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第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第4节(1 / 2)

熙宁六年正月十五,京城举办灯会,整个东京城烟花满天,如坠星雨。宣德门外更是宝马雕车,灯火辉煌。

真珠当时和众多女眷在府邸门外东首帷幕内,她容貌明艳,服饰华丽,十分耀人眼目。她的姨娘在西首的帷幕内,派人请她过去看灯,说会差小轿来迎。真珠也兴致大好,答应了姨娘,等了没多久,就来了一顶轿子。

真珠坐上轿子时,府上众人也没有在意,谁知过了不久,又来一顶轿子,说是姨娘派来请真珠的。郡王府的人这才急了,先前来的那顶轿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郡王府顿时人仰马翻,急忙派人去查。然而大宋商业繁盛,早就取消了冬、春宵禁,加上元宵佳节,更是鱼龙混杂。郡王府搜寻多日,居然查不出半点踪迹。

煌煌帝都,人贩猖獗到这等地步,连堂堂郡主都能被人拐走,简直荒唐可笑。为了宗室颜面,郡王府不敢声张,只能私下搜寻。一连数月,真珠还是下落不明。直到四月份,郡王府终于放弃查找,对外宣称真珠发急病去世,抬了一口空棺,草草下葬。

可怜郡主真珠,被歹人拐走,又被家人所弃,十七年血脉温情,就此封入一口空棺,掩埋在黄土之下。

短短三百来字,胡惜雪很快读完。文中所讲的事情实在骇人听闻,众人听罢都震惊不已。云济心念急转,已然在揣摩这两页文章中的遣词用句——王安石乃是士林公认的儒学宗师、诗文巨匠,论笔力雄健,当世无出其右者。《周礼义》更是他呕心沥血写就,看似朴实古拙,实则一字难易。而这篇《安定郡王府郡主失踪实录》,重在讲述失踪案的来龙去脉,文笔却颇为粗疏,满篇洋溢着激愤悲怒之气,和整卷《周礼义》的篇章相比,文风天壤之别。

胡安国急急看着云济等人,问:“怎么办?安定郡王丢了女儿,却秘而不宣,说明涉及宗室颜面。如今这事情被印在书里,在东京城大肆传播,这是要害死德水书坊啊!”

云济沉声问:“这批书现在都在谁手里,收得回来吗?”

胡安国道:“国子监发了一千多套到太学,又有几百套被转去了开封府府学,另外三千余套都被送去京城各路官宦手上。上到官家经筵上讲课的侍讲,下到京官家中有志于科举的子弟……不知多少人看过了,怎么收得回来?书面上可是印着德水书坊的字号呢!”

云济道:“既然收不回来,急有什么用?”

胡安国道:“《周礼义》第一次出印,岂是小事?万一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说我胡家不敬宗室,造谣污蔑郡主,抹黑安定郡王,胡家……要遭灭顶之灾啊!”

云济道:“如今只能等了。”

“等什么?”

“等官家的旨意,等中书的批复。”

胡惜雪满面惊惶:“这事会惊动官家和东府11的相公?”

云济神色肃然:“第一,真珠郡主身份尊贵,事关天家颜面,官家不会坐视不理,宗正更是难逃其责;第二,听说官家和介甫相公在筹划修改官制,《周礼义》是介甫相公亲自编纂,其中讲宗庙祭祀、朝觐等礼仪的篇章,如此庄重肃穆,居然被换成这《安定郡王府郡主失踪实录》,何其讽刺——京城之地,辇毂之下,贵为郡主都能被拐,这不正是礼崩乐坏之相吗?”

云济话音刚落,胡家家丁便来报:有天使登门。

第二章 书中案

众人相顾无言,虽然早有预料,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胡安国急忙带人出迎。来人是国子监主簿张筑,随行的除了国子监的两位直讲,还有一名宫里来的内侍黄门12。此时主持国子监的吕惠卿,堪称王安石的左膀右臂,《三经新义》中另外两篇《毛诗义》和《尚书义》,便是由他和王安石之子王雱负责修纂。而主簿张筑,正是吕惠卿最信赖的下属之一。

张筑点明了要找德水书坊的东家,以及主持坊刻《周礼义》的人。胡安国急忙将云济、宁管事等人一一介绍了一遍。张筑得知这位主持活字印刷的年轻人,竟是司天监的司历,也不由多看了他两眼。

胡安国未曾接过圣旨,慌里慌张地摆好香案香炉,跪迎天恩。

张筑道:“这位是童贯童公公,来传陛下口谕。”

童贯和云济年纪相仿,约莫二十出头。他身体格外魁梧强壮,虽是宫中内侍,却颇为谦卑:“官家口谕:着皇城司协助国子监,查明《周礼义》印制不当之缘由;着开封府问责承办书坊,依大不敬罪罚铜,责令重印《周礼义》;各类书目,有言论不当、粗制滥造者,不得入官学、书院、明伦堂,以免误人子弟。”

胡安国长松一口气,这段口谕虽然措辞严厉,但没有将德水书坊印的书冠以“造谣”的名头,甚至没有直接查封书坊,而是让重新印制。可见官家将此事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了。

云济问道:“请问黄门,郡主失踪一事,官家可有吩咐?”

