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1 / 1)

村里的女人不知道怀孕不能吃山楂,当时想吃酸的也就吃了。可能真的有吃山里红小产的女人,但大家也不会往山里红上想,毕竟在村里,女人小产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就因为食物的味道单一,所以甜的和酸的食物才会受人追捧。

宝月一连开了十根老黄瓜,自家肯定是吃不完的,给三婶家送去了三根。想到大堂嫂正怀孕呢,宝月就给大爷家也送去了三根。王家爷奶现在是自己开火,宝月又给他们留了一根。

王有金作为家里的长子,以后要负责给爹娘养老送终,所以分家的时候,王有金一大家子都留在了老宅。王有银和王有钱兄弟二人则分出来各自盖房了。

稻花村这边的规矩是,最小的儿子不成家前,一般都不分家。王有金的小儿子今年才13,还得过三四年才能成家,所以他们这一大家子一起住在老宅子里呢。

王有银成亲时盖的房子现在归王宝江小俩口,王有钱成亲时盖的房子现在归王宝河小俩口。

因为分家的时候就得了一堆房子,而且儿子成年早,王有金还十分擅长种田和挂鱼,所以他家没欠过饥荒,日子过得相当滋润,是三兄弟中过得最好的。

虽是一个屯子的,但王家老宅跟王有银家隔得有点远。、

现在王有银兄弟俩的家是高氏和钱氏为了远离婆婆特意选的。王有银兄弟二人则是因为想找个宽敞的地方盖房子,为了多留点地,才选的这个地方。

选个宽敞的地方盖房子,等以后儿子成亲了,就算分家也能住一起。

两个女人跟自家男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但选的地方倒是一模一样,只能说,就算想法南辕北辙,但睡一个被窝的两个人也意外地有默契。

因为两兄弟离大哥家比较远,再加上王有金这个做大哥的实在是太爱说教了,所以两个弟弟都跟自家大哥不太亲,不过下边的孩子们倒是挺亲的。

王有金家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大闺女王宝桃按年纪排在老大王宝江下面,今年二十了,已经出嫁四年了。

二闺女王宝柳跟小儿子王宝湖是一对龙凤胎,今年都十三了。王宝柳按年纪排在最后,亲事还没定下来,不过已经有人早早来打听了,张氏还在挑选。

宝月小时候,老王家还没分家。老王家女娃少,宝月小时候常跟在大堂姐王宝桃屁股后面跑,迈着两条小短腿,堂姐去哪,她跟到哪,被大堂姐叫成小跟屁虫。

即使这样,但依旧紧紧地跟着大堂姐,宝月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笑,实在搞不懂小孩子为啥非得跟在大孩子屁股后。

一到农忙的时节,大人们都去地里干活了,宝江和宝柳就得照顾下面的这些弟弟妹妹们。不过农家的孩子养得也不精细,只要保证小孩在家别丢了,别掉河里就行。

虽说不是亲妹妹,但是宝江、宝柳、宝河对宝月都挺好,姐姐和哥哥们得了好吃的,总能喂妹妹一口,所以宝月跟堂哥堂姐们的感情都挺好。

当初宝桃嫁人时,宝月也是真情实感地哭过,当时把鼻涕泡都哭出来了,搞得迎亲的人以为宝月是宝桃的亲妹妹呢。

大堂姐嫁得有点远,一年也回不了娘家几趟,宝月这次回来,尤其想大堂姐,但一直没机会见。

要是堂姐嫁到家跟前就好了,这样就能把家里的好吃的给堂姐送去了。

夏天是一天比一天热,饶是处在东北边陲,稻花村的人也要忍受夏日的热浪。不过幸好夏天也没啥农活可干,整个村的人都在歇夏。

每到这个时候,稻花村一帮无所事事的老少爷们就会找个凉快的地方,三五成群地聚一堆,光着膀子,吹着牛。

以往,王有银和王有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过今年两人有正经事可干,就缺席了。没了王有银哥俩的加入,稻花村老爷们的吹牛大会少了不少乐趣。

