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屠龙后记>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四章 自古凄凉长安道,从来天意难测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四章 自古凄凉长安道,从来天意难测7(2 / 2)

朱标登上船头,微微一笑,道:“无妨,生死自有天命。”说罢,挥手与众人作别。

张昺站在码头,望着那船慢慢离去,直到不见了踪影,真个有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他想着朱标临别所说,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此番回京,由于是顺风顺水,船行甚速,风大浪高,朱标却兴致很浓,傲立船头,观景吟诗,颇有几分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情,张士行几次苦劝,他都不听,待到了徐州,果然寒凉入体,发起高烧,更兼上吐下泻,病势越加沉重,张士行急得快要哭出来了,急唤徐州府名医上船诊治,那名医号过脉之后,对张士行道:“这位贵人是风邪入体,冷热交攻,水土不服,脏腑不调所致,我先开一些退烧之药,肠胃之毒还要慢慢拔出,细细将养。”说罢,他便提笔开了个药方,张士行命人上岸按方抓药,就在船上熬了,给朱标服下,果然烧退了些,但他吃不进东西,恶心呕吐,身体日渐消瘦。

张士行一面派人飞马报与京师,速派太医前来,一面与手下商议行止,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作声。张士行急道:“若是太子爷在此有个三长两短,我们都人头不保。”

内中有个胆大的校尉叫牛二,大名唤作牛辅,长得小鼻子小眼,出主意道:“张总旗说得对,无论如何也要让太子爷熬到京师,为今之计,走陆路是最近,但马车颠簸,万一太子爷受不住,那我们就只好陪他一起了。”说完,卖个关子,看着张士行。

张士行催道:“有屁快放,都什么时候了。有功就赏,如若不治,大伙儿一起没命。”说完,从怀里掏出朱尚烈送的一个金馃子扔在当场。

那牛二把金馃子揣进怀里,道:“我们还是要走水路,但采取驿站急递铺的做法,换人不换船,让几个兄弟骑快马在前头预先备下船家,我们这河船就一直不停,顺流而下,到淮安府换小船,从运河开到扬州,到扬州再换江船,一日一夜便到了京师。这样最是稳当,太子爷也不受那颠簸之苦,再命太医尽快赶来,在淮安府聚齐,那时太子爷真有个长短,我们罪责也小了许多。”

张士行道:“好办法,这个金馃子花的值,就这么办,兄弟们分头去办吧。”

于是一部分人快马回京去请御医,一部分人前去打尖儿雇人,一部分人留下照看朱标,分头行动,还真就在淮安府与太医迎头碰上,太医姓王,名舜和,手段还真是高明,几副药下去,朱标胃口居然有所好转,能吃半碗稀粥,也不再呕吐,虽然时有腹泻,脸色慢慢有了血色。

这一晚来到江都县,眼看就要进入长江,明日换了江船,马上就能到京师了,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恰逢十五,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张士行信步走到后船,看到一人,身材瘦削,立在船头,正看着那圆月出神。他走过去一看,那人正是王太医,便走去打个招呼道:“王先生,在赏月啊。”

王太医一见是他,忙拱手道:“今晚月光甚好,大人一同来赏啊。”

张士行看着头上的月亮,又想到了父母死的那晚,虽然月光没有今天那么明亮,但天上的星星却一闪一闪的,好象父母的双眸在天上看着他一样。

王太医问道:“张大人可知古往今来,咏月之诗何者为上吗?”

张士行苦笑了一下道:“王先生,这可难为我了,我们这些粗人只知道打打杀杀,哪里懂得诗词歌赋。”

王太医道:“在下以为古往今来以李太白咏月诗为最佳。”

张士行道:“先生,不妨说来,让在下受教一番。”

那王太医也不客气,清清嗓子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对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张士行道:“好则好矣,就是太过凄凉了些。”

王太医哈哈一笑道:“李太白这不是凄凉,而是潇洒,勘破世情,游戏人间,据说他在当涂之时,于船上饮酒,看到水中月亮,跃入水中欲捞月而亡,最后羽化成仙,不愧为谪仙人之称。”

张士行哼了一声道:“一醉汉而已。”

王太医摇摇头,不再说话,继续抬头看天,欣赏月亮,张士行也抬头望月,想起了故乡,陷入了沉思,忽听得扑通一声,身边的王太医不知什么时候掉落水中,张士行大呼救人,几个校尉急忙跑过来查看,只见水面上浮起几个涟漪,早就不见了王太医踪影,张士行当下就想要停船寻找,众人皆劝道:“太子爷身体要紧,船不能停,明日天亮我们再叫官府派人查找。”

明日他们在江口码头换了大船,溯长江而上,一日一夜终于回到了京师。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