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名制羡慕起净觉和大相国寺的和尚们。
待吃得告一段落了,扶苏又跑到摊子前,掏出铜板又买了几只整鸭,想明早拜托怀吉再跑腿一趟,把这几只送到宫里,官家娘娘和姐姐的餐桌上去。
顺便用美食给家人们报个平安——我在外面过得不错,还能吃到宫里没吃过的好吃的呢,所以你们就不用担心我啦!
没想到,扶苏的美食还没送出去呢,就在宿舍看见梁怀吉的身影。与此同时,他白天送出去的几封回信也如约抵达手头。
扶苏先拆了最上面的那封,一看纸上的笔迹,居然是官家的。
“这么多!”他冲着满满一页纸咋舌。
扶苏送信的内容,无非是报个平安,告知亲人们他已经顺利抵达国子监。官家究竟写了什么,能用小楷占满一整页纸?
他好奇地展开信纸,细读了起来。
仁宗写信的风格,不似他下圣旨时候一般讲究。平实浅近的文字。仿佛他在耳边同自己说话一样。
肃儿,你已经到国子监了么?吃穿用度怎么样,宫外的日子还能适应么?适应不了的话,就回宫里lai吧。
——搭嘎,口头哇路!(但是,我拒绝)
朕为了你批了的膳补银,国子监膳堂的饭菜有没有变好吃一点?
——很可惜,完全没有呢。
同学们对你都还好吗?要是你受欺负了,千万别委屈自己,大不了就报朕的名字!让朕为你做主!
——别啊爹,你是不会想知道流言会演变成什么样的!
-----------------------
作者有话说:第四个想当扶苏爹的人出现了。
以及,流言会变成什么样呢,乐。
第38章
扶苏都能想象得出, 圣驾驾临国子监维护他之后流言会演变成什么样。
什么官家又看上哪家的宗室子,想认他当干儿子啦。哦对了,鉴于扶苏现在名义上还是濮王的幼子, 又有赵宗实的实绩在前, 当代的、后代的流言只会更加离谱,什么“赵宋正统在濮王”啦都是洒洒水级别的。
上辈子, 扶苏因为关心自身和秦朝命运的缘故, 没少读秦史相关的素材,也耳濡目染接触了其他朝代的许多史料。因此他能肯定, 自己的猜想绝不是空穴来风。
打个比方说, 乾隆皇帝优待妻弟傅恒之子福康安,各种对他破格优待, 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亲生的阿哥们。传到外人的嘴里, 福康安就成了乾隆的私生子。
就连福康安的母亲,和乾隆八竿子打不着的傅恒夫人也牵连着被造了黄谣, 又在各类戏说演义里衍生出无数个版本。
一想到会被谣传成官家私生子……扶苏浑身都抖了抖,寒毛直竖:他是官家和娘娘亲生的好么?亲生的!
他顾不上拆剩下的两封信, 当即给官家写了一封回信:我在国子监过得真挺好的, 衣食住行都没受什么委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您没事儿的话还是别随便来了!
后面两句话字号加大加粗,以示自己的决心。
写完这一句之后,扶苏才在下面详写自己今天的见闻:结识了两个国子监新学子, 他们居然张口就会背自己的诗, 真可怕。见到了梅先生, 送的礼物先生很喜欢。国子监膳堂有荤腥了,但还是摆烂,饭菜做得不好吃。不过自己想了个办法, 相信很快就能改善膳堂的风气,您就瞧好吧。
晚上还去了相国寺夜市摆摊,认识了范仲淹大人之子范纯仁,他可真是个大好人啊!(加大加粗)还吃到了特别好吃的酱卤鸭子,一点不输给宫中御膳。给您和娘娘姐姐都捎了一份,你们吃着鸭子就不用太想我啦。
扶苏这么一连串写下来,才发现自己今天经历得可真多,就算略写也是满满一页纸。摆摊的事情他本来想写上的,仁宗肯定不会嫌弃他行商贾之事,但一想想后面遇到流氓的遭遇,扶苏还是停了笔。事情既然已经解决,没必要让家里人白白担心。
曹皇后关心的内容和官家差不多,更多着墨于扶苏的生活状况。扶苏想了想,除了老老实实报平安外,还特地写了一番相国寺夜市上的各种美食。除了酱卤鸭子外,又把别的尝过味道的小吃全部点评了一番。
炙鸭子皮脆肉嫩,配着特制的甜酱尤其好吃、旋煎羊白肠回味十足、冰雪冷元子清爽甜蜜,一口下去暑气尽消、开封小笼包咬个小口汤汁就四溢而出……
一封信写得不像家书,倒像是老饕写的食评。扶苏自己通读了一遍,都“嘶溜”了下,忍不住咽口水。相信曹皇后肯定跟他差不多感受,还能就着酱鸭子多吃两碗米饭呢。
如此一来,她就不会担心自己在外面是吃苦受累啦!计划通!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