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寒门之士[科举]> 寒门之士[科举] 第9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寒门之士[科举] 第94节(2 / 2)

雨不仅下在扬州一地,淮安、徐州、泰州等地也都有水情。

……

漕督衙门中,吴桂芳听得左右来报,说淮河在高家堰一带决口,吴桂芳是彻底坐不住了。

高家堰是淮河堤防,在淮河中所处的位置可谓极其重要,淮安府本地有民谣称“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高家堰若是决口了,淮、扬等地的河流湖泊都必受影响。

淮河连着京杭大运河,两岸城镇众多,一旦爆发水灾,后果不堪设想。

黄河夺淮后,涌入南方的水形成了洪泽湖、高邮湖等大湖,二者原先都是南直隶境内的小湖,因黄河所携泥沙多,洪泽湖湖床一日高过一日,湖水一高,湖堤便修得比地面要高,最终让洪泽湖恍若悬湖一般。

但遇上水灾之年,湖堤挡不住水势,大堤溃败,百姓生计便极易出现问题。

吴桂芳任这漕运总督便是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然而他计划还未实施,淮河便决了口,淮扬州县恐怕都要被淹。

更重要的是,眼下淮河不仅是一条普通河流,它也是南北漕运的关键路段,淮河决口往往会使黄河水倒灌洪泽湖,进而引发淤塞,漕运恐怕也会不通畅。

这一日,吴桂芳听得淮安、泰州、徐州各地来报,反倒是离漕督驻地最近的扬州府听不到什么声音。

吴桂芳一边安排人前往各地救灾,也不忘问手下:“柳同知可在扬州城中?”

水情

如此紧急,若是柳贺对此置之不理的话,他对这位张居正门生的评价必然要大打折扣。

“柳同知早已在清水潭守着了。”

“水情之前,柳同知命人加固了高邮湖两岸堤坝,对清水潭、丁志等湖口严加看守,目前高邮、宝应两地水情未危。”手下道,“方才柳同知发来书信,请淮安知府开菊花潭泄洪。”

“便依所请。”

高邮、宝应两地此时尚能自救,吴桂芳心中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人还未坐稳,就听门外又一书吏来报,说徐州、邳州等地相继被淹,水势一路不停,几乎已经逼近凤阳府、泗州城。

纵是吴桂芳这样任过封疆大吏的官员,此时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凤阳府是何地?众所周知,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家的龙脉所在地。

泗州城看似默默无闻,在地图上也并不是一块如何繁盛的地方,但这却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祖父的安葬地,也就是老朱家的祖坟所在,若是泗州城被淹了,宫中会何等震怒?

若是泗州城真被淹了,吴桂芳一个凤阳巡抚是扛不住的,就算加上淮、徐等地知府的项上人头,天子的怒火恐怕也无法平息。

自隆庆年以来,淮河便时常决口,因高邮湖、洪泽湖等地地势升高的缘故,这些大湖蓄不住淮河水势,淮安、高邮、宝应、盐城等地因此常遭大水浸泡,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也常受影响,吴桂芳原计划缓缓图之,但按眼下的形势看,开通草湾河势在必行。

“漕台大人,雨停了。”

这一场雨下得又猛又急,以至黄河在崔镇决口,进而导致淮水向南,引发南直隶北方四府州的水患,吴桂芳案头全是各处报来的灾情状况。

他当即打算修书一封给张居正,提议恢复老黄河的故道,同时将草湾河开通。

信写了一半,吴桂芳忽然道:“派人去请柳同知来一趟。”

第125章 柳贺论河

柳贺一直在清水潭守着,高邮湖两岸堤坝虽做了加固,但究竟能否守住,柳贺心中也并无底气。

高邮湖毕竟是淮河入江的通道,换句话说,它并非第一波直面淮河洪水的,水势到了高邮湖时已有所延缓,可尽管如此,大水仍不断冲刷着堤坝,宝应高邮两地的河工们冒着雨在河岸边继续加固,若是水势再高一些,仅靠防恐怕是防不住的。

好在雨到第四天时就已经停了。

柳贺等人在清水潭附近搭了棚,一直紧紧盯着高邮湖的水位,河工们辛苦搬运时,柳贺与众官员也没有闲着,柳贺的注意力在堤坝上,众官员则应他之令为河工们准备物资,同时与他一道勘探水情。

这堤是嘉靖年间所筑,其实也不太安稳,但自嘉靖年至今,管河的官员们都未想过将堤坝挖开再筑一条新的,而是抱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念头。

一是银子难挣,二是官员们大多任期很短。

对官员们来说,在任上平稳度过三年才是最重要的,可以不干事,但是绝对不能出事。

因而治河之事虽年年有,但常常是小打小闹,哪段淤塞了便疏浚哪段,哪段溃堤了就修补哪段。

高家堰也并非今年才决口,隆庆三年、隆庆四年都发生过高家堰决口以致高邮、宝应、盐城、淮安等地遭遇水患一事,河道官员们自隆庆三年便开始对高家堰进行加固,然而加固的效果极其有限,到今年又是高家堰决口致淮水外溢。

疏浚和加固堤防都是有效的治水方法,但沿岸各地各自为政不行,也不能哪坏哪修,还是要标本兼治,因而所耗费的并非一地之力,而是要系统地完成一项大工程。

由此可见,张居正对吴桂芳的期待必然是很深厚的。

……

水退了之后,高邮湖水位依旧很高,但水情毕竟没有影响到高邮湖沿岸的百姓,且宝应城与高邮城都未被淹,与其他地方相比,扬州府的官员们可以大大松一口气。

他们也是接到各地公文才知水情如此严重。

若非柳贺强逼这些官老爷们日夜守着这大堤,高邮宝应二地恐怕也要如淮安府一般遭水淹了。

河道官员们也不敢再抱怨了,他们不知,柳贺是如何笃定会有大水的?

柳贺从堤岸上下来,双腿甚至没站稳,这几日守着水位,他精神也有些紧绷,回到同知衙署,他先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便静下心来写此次高邮湖遭大水的情况。

听得吴桂芳派人来请,他换上官服,来到了漕督衙门。

事实上,柳贺和吴桂芳的交情还不算特别深。

他唯一的依仗就是自己是张居正的门生,然而隆庆五年这一科张居正收了四百门生,而吴桂芳的官场资历比张居正还要老,即便柳贺是张居正力荐,可发现柳贺的实才之前,吴桂芳也绝对不会好好用他。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