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后来为再进一步入前所未有之境界,逆练《九鼎大典》走火入魔,功力尽废。
但他多年积威尚在,加上皇权在身,依然一个眼神就能让百官屏息凝气。
漫长地等待后,皇帝终于看完了奏折,拿在手里摇晃。
“哼,自长空鹤死后至今,江湖仇杀之事多了一百六十二起,误伤百姓六十七人,江湖人士更是死伤无算。刑部尚书,此数可属实?”他冷冷道。
“回陛下,此数属实。”这些数字都有记录在册,刑部尚书也隐瞒不得。
“你怎么解释?”皇帝把奏折往地上一丢。
“回陛下,江湖之人高来高去,又惯于好勇斗狠,取证追捕都十分艰难,火并之事更是难以预防。”刑部尚书硬着头皮解释道。
“那长空鹤之事呢?”皇帝问道。
“这...仵作已对比过天下各门各派武功,甚至草原各部的武功都对比过,皆非长空鹤死因,凶手着实难以查出。”刑部尚书为难地说道。
“这也难,那也难,你刑部尚书原来是难部尚书不成?”皇帝喝道。
“是臣无能。”刑部尚书无话可说,只好低头告罪。
“此事你定然有责,不过也不能全怪你。天下高手不在江湖就在军中,你那些三脚猫功夫的捕快确实济不得事。”皇帝话锋一转。
“谢陛下体谅。”刑部尚书嘴上感激,心中却直犯嘀咕。
皇帝虽然对老部下很是照顾,登基之后也未做过卸磨杀驴之事,但绝不是什么宽仁之人,竟然主动为他开脱,定有蹊跷。
“传乐无忌上殿。”皇帝对旁边的太监说道。
“传乐无忌上殿觐见。”精修佛门狮子吼的大太监运功喊道。
这位大太监的狮子吼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可以缚音成束,近在咫尺的人也只能听见一点声音,却可以传到十里之外。
“乐无忌?皇帝传他上殿干什么?”文武百官均露出了不解的表情,只有少数几个若有所思。
“草民乐无忌参见陛下。”一袭青袍的乐无忌站在台下,躬身下拜。
乐无忌,前禁军大统领,后来因为请立太子之事触怒皇帝,险些被斩首。
最后皇帝顾念旧情,将其赦免,但也罢免了官职,一直赋闲在家。
“乐无忌,这段时间在家很自在吧。”皇帝冷笑道。
“回陛下,草民终于能在家长陪妻儿,确实悠闲自在。”乐无忌干脆道。
百官听到他这么回答差点笑出声,还好都是经年的狐狸,险险憋住了。
“哼,你的意思是怪朕之前不让你休息咯?”皇帝语气不满。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梁朝早朝制度效仿前朝,又有所改良。
一种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到时皇帝服衮冕(冬至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
大朝会参加者最多,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前朝后裔介公部公,蕃国客使等,朝贺结束后并有宴会。
其次是朔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
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最后是每日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
而常参早上八点开始,基本中午之前都能结束,所有百官的休息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但禁军大统领就不一样了,基本每日都要宿在宫中,只有每月一日的休沐日才能回家,可以说是个苦差事。
“草民不敢,职责所系而已。”乐无忌硬梆梆地说道。
“你!”皇帝双眼一瞪就要发火。
“陛下,乐无忌就是这个破性子,您切勿动气。待早朝之后,俺老程狠狠收拾他。”骠骑大将军程宝金连忙出列道。
他们是跟着皇帝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了,情谊深厚。
加上乐无忌这个人脾气虽臭,但从不争功夺利,口碑其实相当不错。
“就你那把霹雳斧,砍得动他的无量气罩吗?回你的位置去。”皇帝瞪了他一眼。
“嘿嘿。”程金宝讪笑着回了武官队列。
“乐无忌,你的清闲日子到头了,接旨吧。”皇帝喝道。
“草民乐无忌接旨。”乐无忌双膝跪倒。
“即日起成立六扇门,专司江湖之事,有监察、缉拿、罚没之权。设总督一名,总管事宜,由乐无忌担任。人员从军中及六部抽调,各司不得故意阻拦。”皇帝内力虽废,体魄仍在,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臣乐无忌领旨。”乐无忌干脆应道。
“陛下,设立新部乃是国家大事,还需细细斟酌啊。”吏部尚书首先反对。
开玩笑,且不说新部成立人员调配之事多么麻烦,人员调配之权也是他吏部禁脔,岂可由他人染指。
“是啊,陛下。如今水旱为患,又有江湖纷争,国库已不堪重负,新部成立又需耗费大量钱粮,实在不能草率啊。”户部也马上叫了起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