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狂生之天运大少> 第四十三章 鲁公真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鲁公真迹(2 / 2)

“纸镇,是书斋中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案头上不可缺少的器物。在翻阅书籍时会用纸镇,书写或绘画也离不开纸镇,在写作时,纸镇则能起到‘休教风过乱文思’的作用。其实,纸镇是一件重物,可以压住纸张,但是一进书斋,一经过文人的手,即被注入了文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文化。”

“我手中的这个镇纸是以楠木为材,木质结实,纹理漂亮,包浆古朴自然。形作规整长方条状,素雅齐整。其一面正中以玉雕卧兔镶嵌木镇之中,使其产生了色彩、形态、气韵上的变化,一扫单用木头做书镇的单调之感。”

“玉兔两侧又刻书晏几道《临江仙》诗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此为小山词中的传诵之作,写得深厚闲雅、婉转沉着,饰于此镇,顿生文人逸趣,尤显秀逸雅致。文后又钤印,书‘赵之琛’”。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北宋时人,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干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而这个赵之琛,浙省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是清乾隆时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篆刻得其乡陈豫钟传,能尽各家所长。尝为阮元摹刊钟鼎款识,兼工隶法,善行楷。画山水师倪、黄,以萧疏幽澹为宗。花卉笔意潇洒,傅色清雅,大有华嵓神趣。间作草虫,随意点笔,各种体貌,无不逼肖。然丈尺之幅,腕力已薄,虽不能追踪古人,亦当抗衡奚冈、方熏、黄易。”

嘿,林振青也是无语了,自己的外孙还真是什么也难不住他,看来,老赵的这几个玩意是全军覆没了,谁让他要考我外孙来着,活该呀!你还别说,这老赵一个收废品,好东西可不少呀!

“给,都拿着吧,老赵可说了,他送出去的东西就是都毁了也不会往回拿的,更何况是他用来考较你的玩意,你就别矫情,心安理得的都收着吧,也算是你来这儿上学的见面礼,哈哈,哈哈!”林振青把臂搁、笔洗和镇纸往高泽面前一推,笑眯眯的看着他。

高泽看也没看桌上的东西,只是望着外公,也笑嘻嘻的说:“外公,我都说完了,您该把赵大爷的让我看那个东西拿出来了吧?”

“你个小机灵鬼,急吼吼的,好吧,好吧,我来拿给你看!”林振青也是逗高泽开心,看他着急的样子,哈哈一笑,从书桌下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书卷,放在桌上,也不说话,就满面微笑的看着高泽。

高泽看到东西在桌上,着急忙慌,笨手笨脚的打开了书卷,咦,是一幅字呀!还是一首《劝学》诗,作者是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悔读书迟。”

这首《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鲁省临沂)。我国唐代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拿起那个楠木镇纸,镇住这幅字卷,细观上面短短的28个字,高泽突然想起了他练习书法时学过的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同样也是和这28个字一样是楷书。高泽学习书法的时候看过一个传闻,说的是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他也曾经学过欧阳询,把两位老爷子给他的帖子挂在墙上,目不转睛的看,认真的研读,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所以对《自书告身帖》的印象非常深刻,一看见这幅字,马上就有熟悉的感觉。

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曾经称赞《自书告身帖》:“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也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而观此《劝说》诗,字里行间有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端庄朴厚,苍劲有力,有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

从用笔上看,与颜氏铭石之书大致相同,沉雄老辣,丰肥古穆,多呈方形。即使像“更”、“不”、“手”这样的字也横平竖直,欹侧之势极为少见。钩用重按轻提法,捺也是先往右下重按,然后重心移向右上遣出,形成三角形的缺空,横细竖粗,转折处用内,既自然又有力度感,真是传世佳作,也是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再看纸张,确实为旧纸无疑,笔墨已经深入纸内,但是没有落款钤印,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在心里,高泽已经认定他就是颜真卿手书的《劝学》诗的真迹无疑了。

高泽已经深深的为他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的风格所折服,像这种体现当时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颜鲁公高尚的人格契合,实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