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错花落> 第九十九章 律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章 律法(1 / 2)

长孙无忌最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可是他又说不出来那里有不对的地方。最近李治对科举非常感兴趣,经常出入礼部与官员探讨科举考试。

按照儒家六艺分别编纂了礼、乐两部基础教材;又召集褚遂良等人编纂了书、画、初级教材;召集了军中将领编写了射箭的初级教材;召集了各殿学士编纂了五经简化基础教材;将章文怡所授数学、科学分别编纂了术数、格物两本教材。

将这些教材分别冠以礼乐、书画、射、五经、术数、格物为儒家新六艺,作为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的科目

礼乐、书画、五经是儒家一直在讲究的内容,射涉及军事、术数曾经是六艺之一、只有格物是新添加的内容。这样的科考儒家文化占了近七成,没有什么可以不满意的。

科考的内容定下来之后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能教授礼、五经、书画的先生很多,但是教授乐、射、术数、格物的先生却是凤毛麟角。

最早是国子监根据科考科目引入了礼乐博士、射箭博士、术数博士和格物博士,随后各地著名的书院也学着国子监的样聘用有专长的人为教师的,单教一门课程。

随着教学的深入,发现单门课程教学比综合教学更有针对性。于是这些书院将之前的综合性教学改为单门课程,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不久由于一些课程,诸如术数、格物等师资力量的不足,科考课程的设置也促使了考试等级转变,童生试以礼、书、五经为科目;乡试以礼、书、五经、术数四门科目,到了会试增加乐、射、格物三门课程。

由于科目的增加与限制,与以往各种科举考试都不限年龄,不同的是童生试年龄限制在了十三岁。如果这个年龄未能过童生试,则不能再参加下一阶段的乡试。同样超过二十四岁则无法再参加会试。

这种分级限制年龄的考试极大的减少了高等级考生的数量,也使得很多不具备能力的人提早离开考场。提高了高等级科考考生的整体质量,避免了考中既致仕的情况出现。

最早在长安出现了专为乡试而设的学校——国子监附属学校,其他各州也有样学样在州治也设立了会试学校,对本州乡试合格者进行培训。这些会试学校都是由官府出面办理不收学费,只是需要缴纳生活费。

黄正字子非,泉州一户平民家的次子,黄氏旁支。自幼好学十四岁考中秀才,得族中资助进入泉州官办学堂。

泉州海商云集豪绅众多,普通人家或租房屋或自家开店均可收获颇丰,生活富足。因此泉州官学并不免学生学费。

黄家长子生重病耗费甚巨,为此典卖了城内祖产总算治好了老大。他们用剩下的银钱在城郊建了三间土屋,靠着买来的十几亩水田耕种度日。

这样的生活自给自足有余,若是比起以前城里的生活自然是差了许多,好在黄正读书有成得到了族中的资助,才能进入官学继续得意深造。

平静的生活在一天里却被突然打破。

这天,一对看上去非常体面的夫妻带着仆从路过时向黄家讨水喝。古代民风淳朴,外出远足也不像现在到处都有商店可购买商品,路人向路边人家讨水、打尖、求宿的情况甚多。

黄氏夫妇如同往常一样,将来人让进院子端出茶水招待。不想没过多久家中闯入一群彪形大汉,声称这对夫妻本是城中豪绅贺兰家的逃奴,他们不由分说将黄正父亲连同那对夫妻绑走。

又过了数日,这群彪形大汉在一个管家摸样的人的带领下拿着盖有官府大印的地契将黄氏一家赶了出去。声称黄父与贺兰家达成协议,将家中房产、水田无偿送给贺兰家以求贺兰家不告黄家窝藏逃奴之罪。

在大唐窝藏逃奴乃是大罪,黄家虽然知道着了别人的道被人坑惨。碍于贺兰家是新来的关陇派的豪绅,这群人势力庞大在朝中后台很硬,他们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声张。

然而黄父并未被放回,黄家多次上门求贺兰家放人未果。黄正的兄长黄琦去长乐经略府告状,不想反被下狱。

于是在忍无可忍之下黄家出资由黄正亲自去广州岭南节度使行辕告状。

岭南节度使文仲连是皇后的兄长,这事虽然无人知晓,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皇后亲手提拔,平日也是极为稳重、公正之人。更要紧的是文仲连不属于关陇势力,不像长乐经略使原是军方人士与关陇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正在广州喊冤,岭南节度使行辕受理了此案,发现长乐经略使竟然牵涉期间。文仲连觉得派其他人很难不受到长乐经略使的掣肘,于是亲临泉州审理此案,然而长乐经略府竟然出兵阻止岭南节度使入境。

幸好闽南这支军队是章文怡亲自过问训练的,不像其他军队几乎是将领的附属。在弄清楚当前的队伍是岭南节度使的从属之后闽南军队立即倒戈,将长乐经略府的命令透露给了文仲连。

文仲连感到事态严重,一面调兵一面宣布长乐经略使张宗生有反叛之心将之撤职。同时用八百里快骑飞报朝廷,岭南节度使决心平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