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屠龙后记>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八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八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2(2 / 2)

张士行生气道:“燕王病重,我若不入内探望,日后回京,皇上过问起来,我如何对答,还望长史体谅。”

葛诚沉吟半晌道:“如此,便请张同知随我来。”

葛诚便命从人收了礼物,带着张士行来到王府后宫,一路之上一言不发。

来到前寝殿门前,葛诚命太监进去通禀,说锦衣卫同知张士行前来拜望燕王。不一会儿里面传来王妃旨意,说有请张同知。

葛诚便陪着张士行迈步进入寝殿,来到右侧卧室之中,只见燕王卧床不起,徐妙芸正坐在床边给他喂药,其妹徐妙锦给他擦汗。

张士行走到床边,只见那燕王面如金纸,双眼紧闭,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正在滚落,他急忙问徐妙芸道:“几日不见,好端端的,燕王如何病得如此之重?”

徐妙芸低头垂泪道:“那日燕王出城打猎,谁知突然天降大雨,把他淋得全身湿透,待回到王府后,便一病不起,忽冷忽热。太医看过后说是王爷染上正疟,开了几副汤药,总不见好,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怕是来日无多了。”

张士行故作吃惊道:“那王妃要早做准备,世子和高阳郡王何时赶回?”

徐妙芸道:“我已命长史葛诚上奏,请朝廷允许两个孩子尽快归藩。”

徐妙锦在旁请求张士行道:“就怕朝廷不让两位外甥回来,张同知身为钦使,待回到京师后,要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徐妙芸抬眼看了她妹妹一眼,徐妙锦急忙低下头去,不再言语。

张士行心中明白了八九分,故意道:“燕王病重,朝廷为何不允世子兄弟归藩呢?今上以仁孝治天下,断不会有此事。卑职这就去拟折子,请世子速归。”

徐妙芸闻言吃了一惊,道:“张同知难道不即刻南返吗?”

张士行故意道:“燕王如今为皇叔之长,他病得如此之重,我如何能够安心返回京师,即使回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皇上定会派我再来。那不如我就待在北平,等燕王事定,我再回京,免得千里奔波。”

徐妙芸尴尬一笑,起身施了个万福,道:“张同知有心了,我代王爷在此谢过。”

张士行急忙躬身还礼,又寒暄了几句,向燕王妃姐妹告辞,长史葛诚送出宫外,张士行一面拱手作别,一面低声命令道:“葛长史,王府若有动静,请及时通告。”

葛诚还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高声道:“请张同知放心,王府有事,卑职一定及时通禀。”

张士行这才上马转回北平都司衙门。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将他们锦衣卫一行安排在后院,单独开门,又僻静,又方便。

张士行回到屋中,拿出一份揭贴,凝神静气想了一会儿,给皇帝上奏道:“臣锦衣卫同知张士行谨揭:为燕王病重一事,臣于四月二十九日入府查探,其人确实病重,身上忽冷忽热,太医诊断为正疟。然臣从王府长史葛诚口中探知,燕王无恙。臣又得知燕王妃上奏朝廷,欲使其子归藩。臣以为无论燕王病症真假,皆不可放其子归藩,令其投鼠忌器,不敢异动。谨具奏闻,伏候敕旨。建文元年四月二十九日臣锦衣卫同知张士行。”

书写完毕,弥封盖印,张士行命手下校尉亲持此贴用八百里快马回报京师。

就这样,数日之后,燕王要求其子归藩的奏折和张士行不准放行的揭帖一前一后摆上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御案之上。

朱允炆一时没了主意,照例召集齐泰、黄子澄二人前来商议对策。

齐泰看完奏折和揭帖,点点头道:“张同知所言甚是,朝廷不能将燕王二子放归,一定要让他有所顾忌,才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黄子澄却不以为然道:“兵法有云:实则虚也,虚则实也,虚虚实实,神鬼莫测。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之也。”

齐泰斥道:“书生之见,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燕王无后顾之忧,数月内必反。”

黄子澄笑道:“那不正中下怀,朝廷正为削藩师出无名而烦恼,燕王若敢起兵,北平府内有张信,外有宋忠,十万大兵,而燕王府护卫仅有八百,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允炆点点头道:“卿言之有理。”

齐泰急道:“陛下万万不可。”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二位卿家皆是朕的左膀右臂,为何意见常常相左,令朕左右为难,好难决断。”

黄子澄道:“陛下,臣等是君子不党。”

朱允炆无奈道:“你们暂且退下,让朕好生想想。”

喜欢屠龙后记请大家收藏:()屠龙后记搜书网更新速度最快。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