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李唐天下> 第十四章 杀人不见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杀人不见血(2 / 2)

李逸心里猜测到,脸上却是一脸迷糊,道:“你怎么了,怎么慌慌张张的?”

秋夏急道:“公子……张……张管家死了!”

李逸心中顿时一喜,整个人却从床上蹦了起来,一脸震惊,急道:“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人死了?”

当下也不更衣,就随手抓了一件外衣披上,穿上鞋就直奔张千的房间,外面的雨依旧没有停歇,一吹风人也冷得打了一个冷颤。

张千的门口包括好几个人已经在哪里等着,见李逸来都齐齐的看了过来。

李逸停下了脚步,见门窗都已经打开,心里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跨了进去,不过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看样子屋内通风现在已经很安全,真正的杀手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屋内,张千依旧躺在船上,双目紧闭,脸sè呈樱桃红sè,这点当初有学过,正是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迹象,如此看来自己的办法果然奏效,如此密闭的屋子里面燃炭炉和找死无疑。

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脸上却是一脸的凝重,伸出手指放在张千的鼻前,已经没丝毫的气息,又把手轻轻的放在张强的左颈,同样也感觉不到丝毫的跳动。

李逸身子一颤,收回的手也微微有些颤动,身子有些僵硬的转过头来,道:“去……去报官!”

要撇清自己关系,最有力的证明人无非就是衙门的说辞,没多久衙门便派人来,一起来的还有仵作,待仵作细细的查验之后,又询问了知道的人,最后也下了结论张千是饮酒过多而死,毕竟他们连一氧化碳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系统的阐述的一氧化碳中毒的迹象是在《洗冤录》里面,不过都已经是几百年之后的宋朝。

于是事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李逸也不知道张千祖籍何处,有无家人,第二rì也就花了些钱财,请人把他安葬了长安外,至始至终,李逸都是一副异常沉重的样子,在外人的眼里看来却也是主仆情深。

第三rì,李逸又独自一人去了一趟弘福寺,找了一个临近山门的酒楼,让店小二安排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几个小菜。

今天又恰逢十五,天也晴朗起来,来弘福寺烧香拜佛的香客很多,不过让李逸意外的是应该在门口替人算命的圆脸和尚却不见人影。

“难道他已经得到消息,自己先逃了?”

李逸的心里寻思道,沉吟番,招招手,待店小二过来后,掏出了几个铜钱递了过去,道:“小二哥,我打听点事。”

手里捏着铜钱,店小二顿时眉开眼笑,道:“客官,您有事尽管问,小的知道的定然不隐瞒丝毫!”

李逸朝山门口努努嘴,道:“我听说这弘福寺有个算命很准的和尚,就在寺门口,可怎么没看见人?该不是外面所传有误?”

店小二抬头一看,忙道:“客官,您可真没听错,的确有一个很会算命的和尚,以前天天都在这门口,不过您这一提小的也发现了这和尚还真不知道去哪了,好像昨rì就没看见他。”

昨rì?

李逸心里记住了这点,难道是他得到了张千死的消息,自己便逃了?

如此一想倒也有很大的可能,可如此说的话自己周围可有人监视着,张千死到掩埋并没多大的动静,那个和尚要是因此而逃也足以证明他消息灵通。

脸上也露出了一番可惜的表情,道:“那就可惜了,我可是大老远来的,谢过了。”

起来付了酒菜钱就离开了酒楼,原本打算如来时找一辆马车,可惜街上人来人往,却好真不易,于是混在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些漫无目的的在街上闲溜达。

混在人群中,李逸也并不起眼,一边走着也一边注意周围动静,可没走多远,砰的一下就感觉肩膀就被一个路人给撞了,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此人样子,就感觉自己手里被塞了一个纸团。

李逸心里一惊,回头一看,茫茫的人海中已经不知道什么人给自己塞的纸团,回过头来,心里盘算了一下,又朝前走了一段路,这才找了一个巷子钻了进去,见周围没人之后才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一行娟秀小字:速离长安。

李逸细细的端量着了一番自己,字迹清秀,看上去倒是像是女子所写,可这长安城内谁会提醒自己离开长安?难道她知道自己的处境?还是打算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把自己干掉?

心里思索了一番却没任何的答案,随手把纸条撕了粉碎,这才若无其事的离开了小巷子,终于雇了一辆马车朝住处驶去。

刚下马车,一脸急sè的小玲就匆匆忙忙奔了过来,急道:“公子,太好了,您终于回来了!”

李逸迈步朝屋内走去,奇道:“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着急?”

小玲道:“朝廷……朝廷派人来了,还送来了官服,文书,好像要任命公子,公子出去违规,他们就一直在等着。”

“终于来了!”

李逸的心里突然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大步的朝里面走去,或许自己新的开始将从今天开始。

………………………………………………

长安城内最热闹的坊无非就是平康坊。

平康坊位于东区第三街(第五坊,东邻东市,北与崇仁坊隔chūn明大道相邻,南邻宣阳坊,都是“要闹坊曲”。而尚书省官署位于皇城东,于是附近诸坊就成为举子、选人和外省驻京官吏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地方各方镇驻京办事处叫做进奏院,崇仁坊内有进奏院二十五个,而平康坊内就有十五个。

于是,平康坊一下子变成了各种青楼和舞坊的集聚地,同样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教坊,平康坊从小就接受比较较严格的歌舞、诗词、乐器等训练,供奉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喜好吟诗弄文的皇室官僚贵族士大夫,经常要应召供奉和侍宴,她们的文化素养和品位也比较高,正如以后唐人孟郊的《登科后》云:“昔rì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chūn风得意马蹄疾,一rì看尽长安花。”这里的所谓的长安花可不是牡丹也不是什么腊梅,可就是平康坊的美女们。

虽说大唐才立国几十年,可是有了前代隋朝的基础,又在李世民统治下蒸蒸rì上,于是平康坊内一到了晚上可正是歌舞升平,人满为患。

而名气最大的便是醉花楼。

醉花楼的主人到底是?几乎没人知道,似乎也带上了一些神秘的sè彩,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名气,醉花楼的姑娘从小就是万中挑一,从小就接受了最严格的训练,无论是才艺还是武艺,琴棋书画都是样样jīng通。

而这仅仅是她名气大一部分,另外一点则是他的后台足够的强硬,醉花楼虽说是风流场所,不过姑娘们却也得遵守一条规矩,就是卖艺不卖身,也因为这点不少姑娘被一些达官贵人看上娶了当小妾,也有好些登堂入室混上了正室,于是醉花楼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下午,一辆马车缓缓驶到了醉花楼的正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而原本白天大门紧闭的醉花楼大门也悄然打开,一身粉衣的醉月莲步轻移,在四个丫鬟的簇拥下下了台阶走到了车门前。

醉花楼的真正主人很少现身,现在实际掌握醉花楼的便是醉月,论年纪也不过二十岁,却把整个醉花楼打理得井井有条,里面的姑娘更是对她服服帖帖,如此人物即便男子也不敢小视她。

马车的帘子被丫鬟提了起来,接着一个白衣女子在丫鬟的搀扶下缓缓下了马车。

下车的白衣女子扬起脸,伸手缓缓的摘下耳边的面巾,露出衣服惊为天人的美颜来。

醉月俏脸扬起笑意,道:“楚莲姑娘,欢迎来到长安……!”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