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百媚千娇> 百媚千娇 第2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百媚千娇 第26节(2 / 2)

“钓上了公子啊!”杨宜君笑着退后了半步,对一旁的紫鹃道:“罢了,今日便到这儿罢,这天阴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变了。”

紫鹃领命,就去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

赵祖光这边,只见高溶不说话,神色沉沉,像是不高兴,又像是不知所措...这一刻,赵祖光只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

杨宜君问:“二位这也是要回去吗?”

“正是。”高溶不开口,赵祖光只能出来说话,指了指身旁的马匹:“本打算饮马之后就回去。”

缰绳扔给小厮,小厮们便牵着马去喝水了。高溶、赵祖光则留在原地,和杨宜君说话,其实主要是赵祖光和杨宜君说,高溶从刚刚开始就不言语了,只侧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正有一搭没一搭琐碎聊着,忽然杨宜君感到了脸上几点冰凉,抬头看:“这是要落雨,还是要打雹子?”

不管是哪一样,都得避开!所有人动作加快了许多,迅速收拾完就要往城中赶。

只是这变天后,雨水混合着雹子来的着实大!不是那种慢腾腾的凄风冷雨,而是一开始就声势很大的样子。

冒着这样的冰雨回去显然不合适!这年头要是染上点儿风寒,都是很容易要命的!

杨宜君熟悉路,便与高溶、赵祖光道:“附近有大悲阁的菜圃,公子们与我去避一避罢!”

赵祖光他们自然无不可,随着杨宜君走了一条岔路,果然半里不到就见到一处颇大的菜圃。竹篱相围,其中有一排土墙瓦房,只比寻常民居稍微齐整些。

杨宜君等人到了之后,便在门口叩门,来开门的却是一个小沙弥。

借地避雨而已,佛门之人自然不会拒绝。小沙弥引着众人入内,杨宜君便与赵祖光等人解释:“大悲阁寺庙里也有菜圃,足够庙中上下吃了。这一处菜圃种的菜,是用来散给信徒的。”

大悲阁虽然是遵义城最早的寺庙,但其规模相比起中原大寺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寺僧相对少。本寺种一些菜,也就够吃了。之所以还要在城外开菜圃,是有别的目的的。这些菜种出来,一部分可以贩卖,一部分则是送给信徒。

主要是送常常给寺庙做布施的信徒,算是加强双方关系的一种技巧。关系就是这样,时常走动才能维持下去。

马被牵到牲口棚中去了,这菜圃常常要送菜到城中,自然要用车、用大牲口,牲口棚是有的。

杨宜君等人则是被引入了僧房,女客一间房,男客一间。等到擦了擦身上的水,又整理了一番仪容,杨宜君穿上紫鹃拿出来的红缎蹙金绣宽袖短褙子,旁边紫鹃还道:“晴雯难得这样有预见!想到让娘子带上罩衣,如今果然用上了。”

细碎冰雹混合着雨水落下,一下清寒了好多!说话吐出来的气都是白气。

衣服里面是小毛的,穿上就很温暖了。杨宜君左右坐不住,便走出了僧房。高溶和赵祖光却是比她先一步出来了,就站在屋檐下看雨。听到动静转头来看,正看到杨宜君出来。

红缎子上蹙金绣,自然是辉煌鲜艳的很。杨宜君肌肤雪白,穿这样耀目的衣裳并不俗气,只显出娇媚华贵来,仿佛生来就是人间富贵花。

赵祖光其实有时候很疑惑...完全想不到播州这样的边陲之地、蛮夷居处,怎么会长出这样的女子。哪怕是洛阳那些大族贵女呢,她们是真正的金尊玉贵,却没有一个能有这样的气派。

这不只是美貌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内里的气度。

杨宜君与赵祖光他们说话时,小沙弥过来请人,道:“真定师父听说是杨檀越来了,让小人来请杨檀越一会。”

杨宜君‘咦’了一声,好奇道:“真定大师怎么来菜圃了?”

