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特大城市>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万维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万维网(1 / 1)

时间已经进入了三月份,早春的天气逐渐变暖。

请假消失了一个星期的陆泽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对于同班同学来说,第一名请假了,其他人相对日子会好过一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任课老师们总喜欢把陆泽当成榜样来伤其他同学幼小的自尊心。

其实陆泽并没有显露出超过小学以外的知识,只是把老师讲过的内容一点不剩地全部吸收了。

不在的日子里,陆泽觉得班主任老师肯定会想念自己,毕竟自己是她流动小卖部最大的金主。还有同桌附近的几个小伙伴也会想念自己,毕竟大部分小零食都进了他们的腹中。

陆泽的生活又恢复了简单的上学模式。

宿舍大院里很多职工的孩子是在机场路小学上学,但是美珍公司的捐款并没有引起单位职工们的注意。

陆泽觉得一切还是低调点好,美珍公司捐的是现金,学校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在不影响上课的情况下,已经开始逐步进场施工了。

陆泽并不管有没有正规的招标流程,他也不担心做豆腐渣工程,捐款资金有很多人盯着,他相信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校长不敢中饱私囊。

而且陆泽从小就是在建筑单位里长大的,用料有没有达标他还是知道的,下课的时候顺便路过的时候看一下心里就有数了。

教室的修葺只是短期将就一下,等资金充足后就要开始盖教学大楼,现在的教室等教学楼建好后都要拆掉。

现在陆泽晚上又多了一件事,就是《火影》漫画的制作,不过每天他画漫画的总时间并没有增加,因为《美少女战士》已经结束了,现在每天还是画两部。

由于还要给哥哥姐姐们培训英语,画画和写代码都留到最后才做。不管如何,长身体阶段。晚上10点前都要睡觉。

一旦开始画画和敲代码就没人会打扰他了,这是陈美珍新定的规矩,她要给儿子创造安静的环境。

陆泽每天花时间最多的还是编写代码。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软件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开发的。

这一世陆泽的记忆力虽然很好,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那些大型工业软件他只使用过而已,具体的源代码他并不知道。

虽然根据功能他可以自己写出代码来,不过花费的时间也会很多,软件开发,调试,测试。一个人一辈子也写不了完整的几个大型软件。

因此,他要想开发足够多的软件就只能化身产品经理,让别人帮他完成具体的编码工作。

如果自己再参与编写一些代码和规则,那就不只是产品经理了,而是系统架构师。

很多软件公司的创始人都喜欢给自己的职位中加个架构师,在比尔盖茨的众多称谓中,据说他更偏爱“首席软件架构师”。同样,网意丁三石名字前,也有“首席架构师”这样的称谓。由此可见,对于IT企业来说,架构师就是灵魂的创造者。

陆泽觉得如果能挖到秋伯君,那自己当个甩手掌柜就可以了。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不用说得太细,一点就能通。

陆泽知道大型软件不是一下子就开发出来的,而是迭代了很多版本,慢慢积累起来的。

80年代末这个时候很多软件的初版已经出来的,只是体积小,功能简单而已。现在大部分电脑还是使用的软盘,大小只有1.44MB。和后世动辄几个G大小的软件相比,现在的大小完全属于袖珍级别,更别提那些几十个G的大型游戏软件了。

他知道近年来外国,尤其是美国的软件行业成为很多资本追逐的对象,目前,甲骨文靠数据库成了全球第四大软件公司,今年的业务还会扩张到中国内地,他们数据库Oracle已经开始开发第七版了,估计还有两年就能上市。

国外的软件蓬勃发展,国内却还没加入国际互联网,电脑的普及程度也不够高,陆泽怕自己再不抓紧时间,就要错过很多机会了。

他现在遍写的程序除了Linux初版外,就是封装各种各样的函数,也就是“造轮子”,前期速度可能会慢一点,没有什么成品软件,但对后期的开发速度却很有帮助。不重复编写功能相同的代码,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但是有些在不久之后即将公开的重要软件他还是会提前写好的,第一人的名号他还是想厚着脸皮抢过来。就像最初他要编写LINUX系统一样。

这个夏天,即将出现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现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要提前将服务器和客户机编出来。

千万不要以为服务器和客户机需要的代码非常的多,世界上第一个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非常的简单。这个Web服务器简陋得只能说是一本电话簿,它允许用户进入主机以查询每个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

陆泽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写完所有的代码。但是这个想法却花了几十年才有人想出并实现,这个人就是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伯纳斯·李,也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之父”。他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WWW”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伯纳斯·李本来可以在金钱上与盖茨一比高低,但他的这一举措却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即便如此,伯纳斯·李仍然十分谦虚,总是以一种平静的口气回应:“我想,我没有发明互联网,我只是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

在1989年12月,伯纳斯·李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WideWeb,即我们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Inter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被广泛推广应用。

国际互联网Inter其实在1960年代就诞生了,为什么没有迅速流传开来呢?

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联接到Inter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网络的权限也很分明,而且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极端单调枯燥。

网页通过一种超文本方式,把网络上不同计算机内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从一台Web服务器转到另一台Web服务器上检索信息。Web服务器能发布图文并茂的信息,甚至在软件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布音频和视频信息。此外,Inter的许多其它功能,如E-mail、Tel、FTP、WAIS等都有可通过Web实现。

美国着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1989年是Inter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WWW技术给Inter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Web浏览的方式给了互联网靓丽的青春。

2017年,伯纳斯·李因“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而获得2016年度的图灵奖。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因此,尽管“图灵”的奖金数额不算高,但它却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一直到陆泽重生,都没有一位获得图灵奖的中国籍计算机科学家。

陆泽很想在以后得到这个图灵奖,而且从往后几十年的获奖者的贡献领域来看,发明WWW算是对他来说最简单的一项,其他人的贡献领域他不确定是否在研究中或者已经研究完成了,只是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陆泽手上的这些软件系统越多,对中国尽早加入国际互联网越有利,这些都是以后谈判的筹码,而现在他只需要默默地在家把这些代码敲出来就可以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