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星醉金迷> 非常温柔一小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非常温柔一小刀(1 / 1)

133.

霍小宝马上附和说:“就是,无论从提拔培养干部的角度,还是从加强报社内部的管理来讲,都应该考虑把这个副科级的位置配齐。”霍小宝嘴上虽这么说着,但心里却想,提拔干部同别的不一样,先要领导班子拿出意见,上报宣传部,宣传部同意之后,再上报组织部考察后方可任命,倘若没有这么多的组织程序,你想报谁恐怕早都报上去了,哪会征求我的意见?

王一飞说:“就是,应该配齐了。”

霍小宝说:“是的,应该配齐了。”

霍小宝想,他肯定想提拔古韵,这是明摆着的,就是不说,想让我说,目的是由我提出来,好通过宣传部这一关,真可谓老奸巨猾。

王一飞犹豫了一下,终于说出了口:“人选嘛,我看古韵这几年进步很快,也出了一些好稿件,在社会上影响不错,从培养妇女干部的角度来考虑,提她怎么样?”

霍小宝终于从王一飞的口中印证了他对他的把握十分准确,同时,也印证了古韵在他面前的矫情的确是假扮的。现在,当他回过头去再回想起那矫情的引逗,那充满欲望的眼神,甚至扭动的腰与丰硕的臀都在为他设着圈套,布着陷阱,等他入了套,再给他留下温柔的一刀。人不能两次犯同样的错误。现在的霍小宝已不是过去的霍小宝了,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让这个小婊旦儿连捅两刀,尽管是非常温柔的两刀,证明他实在太愚蠢了。

平心而论,霍小宝觉得记者部的向涛更为适合,他与古韵相比,除了性别上的劣势之外,无论从文化素养、新闻的敏感程度,敬业精神,还有人品与资历都比古韵强。从工作的角度上讲,他觉得要提拔就应该提拔向涛。另外,从他私人的角度上来讲,他更想提向涛。

报社的中层干部几乎都是王一飞提起来的,除了编辑部主任老罗是两朝元老,办事不偏不倚,为人比较老实之外,其他的几个都是王一飞的铁干将。广告部主任辛伟,办公室主任方向明,发行部主任王永军,记者部主任胡开林,无一例外地像比赛一样地巴结奉承着王一飞,这就越发的把他这个副总编显得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在这个意义上,他当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起一个自己信赖的人作嫡系,这个人就是他看好的向涛。但是,他觉得要是直接否定古韵,提出向涛,肯定会使王一飞的面子上过不去,造成双方的对立,导致的结果是向涛也上不去,他与王一飞的关系也搞僵了,这会不利于他目前的处境,想了想,他最终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建议。

霍小宝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古韵这几年的确进步飞快,业务能力也很强,人缘也不错,在报社内外口碑很好。按着一般的程序来讲,还得上领导班子会议讨论。我考虑这样行不行,如果在班子会上我们只提古韵一人,大家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你们两个领导达成共识了,还让我们讨论干啥?为了避嫌,是不是再放一个,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再集中到古韵,这样好不好?”

王一飞一边听着,那笑纹就一边向外扩大。当霍小宝讲完,便高兴地说:“小宝还是有头脑,再放一个就再放一个,免得大家有什么想法。你看放谁好?”

霍小宝故意假装不在乎的样子说:“你说吧,放谁都行,只不过让他当个陪衬人而已。要不,就把记者部的向涛放上,怎样?”

王一飞说:“行,向涛就向涛,等‘两会’完了我们召开个班子会定下来就给宣传部上报。”

霍小宝从王一飞自信的神态中窥到他完全有足够的把握把古韵扶上去。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霍小宝还在想这件事儿,王一飞真的胜券在握地能把古韵提上去吗?恐怕未必。因为霍小宝清楚,班子内的大部分成员都事事向着王一飞,但未必事事向着古韵,因为古韵的某些不加掩饰的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自我优越感曾激怒过报社的许多人,包括几个中层干部,只是他们明白古韵的背景而敢怒不敢言。倘若把向涛与古韵放在一起让班子成员打分,大家的内心深处肯定向着向涛而不会向着古韵,这一点霍小宝确信无疑。然而,王一飞未必知道,他也许永远不会知道。正因为如此,他的自信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当霍小宝认真分析了这些情况之后,内心深处有一种快感,他为他也能玩出这样高水平的花样而陶醉。

