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回古记> 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书院(1 / 1)

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南唐升元四年(940)建立的庐山白鹿洞国庠,是含有教育性质的之始,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后改名为集贤殿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唐玄宗,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应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如:