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刘备> 第二十二章 太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太守(1 / 1)

不久,苏仆延那个部落又派人来求和,说这次他们愿意用重金议和,我答应了,但要他们必须交出前日那使者的人头,不然就免谈,那使者非常为难,但看我态度坚决,没说什么就走了。

几天后,那使者带着一个木匣,几车财宝和几个女人再来见我,我看到那木匣里装着那个使者前任的人头,我心里冷哼一声,把木匣给了典韦,让他处理了,同意了他们的归附,至于财宝除了给我军阵亡将士和因为战乱而死伤的百姓进行抚恤外,一半给公孙度,一半自己留了,准备带回,那几个乌丸美女也留了,不能老让典韦这个男人照顾我的生活。

我发现我现在慢慢的恢复了前世的混混样,不知道是这乱世逼的还是我隐藏在内心的另一个我觉醒了。

告别公孙度,我将在辽东招的兵遣散,带着三千多人回辽西,这次有近两千人埋骨他乡,无法和我们一起回来,想想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一路上有那几个乌丸美女侍候到是别有一翻情趣,毕竟人都想享受,我也不例外,那个使者对我说,这些都是他们部落里最漂亮且地位很高的首领的女儿,个个都是处女,这不是我关心的,我主要是想结束每次都由典韦来帮我穿盔甲,照顾我起居的日子,那才是最重要的。

张飞认为她们是刺客,要杀了她们,关羽也叫我小心,劝的次数多了,我烦了,挑了一个我认为最温顺的留下来,其他的分给此战中立功最多的几个将士,本来要分给关羽他们,他们却说什么也不要,一个总可以放心了吧,有典韦在我不用担心,顺便给她取了个名字,就叫胭脂,不知道朝里那些人晓得了会不会说我造反,单于的皇后就叫“阏氏”,给她取这个名字那不是说我自己是单于吗?不管,我喜欢。

回到辽西海阳城,公孙瓒带队出城十里迎接,这次远征虽只击破一不叛军,但我所用的手段却是残忍的,但效果比较好,现在整个乌丸部落都知道我刘备的名字,那些势力大的,把我的名字钉在箭靶上,让人每天射我,但却不敢主动来找我的晦气,势力小的,只要看见我的军旗就不敢迎战,逃之夭夭。

公孙瓒在我离开的一个月里也已经击败丘力居,将他赶出了辽西,而张纯也被幽州牧刘虞招募的胡人刺死,后来丘力居更是忧死,他的儿子楼班年纪还小,从子塌顿有雄才,部落推举为首领,代领辽西辽东乌丸,他见我军势强盛,而且知道我对待归附后的乌丸都是极力维护,所以遣使求和,刘虞还没等我和公孙瓒反应就同意了,哎,看来,这里的汉人以后少不得又要受罪了,他还上书朝廷,请求罢反边兵,公孙瓒上表极力反对,奏言辽东和辽西虽已平定,但还有右北平和上谷两部,若是现在罢反边兵少不得幽州百姓又要受难等语。

当然光靠这一封表章是不能成事的,我让公孙瓒把这次议和讨来的财物分成三份,一份最大的和我们的战报一起上报朝廷,一份最精致的准备送与黄门张让,一份最差的自然是留给自己了,至于我私人收的几个乌丸美女公孙瓒是知道的,不过他明白,没有写在奏章里。

果然,朝廷先是接到公孙瓒有关马蹄铁的图样和实物,认为对官军有用,正准备赏赐,我们献捷的战报和大批的财物又送到了京师,灵帝和他父亲一样,是个贪财如命的主,看了那些从乌丸讨要回来的金银真是两眼放光,又有张让这种小人在一旁参合,况且这次大胜是汉朝好多年来与异族交锋中取的的一次大胜,于是灵帝下达了诏书,封公孙瓒为奋武将军,蓟侯,都督兵马屯渔阳郡,压制右北平和上谷两郡,由于公孙瓒在表章中奏到,这次我立功甚伟,就这样在金银和张让的极力保荐下,破格提拔我为骑都尉,领平原郡守,这可是多年来朝廷都没有过的殊遇,要知道,郡守也是个两千石的高官,可以卖好多钱呢。

平原,没想到,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平原,不过比历史上好,不是平原令或相,而是太守,这比令和相大多了,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大多都是郡守,现在也算是平起平坐了。

诏书和印绶一起到来,我将兵马交割给公孙瓒,只带关羽他们和五十亲兵上任,当然还带了胭脂。

平原,汉高帝所置,有九城,治所平原城,属青州,有户七万余,口四十余万,黄巾乱起,冀州和青州响应者甚众,曹操耐以起家,名震天下的“青州兵”就是收降青州的黄巾余党而来的,平原也是青州在黄河以北唯一的一个郡,过了河就是济南国,现在的青州牧是龚景,他就在济南国。