15. 癞蛤/蟆上脚背 人就不能太闲,要不然……

人就不能太闲,要不然啥鬼话都编得出来,啥鬼事都干得出来。

王有银去县里卖东西都是天没亮就出发的,但他们回来的时候一般都是下午,正是一帮无聊的老爷们和老娘们坐在树下唠嗑的时候,自然备受关注。

没人经过的时候,这帮人就坐在村口的大树下唠嗑,一旦有人经过,他们就会立马闭嘴,然后一起直勾勾地盯着路过的人,把人盯得浑身发毛,直起鸡皮疙瘩。等人走远了,话题就立马转到路过人的身上。

宝月从家往爷爷家走的时候,正好就路过这帮人的聚集地,每次宝月想去爷爷家的时候都要做好久的思想准备,出发的时候尽量带上宝地给自己壮胆。

王有银家卖麦芽糖和凉皮这事在村里本就不是啥秘密。镇上也不是啥大地方,周边村里的人全都去镇上赶集。村里人一去镇上,人家一听是稻花村来的,都会接一句跟卖糖的是一个地方的。

集集都去卖货,还卖得这么出名,村里人都觉得王有银是赚了大钱的。眼红的人太多了。

王家爷爷又是个爱显摆的,二儿子每集都给自己买大豆腐吃这事早就在老头圈传开了。老头们年轻的时候嫉妒王家爷爷靠脸吃饭,老了嫉妒王家爷爷还能捞到分家儿子的孝敬,再看到王家爷爷那得意的小表情,气得老头们都想揍他了。

不过生气归生气,老头们可不敢动手,谁让王家爷爷有个武力值高的三儿子和武力值爆表的大孙子呢,还有一个骂功不容小觑的老伴。

村里房子隔音都不咋好,村里觉轻的老头老太太也不少。王有银家在装车的时候动作再轻,也会发出响动,尤其是隔壁的老穆家,时刻盯着王家的动静,要不是王有银家的土墙修得高,老穆头恨不得天天爬墙头呢。

作为树下造谣小组的骨干人员,一旦王有银家有点风吹草动,老穆头立马向组织汇报。这回王有银家整出这么大动静,老穆头怎么可能放过。

“王老二肯定是赚到钱了,要是没钱,村长能跟王老二那么说话,王老二以前是个啥啊,欠一屁股饥荒,现在村长都搭他车上县里了”。穆二往地上狠狠地吐了一口吐沫,十分不服气。

“那是以前,谁分家的时候不欠饥荒啊。现在王老二家可是起来了,前两年老二媳妇集集都去卖鸡蛋,今年鸡蛋都不卖了,全都留家里吃。他家那个小小子,兜里总有糖,那小嘴吃得油乎乎的。”刘江媳妇语气酸酸地说道。

“人家那也是有运气,去趟县里就能认识官老爷,走了狗屎运了。也不知道他家挣得那点钱,够不够给官老爷送礼的。”穆老大盼着王有银家倒霉,把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

“也不一定送礼啊,也有可能是送闺女呢,他家闺女长得好看,官老爷喜欢,娶家里当个小的,也有可能。”老史太太是村里最爱造谣的人,思想十分肮脏。

“还真有可能……”老穆太太也跟着嘿嘿乐,她跟老史太太倒是想到一块去了,造一个小闺女的谣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一点口德都不积。

树下的一帮人全都跟着猥琐地咯咯笑了。这些思想肮脏、行为猥琐的人聚在一起,嘴里没有一句好听的。他们才不管这些谣言对一个小姑娘的伤害有多大,只要他们听着爽了,他们就敢随便造谣。

老穆头人送外号穆激恼,也有人叫他穆老登的。无论哪个外号都是骂他的,可见大家在给他起外号的时候虽然有分歧,但是在评价他人品时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宝月比较认可穆激恼这个外号。不仅是因为穆激恼这个外号是自家爷爷给起的,作为孙女要无条件支持爷爷。主要是宝月认为穆激恼这个外号是真的把老穆头的性格总结的十分到位。

穆老登作为外号实在是太普通了,在村里,只要看哪个老头不顺眼,都能叫他老登,这外号一点技术含量都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