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不止奔跑> 第37章 关于学校和乡村的探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关于学校和乡村的探讨(2 / 2)

“是的,比起城里的小孩,他们更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更早的学会独立。学习基础可能会差点,但是他们骨子里都是很好强的,自尊心会很强,当然也会比较敏感一些。有时候跟他们在一起待久了,他们心里就会有很多话想倾诉给你听。”

“教练,我想你一定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你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有时候既要像老师一样的严厉,有时候也要像朋友一样跟他们沟通交流。”

“教练,学生真是佩服你。你既是一个严师也是一个益友。”

“这是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走,我们出去走走,这里满山都是桃树,到了三月份,整片山坡都是桃花盛开的场景,非常漂亮。”葛长宁拍了拍李斯锐的肩膀说道。

“是吗?看来我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赏花季节了。”

“没事,明年三月份可以来再来。”

从桃源小学出来,一路沿着乡村小道行走,葛长宁带着李斯锐一路沿途看着乡村原生态的美景,一路在交流着。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再看到这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感觉有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李斯锐指着眼前的一片水稻田说道。

“在我看来乡村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和人的心情,把人浮躁和不安的心能够安静下来,这是乡村跟城市最大的不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总喜欢回归自然,就是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能够得到舒缓。”

“嗯,确实,我现在就能够感受的到。”

“以前很多人走出乡村,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现在很多人想回来乡村,是因为家乡这里的青山绿水。如果乡村能够振兴起来,其实很多人还是会愿意选择留下来的。”

“葛老师,你觉得乡村振兴除了靠农业,还有其他产业可以发展吗?我想很多年轻人还是不想像父辈一样继续耕田种地吧。”

“你说的没错,所以年轻人都想着出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留在这里,留在这里的大部分是老人。靠农业真的满足不了很多人的物质生活,因为只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它不赚钱。”

“那这山坡上面的那些桃树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吗?”

“比起种田的话,种植桃树可能产生的收入要好一点,只是调研中发现很多时候年轻人觉得种植水果产业的周期太长,要付出太多,但一年却只收成一次,风险也高,不稳定。”

“其实应该来说还是收入太单一,没有多种赚取收入的渠道。”

“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么美的地方,怎么挖掘出更多的附加值的产业出来,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我这次过来这里,一个是因为支教,还有一个就是省体育局那边有个文件就是如何通过体育+旅游的方式去带动乡村振兴发展。这也是我调研的一个课题,我想这么美的地方,没理由不让更多人来这里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带动乡村的振兴发展。对于我这个田径教练来说,我觉得这里就是一个休闲跑步的旅游圣地。”

“体育+旅游?现在我们公司打造的城市马拉松项目也是往这个战略方向去发展,未来我们会更多的往三四五线城市的地方去举办马拉松项目,带动全民健身的同时,也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正如教练所说的乡村的体育+旅游,我想这也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吧,就看以后有没人愿意去开发。”

“你说的这个倒给了我一个启示,就是由专业的马拉松运营公司来运作这样的赛事,你像城市马拉松、越野跑、铁人三项这些都是细分的体育产业,还可继续细分到乡村马拉松这样的产业。”

“嗯,只要有足够的市场,我想总会有公司愿意去开发的。”

“是的,有这个理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有没这个市场。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体育+旅游的方式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我想也会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乡村创业发展。”

“嗯,教练说得有道理。我也相信这个理念事可以去实现的。”

“希望以后你和公司团队的人能够开发出更多精品的赛事,到时教练也去报名参赛。”葛长宁笑了笑道。

“学生期待有一天能够和教练一起奔跑在马拉松的赛道上。”

沿着乡村小道、山坡,葛长宁和李斯锐一路走走停停的交流探讨着,对于乡村的风景,对于乡村的振兴发展,两人都想到了一种共同的理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桃源村里实现,葛长宁心里也一直在期待着有那么一天的到来。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