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禅回来后,将刚才发生的事说与我们知道,大家都是高兴的大笑,这个刘循真是自己找死,竟然敢来惹曾经打算刺杀董卓的大人物,不过他说的我快要死的话也证明了,劉璋请我进川的确是有阴谋的,而这个阴谋应该就像是先前龐統他们预想的一样,劉璋是打算在我抵达陽平关后再对我动手了。
貂禅担心她刚才的举动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法正却道:“不用担心,此子向来如此,劉璋也多次打骂过他,让他不要胡作非为,可是他都不曾有所收敛,为了这,劉璋没有少操心,尤其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诸将面前必须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所以出了什么事,劉璋一向都是严厉处置,可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依然是不了了之,这次他自己出了事,告诉劉璋他是不敢的,至于他会做什么,完全不用担心,他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
我也劝她不要担心,另外马上启程,前往陽平关,按照法正的计策,他打算先去说服和他一同入蜀的孟達,然后将陽平关先献给我,至于后面事等到了那时再做计较。
大军在山中转了半个月后,抵达阳安城,前面不远就是漢中进入蜀中的重要关口陽平关了,大军停下之后,法正单身前往关上,去会会自己的老朋友,同郡的孟達,当他到达陽平关的时候,守关军士问清楚后,就直接带着法正前往关城内的官府。
法正进到里面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老朋友竟然在大厅里看书,而在大厅里除了孟達的那张桌子外,还有一张桌子,而且上面也摆放好了茶水,甚至还在冒着热气,看来是刚刚准备上的,法正微微一笑,似乎已经把握到自己这位老朋友的心思了。
整个大厅现在除了他们两个人外没有其他人,法正径直走到那个空着的桌子前,坐下来后,品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这个时候孟達终于开口了,笑着道:“你难道就不怕我下毒,先毒死你,然后在引诱劉備到这里,一举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法正也回笑道:“那样太麻烦了,还不如刚才就在门外把我给抓起来杀掉简单,那刘季玉也真是,谁不好派,竟然会要你来守卫这陽平关,难道他手下已经没有人可用了吗,張任和严颜怎么不动。”
孟達放下手中的书简,说道:“他们两人是劉璋身边最后的依靠,没有重要的事情是不会让他们离开成都,我来的时候听说严颜將軍已经带着人去江州了,至于張任还在成都没有动。”
从孟達口中听到他直接叫劉璋的名字,法正知道自己的好友早就已经猜到自己的心思了,并且也打算和自己走同一条路,劉璋的不进忠言已经让在益州的有识之士彻底失望,尤其是向他们一样从外地入蜀的人物,虽然劉璋看重东州集团,但是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东州集团的人在对劉璋的忠心程度上竟然还比不上劉璋不是太重视的益州本地势力的人物,这可能是因为对益州势力来说,劉璋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对于远离朝廷的益州来说,这种归属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东州集团的大部分人不是和刘焉一同入蜀的,就是为躲避战乱从各地进入蜀中的人物,他们和劉璋更是建立在同是‘外来人’这一个层次的关系,他们用劉璋来夺取原本属于益州本土势力的利益,但是比起劉璋的统治,他们又更注重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历史上劉備和劉璋在蜀中交战的时候,那些原蜀中的人物为劉璋尽忠的要超过从外地入蜀人物的数量,可能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就是东州集团又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跟随刘焉入蜀的‘前东州’,而另一部分就是劉璋继位后入蜀的‘后东州’,而前东州的那些人因为刘焉的关系,多少和劉璋的关系比较密切,也是整个东州集团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后东州就没有那分心意了,他们跟随刘焉劉璋集团的时间很短,还没有达成一种君臣间的关系,所以要他们为劉璋怎么样是不太可能的。
