐教。”他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我眼前。
“你们王爷太客气了。”
丫头青溪接了递到我手上。
朱肃是要让我再看看他写的医书,我这个门外汉能有什么好主意,无非就是把以前生活中听来的小窍门和医生叮嘱过的rì常护理再告诉他。
张孝和带着周王府的那人出了去。
人一老就容易回忆以前,镜子里的自己还是十五年前的模样,但我知道今年实际年龄已经41,王缇的年纪是31。身体年龄还停留在26上,快被念叨成妖怪了。苦笑着摇了摇头,摊开在眼前的袖珍方看不进半个字。无奈之下也不想浪费时间,顺手将书合上,这几天鼻子一直不太通,估计是要感冒了。于是对青溪说:去厨房拿杯姜汤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