童贯倒也客气:“官家明令开封府并宗正寺清查郡主失踪一案,又命国子监并皇城司清查《周礼义》谬误案。”

云济博闻广识,精于筹算;胡安国老奸巨猾,胸有城府。童贯将这个消息一透露,两人瞬间明白——郡主失踪之事,果然是真的!此事皇家本来秘而不宣,却随着这五千套《周礼义》,被散布得沸沸扬扬。即便宗室否认此事,世人也不会相信。赵官家索性不遮不掩,将事情摆在了台面上。

那么现在,胡安国等人所要面对的,便是“《周礼义》谬误案”了。

皇城司隶属禁军,负责刺探监察官情民事,现在执掌皇城司的是赵顼身边的大貂珰石得一。童贯职位虽不高,却也担任着皇城司的武职,“《周礼义》谬误案”便是由他负责。

一说起案子,童贯神色一敛:“《周礼义》中被替换掉的这两页,可是德水书坊有意为之?”

“怎么可能?”胡安国连连摇头,“黄门明鉴,郡主失踪之事,胡某全然不知。再说胡某哪有胆子,敢去编排宗室秘闻?《周礼义》成书之前,已校对了多次,成书之后,宁管事又组织人查勘疏漏。我们交付给国子监时,这两页根本不是这般模样!”

“这倒怪了,难道这两页,是凭空变成这样的不成?”

胡安国哭丧着脸:“就是凭空变出来的啊!”

宁管事心惊胆战,小心翼翼道:“此事实在蹊跷得很。《周礼义》是在小人眼皮子底下印制成书的,绝不可能出问题。难道有鬼神作祟,把其中两页给换掉了?”

“鬼神之说,不可轻信。”云济郑重道。

童贯沉吟:“劳烦将负责篆刻的阴阳工、参与印制的工匠、负责搬运的劳工……只要经手《周礼义》的人,都请来一一查问。”

胡安国不敢耽搁,急忙连夜召集工匠,足足二十九人。童贯领了皇城司的逻卒,一一排查问询。

云济见胡惜雪把书放在案几上,并退至一边,这才上前翻阅。他细看出问题的那两页,又看了眼那两页前后的页面,眉头渐渐锁起。

他轻轻触摸那两页纸,在边缘处摸到一丝细细的粉末,放在鼻尖闻了一下,看了看胡惜雪,不由恍然:“胡小娘大晚上也要补涂脂粉吗?你刚刚读过的这本书,沾了些许香粉。”

胡惜雪一愣,掩面摇头道:“云教授见笑了,这不是脂粉,是朋友送的‘铅华泥’,遮掩疤痕所用。只需涂抹薄薄一层,伤疤和黑痣尽能遮掩得住,而且足足两三日才会干,干了后便化作细粉,轻轻一擦便好。奴家方才试用了一番,这‘铅华泥’效用当真是极好的。”

“你脸上原有的雀斑,现在一点痕迹都看不见,整张脸都白净了。”胡小胖很认真地称赞了一句。

“你胡说什么!”胡惜雪窘迫不已,伸手拧了他一把。

云济笑着摆了摆手:“女儿家爱美,涂脂抹粉本就是寻常事。请问张主簿,送去国子监的那些《周礼义》,每一套的这两页都变成这样了吗?”

“就我目前见到的,皆是如此。先前一收到官家的旨意,我便传令国子监将发给太学生的书都收上来,但最快也要到明日了。”

“下官也被牵连进此事,能否劳烦张主簿将书收回后,让下官看一看?”张筑点头:“自然可以。”

就在他们说话间,童贯手下的逻卒已经将工匠们全部排查完毕,上报说:“这些人什么都不知道,前两天他们两班更替,忙得脚打后脑勺。好不容易在半夜印完,二十日天明前完成装订,印刷过程中没有任何异常,装订后也检查过,当时那两页还是正常的。”

众人满腹疑虑,童贯也是眉头大皱。宁管事面上闪过一丝惧色:“没有任何异常,难不成真是神鬼作祟?”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