晚上下班后,他给向涛打了个电话,他特意在电话中向向涛透露了两个领导碰头的秘密。当然他没有说让向涛当陪衬人,只是说王总提的是古韵,他提的是向涛。并且,叮嘱他私下里与几个部主任接触接触,并且,一再叮嘱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霍小宝明显地感到向涛在电话的那头像鸡啄米一般的不断地点着头,并且感到向涛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霍小宝于是想,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实在太诱人了,这么正直的记者,在权力面前竟然也会激动不已,何况他人乎?

政协会、人代会在三月下旬如期召开了,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的播音员们在电波里荧屏中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政协会、人代会终于召开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银都日报》上刊发了“两会”社论,也同样离不开这些套话,把个银都渲染得浮漂漂的。其实,老百姓最明白,他们盼望已久的大喜事就是涨工资,住楼房,或者是子女上学,或者是毕业就业。至于“两会”什么时候开,他们根本不闻不问,有的甚至连‘政协会”、“人代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什么会不会,不就是开会嘛,无非是领导作个讲话,大家再跟上说些好话,你好我好大家好,完了之后当官的继续当官,种田的继续种田。

然而,今年的“两会”却不同于往年,因为一件偶然的事件,却使平静的银都一下沸沸扬扬起来。

事情是报纸引起的。

3月20日,人代会正式召开。上午“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听取黄心刚市长、市计委主任、市财政局长分别作的政府作报告、计划工作报告和财政工作报告。下午,人代会和政协会分别分成若干个小组审议和讨论这三个报告。

报社为了迅速快捷全面地搞好“两会”报道,要求两个采访组务必在晚八时整理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讨论发言,再交印刷厂连夜排版印刷,赶在次日一早出报。版面是这么安排的,头版安排了人代会开幕的消息,本报评论员的文章,会议侧记、图片,四版是《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二版是人大代表的座谈发言,三版是政协委员的座谈发言。下午六时,一、四版已开机印刷,内版二、三版的稿件正在整理中,晚八时,人代会的座谈摘要整理完毕,经人大秘书长审阅签字后,古韵给王总编家打电话请示王总编是否看稿,王总编说秘书长已签过字我就不审了,赶快交印刷厂排版。晚8:20分,政协委员的座谈摘要整理完毕,经政协秘书长审阅签字后,向涛打电话请示霍小宝,霍小宝说“两会”的稿件都经王总编审阅,你给王总编家打个电话请示一下。向涛又打通了王总编家的电话。主总编还是那句话,秘书长已经签过字了,我就不审了,赶快交给印刷厂让他们排版。

第二日一早,辛苦了一夜的印刷工人们早已把报纸打成捆交给了发行部。早上刚上班,列席参加政协会的王一飞就打来电话,要求发行部主任王永军立即组织人力把报纸发下去,让全市人民及早了解到“两会”的精神实质,并派员给“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人手一份发下去。

大家忙忙乎乎到了10点钟,王一飞又打来电话让王永军立即停止发报。王永军说报纸已经发完了。王一飞几乎气急败坏地说,马上组织人员再收回来,报纸出了问题了。刚刚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你和霍总说一声,通知在家的人员立即开会,我马上就到,你赶快打电话通知邮局,各县没有发送的报纸立即停止发送,已发送的马上给县委宣传部打电话截留住,市区范围内等我回来再布置。

王永军接完电话,慌慌张张过来给霍小宝打了个招呼,又忙着给邮局打电话去了。

霍小宝一听报纸出了问题要收回,不免一阵紧张,头仿佛一下“嗡”的大了起来。要收回报纸,肯定是出了政治性的大问题,否则,不可能这么兴师动众。早上上班,他一直忙于别的事务,对新报只匆匆浏览了一下标题,内容还没有来得及细看,所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他还不得而知,现在再看,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组织在家的编采人员,总务后勤人员开会。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