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错花落> 第八十三章 太子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 太子妃(1 / 2)

平阳昭公主对李绩十分的不满,在回到长安的英国公府的第一天她就和李绩大吵了一架。

因为李怡柔发现李治偷吃章文怡身边的侍女竟然是李绩打的掩护,而这位平阳昭公主是支持李世民的想法的。

第一,王氏女出身名门,这对太子非常重要。虽然在现代“名利”通常是放在同一个高度上的,但是在古代“名”的地位是高于“利”的。

第二,目前太原王氏风雨飘摇急需有棵大树扶持才能屹立不倒,拉拢住太原王氏有利于朝廷对付其他四家,同时也能利用四家达到削弱太原王氏的目的。

这样朝廷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影响拿到中原与青冀的控制权。

为此李绩也非常愤怒,他指责李怡柔:你是皇室女不假,但是你现在是李家的媳妇。如果连这一点你都认不清,真不知道皇室是怎么在教育你的。

对于李绩的指责李怡柔也是非常的痛苦,她发现自己出于皇室和婆家的漩涡之中。

但是李绩接下去的话让她有所领悟:“陛下最近痴迷丹药,在令道士炼制长生不老丹!”

李怡柔闻言吃了一惊,她知道任何皇帝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远的统治下去。李世民这种作为她是知道有问题的,因为有这样的原因在,说明李世民现在改变现状的意愿并不大。

朝廷百官对于皇帝是否能长生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他们需要皇帝立储君。并且要将一部分皇权交给储君,这样才会在皇帝老去的时候顺利的完成交接。

如果单单以李世民个人来对抗整个朝廷显然是做不到的,因此李世民需要其他的势力来对朝廷形成制约。而这个势力就是中原和青冀的门阀势力。

这个势力的主体是汉人,而朝廷中势力最大的现在是关陇贵族。用汉族的门阀势力来制约关陇贵族正好是实力相当不分伯仲。

有了这样的平衡,李世民的皇帝位置才会稳,而且不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这样他才有时间更多的从事他的长生不老的事业。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屡次要给李治换王妃的根本原因。

然而李世民这么做唯一没有考虑的问题就是,朝廷牺牲了关陇、中原、青冀这些主产粮区的土地、人口和税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的土地、人口和税赋也将会被新崛起的南方世家所吞并。于是朝廷只能用战争维系西域这条命脉,一旦西域断绝整个大唐将危在旦夕。

现在的李世民固执的认为他很快就能找到长生不老的丹药,只要这种丹药被找到,他就可以立即着手处理门阀世家的问题。

因此大唐的隐患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他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长生不老丹。

李怡柔想到这里,发觉很多事情都解释得通了。李治的性格软弱并不适合做君王,而且李世民至今也有没将他培养成合格的储君的愿望。李治之所以会被放到后军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便于李世民的控制。

不管李世民想进军还是想退兵,李治都不会做任何阻拦。他只会一味的顺从,甚至被欺负到了头上他都不敢回击。五大家族竟然在偷袭不成之后仍旧滞留在定州就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不是出了意外,那五大家族一定还有后续的手段。也正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这五大家族才敢如此的嚣张。

那么李绩这么做就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了大唐吗?李怡柔不是章文怡这样的政治小白,她对大唐的各种势力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李绩所代表的是寒门军功阶层,他们曾经是大唐立国和外战最坚实的基础。秦琼、李靖、李绩、尉迟恭、程知节这些人都是为大唐的建立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人。.

在大唐建立之后他们立即被边缘化了,罗艺造反就是这种被边缘化的产物。他不甘心权利被夺,也不想就此平庸的度过余生。他抗争的结果就是战败身死、身败名裂。

为了摆脱对这些人的依赖,李世民着重培养了侯君集等一批将领,可是这批新生代的将领实在是无法与老一辈的将军们匹敌。

侯君集之所以被淘汰,并不是因为他投靠了李承乾。在高昌国一战当中他只能用财物来鼓舞士气平定高昌,这是军事、政治双无能的表现。如果远征高昌的换作其他的寒门老将,只会更轻松的拿下这里,同时也会保持极好的声誉离开。

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大唐对这里的统治,毕竟高昌国是汉人的国家。是契入西域的桥头堡,有了它大唐很容易移民并在这里扎根。然而这个战略设想被侯君集就这么毁掉了。

从这一刻起李世民就已经打算将他放弃。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