法正和孟達就属于这类人物,他们有才识,有抱负,希望能有一个人能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识,但劉璋不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们才会选择了我,而我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些人,然后和他们一起完成自己的理想。
孟達对着法正道:“我这次带来的五千人都是从雍州一带入蜀的百姓中挑选出来的,有很多都是扶风人,只听我一人的号令,也是多亏劉璋先前和叛军交战的时候,损失了过多兵力,不然他也不会想到我还有这样一支军队,若是换了别人,恐怕你的计划就要泡汤了吧。”
法正没有说话,而是微微一笑,两人就这样一边叙旧一边谈论将来的事情,法正说道:“刘皇叔仁义厚德,为有道明君,你我若是共同辅佐,不愁将来成就一番事业,总比在劉璋手下郁郁不得志要好的多。”
孟達本来就是为答应法正而做的的准备,现在既然法正说出来,自然就一口答应,然后和法正一同来到阳安见我,看着孟達我就想到了關羽,不过那件事情以后是不会发生的,我告诉自己,以后不管是兄弟,亲人,还是下属,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我会和他们一起走完我们在这个历史段落里的一生,我相信人心是可以‘收买’的,我会用自己的真心去‘收买’他们的真心,让我们一起实现大漢再兴的梦想,‘汉’这个字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了,这是随着时间我改变的最大的一个地方。
孟達拜见我后就直接引我入陽平关,那些士卒都不是本地人,也不是东州集团將領率领的,他们没有什么归属感,反正谁让他们吃包饭他们就听谁的,所以接受的很轻松,到了关城内孟達首先对我说道:“属下前些时日派遣探子去漢中打探消息,听闻張魯似乎有意出军陽平关,现在主公在益州只有陽平关一地,进取虽有余,但只能是对一方,若是張魯攻关外,劉璋断绝南方,然后攻关内,则大势去矣,主公应该早定良策,以防两方受敌。”
我看向法正,他连忙道:“主公勿忧,属下素知張魯手下有一深得張魯信任的谋士,名叫杨松,此人贪财如命,主公可以遣一舌辩之人,携带重金收买此人,劝说張魯退军,一定可以成功,等張魯退军后相信劉璋也会对主公下手了,子庆可以帮助主公起草一份告民书,就说劉璋阴谋陷害主公,是不得民心之举,所以才将陽平关献于主公,如此可以堵众人之口,将大义名份握在我们手里。”
恩,不错,不过派谁去漢中呢,我转头看到了孫乾,于是就让他去漢中收买杨松这个人,另外打开陽平关的粮仓,将囤积的粮食分发四周的百姓,以收买民心,顺便准备战备,时刻准备和劉璋开战,还有派人送消息回江陵,要諸葛亮等人准备接应我们,并且询问江陵的消息。
另外龐統还提议让人代替在陽平关的士兵送家书回江陵,然后回来的时候再带回他们在江陵家里的消息,以稳定军心,人数虽然很多,好在諸葛亮当初将他哥哥的军制又该了一下,那就是仿照管仲治理齐国的时候的征兵办法,对一个大县或者一个地域进行整体的招兵,这样即容易训练,又可以在战场上相互照顾,还有重要的一点,这样的士兵在夜间战斗的时候,由于都是自小相熟的人,所以不会出乱子,而现在送家书的事情无疑又方便了一点,可以让一个县或者一个地方出来的士兵中比较有威望的人为代表,以他的名义送一份大家都签了字的家书回去。
龐統的提议得到了士兵们的普遍欢迎,虽然大部分人都只能留下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对他们远在江陵的家人来说就是一颗定心丸,除了可以告诉家里人知道他们还活着的消息外,也寄托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要不是这个天下分裂的局势,他们也不用出来,远离亲人在战场上以命相博。
而孫乾则是秘密的潜行到漢中,来到杨松的府上,杨松听说有人给他来送礼,问也不问就让人带着孫乾进府了,见到孫乾后,杨松肯定自己以前没有见过这个人,不过当他看着对方送上来的那一颗颗闪亮的黄金锭子的时候,却是双眼放光,当对方又继续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一只玉马的时候,杨松已经完全将对方当成了自己多年的知交好友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