我到了平原后,将关羽他们任命为校尉,招募郡中青壮为士卒,得五千兵,尽数交与高顺训练,简雍为郡丞,助我处理政事,这是他拿手的,然后带典韦去济南拜访龚景,过了黄河就是济南国了,在济南城中见到了龚景,这是我的顶头上司,我不敢放肆,很有礼貌的对他行礼,他为人也很随和,没有对我有太多的要求,只是要我安民。

在平原过了几个月的平静日子,每天不是和简雍视察乡里就是去看高顺练兵,晚上又有胭脂陪着,小日子过的真不错,有滋有味的,毕竟前世当过兵,我们那套安民,抚民,助民的政策在这被我彻底执行,我也没有再在士兵的脸上刺字,我所采取的是幕兵制,而不是军户制,军户制度一开始或许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等天下没仗打了,这些无事可做的士兵又有朝廷养着,他们便将矛头开始朝向百姓,而百姓久而久之就开始记恨朝廷,这是明朝除了宦官外最大的一棵毒瘤,而满清的八旗制度也是变相的军户,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军户在传了几代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了,除了欺压百姓他们干不了别的,所以我改用幕兵制,想当就当,但是遇到什么大的危险我还是会用征兵的办法,但那时最后万不得以的方法。幕兵严格的按照朝廷曾经定下的,一户不出二兵,独子不得为兵的政令,虽然募集的青壮减少了家庭劳动力,但我对每个从军的人家里都给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而且免去了他们的徭役,对士兵除了在训练时和战场上严厉要求他们外,平时对他们可谓是关怀备至,有人家人病了,我亲自找医生上门诊治,有人在执行任务时受伤了我亲自探望,若是不能再当兵了,也是给予很优厚的抚恤金,并免除徭役,而只要是郡里的钱库支持,我给每个士兵的军饷都超过他们在别的地方的同行,我还要让他们吃好的,这样才有力气为我和百姓做事。

至于在内政上我还是比较赞同诸葛亮的法治思想,用重刑来让百姓知道礼仪廉耻,用重赏来收拢人心,(可能诸葛家的人都比较重法家思想,他的先祖诸葛丰也是个重法的人,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最后给贬为庶民,不过曹操到是很推崇诸葛丰的)但有个前提,就是赏罚必以“信”为重,希望自己能做到他那样,凡犯法者虽亲必罚,有功者虽仇必赏,服罪者虽重必释,巧辞者虽轻必戮,用重法而无怨者,不过要做起来好难啊,但自己还是在努力,而且也收到了效果。

慢慢的,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不在叫我太守大人,而是叫我使君,意思是使百姓过好日子的君子。

胭脂也慢慢的开朗起来了,她穿起汉人的服饰看起来真的很漂亮,以前我回家的时候,她总是战战兢兢,甚至是发着抖来伺候我,看来我在她们那的名声真是很差,不过我一向是对外人狠,现在她也算是我的家人,又是个女的,所以我也不会对她怎么样,倒是典韦,始终对她不放心,总是在屋外监视她,开始还不肯和我说话,现在终于肯开口了,有时候我还带她四处逛逛,就好像现代人交朋友那样,男人身边跟着个女人,心情就是好些,不过后面还有个典韦。毕竟她在的地方是个苦地方,来到中原,就看什么觉得什么新鲜,平原虽是个不大的城市,但好歹也是一郡治所,又是青徐连接华北的要点,所以商贾还是挺多的,街上也很热闹。

那些个百姓看着这个才二十五六的年轻郡守带着个更年轻的漂亮小姐,都是偷偷的笑,搞的我不好意思,我甚至听到典韦都在小声的笑,不过每次我回头的时候他那张脸却总是恢复的一脸严肃,不行,有机会我一定要逮住他。

突然在不远处,看见一群人正聚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和胭脂一起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典韦连忙跟上,在快靠近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怒喝的声音:“你好大的胆子,刘爷喂狗的东西你也敢拣。”

见有什么纠纷,我快步赶上,从人群的缝隙里我看了,那个大声说话的人是城内的大户刘平,他家财万贯,好像朝里还有点关系,平时欺压乡邻,是个招人厌的主,只见他面前有个乞丐似的小孩,孩子不大,顶多就十三四岁,穿的破破烂烂,看着很可怜,而刘平的几个家丁更是围住了她,看来只要刘平开口他们就要动手。

只听她用稚嫩的声音道:“求大人行行好,我爷爷很多天没有吃到东西了,还等着我回去呢,求大人放过我,我再也不敢了。”

听了这声音,原来是个女的。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