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元君听见紫微大帝和王梓调侃自己,也是笑了一笑,然后对着他们一笑,摇身一下,叫了一声:“你们看!”
此时紫微大帝和王梓睁眼看去,只见这紫气元君所化人形是:
白发长髯面似月,大耳垂肩知万音,山鼻高耕眼通明,手若山根指如玉。
这模样似是人,却又多了一种世外高灵之感,说是仙,却又了了然有入尘之姿。
紫微大帝不停点头,王梓则是不停鼓掌。
看人家这业务,连带化妆、造势、忽悠…咳咳…传授于一体。
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紫气元君这么一变,紫微大帝顿时心里就有了底,此时他拨开云雾往下一望,就看见净乐国君一行已经出了都城,望着东南方向而去,看起来浩浩荡荡有如万马奔腾之势。
于是紫微大帝对着紫气元君使了一个眼色,紫气元君即点头下凡,向着东南二十里处落下,然后临时一划,就有一个草庐出现,他则是拿着一本书,在当中念诵不已…
话说这净乐国君臣速度也着实不慢,只在一个时辰之后,就已经找到了这草庐。
大家一看这草庐形态,顿时都是啧啧称奇。
原来这草庐:
无梁无柱,只从山瀑之上垫出来两块大石,然后四周罩着茅草,这就是行了。
又没有什么庭前草木,盘旋花径,只有过水桥一座,悠悠然立于世外。
看见这样的情景,各位臣子们都是互相点头称是,说这里的老人家一定是个隐居世外,又能有独特眼光的高人。
净乐国君也看得眼睛发直,他本身看着这种茅庐就稀奇,再加上又是紫气元君亲自说话,本着信之则有的原则,他只觉得面前这些景致,竟是越看越神奇,就差上面发出一些紫色的灵光来给自己验证了。
净乐国君臣们正要上前,此时倒是屋里有个老人家喊了起来:
“是谁啊?”
净乐国君不敢怠慢,于是赶紧抱着自己的真武孩儿上前,在草庐前拜了三拜,说了来意。
里面的“玉圣老人”听见国君这么说,却是当场拒绝,说自己年老体衰,山野村夫,不好给君王家做事什么的。
而那边净乐国君还是不死心,赶紧再拜,再请。
结果“玉圣老人”还是不允,于是净乐国君再拜,此时方才得到对方同意相见…
看到此情此景,王梓简直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他以前读那些古典故事,很多都是“三拜”,什么“西伯侯姬昌三请姜子牙”,“张良三进履”,其中最著名的,自然要是刘备三擒…哦,不,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如果做一个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三”这个数字可能是出现频率最广,用处最多的。
不过以王梓以前的角度,就很不喜欢这种所谓的“惺惺作态”,现在反倒能理解一些了。
因为紫微大帝在一旁对着说了:
“自万物有阴阳之后,概天下之人,真心者寡…此三拜,是明心之举,一问来意,二问有无,三问志向,若少了就索然无味,若多了又作态奇多,此所谓我道之‘三’也…此三,并非是三横而过,当中还有无数学问,你若能知道,就能明白天地运转之理…”
王梓听着,竟然也咂摸出一些味道来,也就不免点了点头说:
“帝君说得是,日后若是我遇见您来,我也先问明您来意,再说有无,然后再说志向,可好?”
紫微大帝差点没拿折扇给王梓来一扇子…
不说天上的王梓和紫微大帝说话,就话说下面的净乐国君三请“玉圣老人”,终于能得见对方一面。
此时净乐国君抱着怀中真武孩儿进到草庐中,一眼看见面前的“玉圣老人”竟然是看起来仙风道骨,却又有落地之风,就如这草庐建于山石风水之中,却滴水不沾,片石不入,点风不进…
这让净乐国君不禁看了个目瞪口呆。
此时却有更加令他惊奇的事情发生…
——原来他怀里的这真武孩儿在看到面前的“玉圣老人”之后,竟然当场就点着对方说:
“我认得你!你不是上天紫云么?”
听见孩儿这么说,净乐国君也是擦了一把汗,于是赶紧对着“玉圣老人”说:
“我家孩儿不懂事,望圣者无怪…”
“不怪不怪…”“玉圣老人”此时张着大眼睛看向了真武王子,点了点头说:“这或许就是我和他的师徒因缘吧…”
净乐国君见此,也不敢太过简单,于是就跟“玉圣老人”说了很多圣人之语。
想他从小就是我这玉笏而生,在此之前有几十个圣人门徒跟他讲圣人之道,他自然是思辨、哲学中的老手,如今他一讲起话来,就是头头是道,若云雾繁生。
那边的“玉圣老人”见净乐国君如此,却只是微微一笑,跟他讲起圣人哲学,也是通透无比,甚至还有很多中原道家的翩然理论,让人遐想连连。
净乐国君听了之后,都是连连点头,表示自己非常满意…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