小沙弥道:“此处菜圃原来是性空师父打理的,半月前性空师父辞了方丈,去往蜀中了,便缺一人打理这菜圃。真定师父听说了此事,便寻了这桩差事。”

如果不求上进的话,菜圃这边还是一个好去处。按照大悲阁的规矩,菜圃里的菜只要给足寺里要求的分量,剩下的就是此处管事和尚的。而寺里给这边的管事和尚还是留了很大余地的,一般来说在这里几年都能存下些资财来。

“这么大事,我竟不知道!”杨宜君都笑了,转看向高溶和赵祖光:“也不知那日托公子送去给真定大师的礼,大师有没有收到!”

说着,邀两人一起去拜访真定和尚。

此时读书人与和尚有交往是很常见的事,和尚不只是提供宗教上的慰藉,还与读书人有精神上的交流——不少和尚本身学识就很出众,而且他们修佛的,‘哲学思辨’很强,总能给士大夫以启示。

算是士大夫的半个心理医生了。

所以,一起拜访一个和尚,算不得什么突兀的事,赵祖光和高溶点点头,便跟着一起来了。

来的时候真定和尚正在煨芋头,他所在的这间房是正房,正门左手边的位置正有一个火塘,比房内地面低了半尺多,里头火不大,半明半暗的。真定和尚用火箸夹了芋头出来,扔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去拿,依旧烫的收不住手,一个芋头就在两手之间来回倒腾。

赵祖光多看了这真定和尚几眼,大概是杨宜君和这个和尚有交往的缘故,他看这和尚也觉得他不是个寻常的,便多留了几分心。

真定和尚面目寻常,只是因为宽和、万事不上心,相由心生,看着就有一种和蔼可亲之相。只是这样和蔼可亲,也不是佛家那种大慈大悲,反而有些像邻里间常见的有德长辈了。

真定和尚也不在意杨宜君多带了两人来,叫他们一起坐。问杨宜君:“十七娘可要吃这味‘土芝丹’?”

杨宜君也喜欢煨芋头吃,但就算是煨芋头,也要收拾的干净,不是这个样子的。

真定和尚见她如此,便笑了:“十七娘还是这般,见于外物啊!”

“谁能不见于外物?”杨宜君不服气,随口驳道:“大师看着随性,吃这芋头也能见真味,那不过是大师介怀之事不在此处罢了!若真是介怀的,大师也是一样。”

有的人是见不得腌臜,真定和尚这一点上随意,却不代表所有地方都是如此。

真定和尚和杨宜君是忘年交,也不是第一次论这些了,自然不会争这个。微微一笑后,又与高溶、赵祖光说话,杨宜君介绍双方认识,赵祖光家中是信佛的,有意与这位‘高僧’论这些,不多时便说了许多。

不过说到后头,赵祖光就不是重点了——高溶没说太多,但只是寥寥数语,就与真定有了不小的分歧。

其实说‘分歧’也不对,就是道不同罢了。

真定是在修禅,认为佛家的修行就是要修一个自身出来,那就是无上了。而高溶则认为,人人都可修行,只要救世救人就可!相比起度了自己一个,如此功德显然更大!那才是真佛!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便问杨宜君:“十七娘如何说呢?”

杨宜君这才知道,高溶其实也精研佛法...仔细想想,中原信佛的人多,大族子弟也很常见推崇佛家的,杨宜君也就觉得正常了。

她向来不信佛道这些,秉持的是‘敬而远之’的心。和真定交往,不是为他的佛法,而是为他这个人。此时听他们说这些,其实不觉得有什么意思。但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尽量从结束他们争论的角度开口。

“你们原就不同,有何可比的?师父要渡己,公子要渡人;师父修小乘,公子修大乘;师父求于内,于己心中永存,公子求于外,要在他人心中留名。师父的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修的是虚空。公子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求的是圆满。”(注一)

“如此而已。”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