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枭宋> 005 蟋蟀宰相的嗜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5 蟋蟀宰相的嗜好(1 / 2)

权臣有权臣的难处,尽管被当做棋子,但苏晓必须理解,也必须佩服贾似道的“胆识”。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以贾似道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公田法”的实施给他自身带来的后患。历史有前车之鉴,改革者不成功总要承担后果,贾似道恰恰是在失去权势后被所谓的“英雄人物”私自处死在被贬路上,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两个仅仅担任着虚职,并没有因贾似道权势滔天就身居高位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连累,和贾似道死在一起。

为什么不是国家机构用最正当的罪名处死贾似道?这说明了什么?恰恰说明了贾似道掌权期间没有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而那些大地主阶级的私人仇恨在这一刻得到释放,是他们的私愤和所谓“正义”造就了自己的“英雄事迹”,成功干掉了抢夺自己土地的始作俑者。

舆论的掌握者造就了贾似道的奸臣之名,蒙元推波助澜,就这样把贾似道推上了历史奸臣的“高位”。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苏晓清楚的知道,贾似道强行实施“公田法”,谋求泉州市舶司的财政控制权,完全是为了挽救国家财政,苏晓没有什么抱怨的。对苏晓不利的是...这个过程太危险,难度有些大。

作为一个宰相,贾似道明显清楚,强制性的控制泉州市舶司的财政权显然是一个灾难。因为,蒲家是联络南藩诸国的最佳联络人。闽广两路市舶司都在这些胡人的控制和间接控制之下,贾似道干掉一个蒲寿庚没什么难度,但后果严重,这无疑会让仅剩的两路市舶司有陷入瘫痪的危险。后果贾似道无法承担,正因此,才有了苏晓来泉州担任提举市舶的事情。

蒲家可以富可敌国,可以享受大宋的无数优厚待遇,哪怕是权势滔天的当朝宰执都不敢随便动他们。

苏晓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悲剧,这样回去贾似道会“原谅”他吗?

干掉蒲寿庚苏晓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但苏晓不具备那样的力量,想要做只有动用国家力量。贾似道可能为了一个苏晓让两路市舶司陷入瘫痪吗?

活下来,却很尴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眼前,竟无法做到。

总是夜间行动显然不是办法,会降低离开泉州的速度,思考改变命运的苏晓开始改变行进方式,早晚赶路,天热了马上找地方休息......当曾经白皙俊秀的大个子出现在永春县境内,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现在的苏晓,和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人基本类似,皮肤黑中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粗糙感。

基本的化妆苏晓还是能做到,行走的路线也出人意料,除了在一个小镇用银角子换了些铜钱,补充些干粮,这段时间苏晓几乎都是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补充饮食的时候才会偶尔出现在一些非常偏僻的村庄。

苏晓向内陆走的很深,距离海岸线很远,一路几乎都是在山间穿行。

十几天后,苏晓已经不用化妆了...日晒加上这身衣服,再加上恶略的环境,苏晓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游荡的南宋贫民。

碰上过暴雨,也遇到过野兽,好在苏晓在途中的一个村落买了一把朴刀。如果...朴刀算武器的话,苏晓算是有了基本的自保能力。

苏晓明白为什朴刀在这个时代流行了,在很多演义中提到这种武器。

朴刀也叫“着裤刀”,因为它可以挂在裤腰上。这种刀很简陋,安上短把就是用于“刀耕火种”的“畲刀”,原来——它是农具。

如果安上了长把这种刀才是“朴刀”,无怪它不能上《武经总要》,也不被朝廷禁止了。而老百姓和游侠江湖的人则因为朴刀易得而便宜所以把它作为经常使用的兵器。朴刀能兵农并用的,所以对它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断,因此,这个演义中屡屡出现的“武器”也成为了适合苏晓的武器。

泉州距离台州足足千里之遥,加上苏晓还要绕行,这一路他也不知道有多远。哪怕是接近内陆,路上也并不那么太平,苏晓还曾碰上过一次很搞笑的事。

在苏晓千辛万苦来到距离台州只有三百余里的金华境内,就在他的家遥遥在望之时,苏晓终于碰到了宋代“好汉”。只是,这些“好汉”让苏晓哭笑不得,这几名“好汉”竟然没有对苏晓实施抢劫,而是狗血的要求苏晓这个大个子入伙。

因为——苏晓很雄壮。

苏晓对宋代的雄壮算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细胳膊细腿如果也叫雄壮,如果那些大汉也能称作大汉的话,那前生的苏晓就是怪物。

宋代人的身高苏晓只能做一个大致的判断,他的身高是五尺八寸,用另一种计量方式换算,苏晓的身高是1.84米。普通宋人多高,作为枢密院出来的官员,苏晓看过档案《军防令》:天武第一骑兵军身高标准:5.8宋尺(合今1.84米),天武第二骑兵军身高标准:5.75宋尺(合今1.82米)......普通厢军5.45宋尺(合今1.726米)。

苏晓绝对符合大宋仪仗队的标准身高,但是...实事却是,苏晓的身高明显有些太高了,远远高于身边的人。

南宋人的身材基本都很矮,也很瘦弱。苏晓不得不怀疑,自北宋到南宋,宋人的身高呈下降趋势。北人身材比南人身材高,这是事实,哪怕到了另一个苏晓很熟悉的时空也是这样。但...这还不好解释,史籍记载的北宋人身高超过了苏晓曾经所处的时代,让他不得不怀疑宋代的尺子有问题。一个人的身高和遗传有关,和生活环境有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营养......宋人的营养难道越来越差......

几名劫匪对“雄壮”的苏晓显然非常忌惮,苏晓也懒得和人动手,当然,苏晓也没有把握战胜对方,他也不知劫匪的武力值是多少,还是回家重要。于是...双方默契的没有动手,各行其道。

苏晓回家了,回的快了很多,危险已过去,最后的路程他是乘船。

台州府城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巍峨雄峻的城墙延伸出几里,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

没有人认出台州曾经公认的美男,曾无比潇洒的苏家公子,苏三郎苏晓就这样进入了台州府城。

这是一处还算不错的宅子,全部是砖瓦结构,四合院结构,前面是厅堂,后面寝室,还有几间耳房。这已经算是很富裕的人家,苏晓也算是时代书香,他的伯父苏覃是台州府衙的书吏,膝下有两个儿子苏淮和苏晋,都是读书人,因此,苏晓在这一族支中排行老三,被人称呼苏三郎。

苏覃和苏勍两兄弟毗邻而居,当苏晓出现在家门前,恰巧老大苏淮走出家门。

苏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不是这个身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差一点就认不出形同乞丐的苏晓。曾经风度翩翩的苏晓竟然成了这番模样,苏淮已经不知道怎么开口。

“三郎不是去泉州赴任...怎如此模样......”

苏晓的精神还算不错:“大兄...一言难尽,咱还是回家详述。”

苏晓可是苏氏家族的希望,苏淮和苏晋也是屡试不第,就指望苏晓在出人头地沾上光,苏淮立刻开始吆喝:“咱家三郎回来了,都出来...迎接!”

一时间,两座宅子鸡飞狗跳。

这时代交通和讯息不便,无论行商出行都有可能被归结到失踪人口中,人间永无消息,出了事情,苏晓能回来已经是幸事。

苏覃和苏勍两兄弟没在家,家中女眷们成了主角,苏晓的母亲白氏和伯母周氏,两位嫂嫂成为了主角,一众人围着苏晓七嘴八舌就的问起苏晓的身体如何,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一言难尽...路遇海寇劫掠,勉强逃生。”

苏晓的回答很简单,可也无懈可击,这个时代出门本身就承担很大风险,尤其是在沿海一带,海寇出没不是什么新鲜事,被劫掠,甚至被杀后了无音讯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