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寒门之士[科举]> 寒门之士[科举] 第3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寒门之士[科举] 第35节(1 / 2)

“我也是。”

两人原想着再留一日,因唐枢明日还要再讲,可惜回了客栈之后,山上忽然下起了雨,雨势越来越大,明日恐怕不会停,两人在客栈中收到消息,说唐枢身体不适,已在返乡的路上了。

柳贺与施允只得回了府城。

不过即便唐枢未再讲课,他的“讨真心”一说也让柳贺琢磨了许久,他看过心学诸派的文章,但亲耳听讲学还是第一次,只能说看文章和听讲的效果截然不同,唐枢的此次讲学让

柳贺对心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感觉学有小成,便将自己的新收获带入看文章中,耿定向与李贽的往来文章被他看了数遍,加上一些其他文章,柳贺自认为对这位新任大宗师的文风有所了解。

至于有唐枢点拨的那篇文章,自茅山归来后,柳贺每日都会研读一次,不知为何,许是他文章功夫到家了的缘故,柳贺每日都能有新的体悟,每日加以修改,慢慢地,这篇文章已与最初时截然不同了。

“贺哥儿,吃点葡萄,绿豆汤要吗?”

纪娘子在外面喊他,柳贺大声回了一句。

这葡萄还是他路过句容时买的,有农户在路上售卖,价钱比府城里便宜不少,柳贺和施允都爱吃,便掏钱买了两串。

“再过些日子便不热了。”纪娘子数着日子,“这天热得,连滚团都不爱动了。”

柳贺也深有同感:“等天不热了,院试恐怕就要开始了。”

“再迟些考最好,但也别太迟,若是放在寒冬腊月,考场里水都结冰了。”

纪娘子就是怕柳贺冻着或热着,柳贺读书太专心,一不注意就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好在他平日也常出去走动,也常常带着滚团出去遛弯,气色倒还算不错。

毕竟有柳信的先例在前,纪娘子一直觉得,柳信之所以去得早,与他读书刻苦并非毫无关联。

不过纪娘子并未忧愁太久,等到了九月,府城中就传来大宗师巡视的消息,按以往南直提学御史的风格,将一十八个州府巡视完毕后,院试日期就得发布了。

不得不说,耿定向为官果然端肃,在巡视各府时,他亲自扒去了几位生员的衣衫,以至于各府士子一改以往风气,纷纷作出刻苦读书的姿态。

九月末,柳贺在家中收到了一本程文集,乃是他们四月府试的士子程文。

唐知府都已离任了,程文集此时才出,足见效率之慢。

第46章 提学御史

府试的程文集装订自然不如乡试、会试的程文集精致,但程文集上各项皆具,如考官何人,上榜士子何人都写得清清楚楚。

丹徒柳贺之名紧跟在丹阳姜士昌之后,在一众士子中高居第二,对柳贺来说,这就是榜上有名的光荣。

他的一篇四书文和一篇五经文都入选了此次程文集,其后还附了唐知府的点评,可知这程文集慢虽慢,质量还是颇高的。

不过各级科试的程文集皆是如此,毕竟程文集代表了一科士子的脸面,若是程文有误,不仅考生面上无光,事态再严重一些,这便是考官工作的失误,连考官都极有可能受到斥责。

柳贺的文章是此次府试《诗》一经的程文,而《易》、《书》等四经也皆有程文列于其上,之前唐知府张贴府试前十文章时柳贺没来得及细看,正好借此机会再细细过目。

其实到了这大明朝,柳贺看过的书已有不少,但他依然不觉满足,毕竟现下没有手机,刷不了微博也上不了抖音,更别提看剧和小说,想他上中学的时候,一个人能在新华书店泡整整一下午,在这大明朝,即便是府城中最大的书肆也没有新华书店的书多。

上辈子最无聊的时候,他连烟盒上的标签都能一字不落地看完。

……

府试过后,柳贺在府城士子中名声已是不小,眼下府试程文出了,看过他文章的士子更多,他的名声自然更进一步。

不过所谓声名,也只是一群未过府试的士子在吹捧罢了,随着耿定向将南直隶各府县学巡视完毕,院试将至,通过府试的士子心思自然都在准备院试上了。

柳贺当然也不例外。

十月时,府城传来消息,大宗师已在提学道张榜公告,提学试将于十一月初进行,录取名额多少榜上并未细说,想来嘉靖四十二年的政策不会实打实地落实了。

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贯风格。

若是麻烦事,朝廷政令下来的那一年,执行度能达到百分之百,第二年打个八折,第三年再八折,之后便会抛却脑后。

若是对众人皆有好处的事,朝廷屡禁不止,之后便会成为定数。

即便耿定向为官清直,在取士之事上也难挡士林舆论,就如同考试扩招,扩招了皆大欢喜,可若是招生率下降二成,考生和家长绝对都会闹的。

何况在这大明朝,取士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可以说是大明政治的核心之一,又岂是一条缩招之令能够轻易逆转的?

公告一出,就算柳贺平日读书辛苦,此时也不由更紧了紧皮。

……

而此刻的提学道衙门内,新上任的提学御史耿定向正在吃早饭,早饭与常人家无异,只多了一碟驴肉,因耿定向是湖北麻城人,更准确地说,他是黄安人,只此时还未有黄安一县,正是因他的提议,黄安才建制为县。

驴肉便是黄安特产,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称。

等耿定向吃完早饭,便有下人来报,说本地某大族来访,耿定向洗净了手,道:“院试前一概不见。”

此次巡视南直隶各府,耿定向只觉江南一带出众的士子多,然而到了凤阳、庐州及和州等地,士子文才大不如苏松之地,但苏松士子固然才华横溢,为人骄横者却也有不少,稍不如意便群聚讲学,甚至有妄议官府者。

他在这提学道衙门也是一日闲不下来,时刻有各府的豪族来访,以期为本族士子谋个秀才功名。

南直隶的提学道衙门并不在应天府,而是在常州府的江阴县,因南直隶合并了下江及安徽,需寻一处连接南北交通之地,这既方便提学巡视,也便于完成岁试与科试的考察。

耿定向很满意提学道衙门的位

置,在江阴县内,他这御史官位最高,便是遇上常州知府,他巡查一省学道,知府也得先让三分,若是到了应天府,省城内有巡抚有左右布政使,且还有南京各部的官员,虽然南京的衙门都很清闲,是养老的好去处,可官员虽无实权,官阶及俸禄却都不低,得罪了任何一个都是麻烦。

相比之下,耿定向宁愿留在江阴。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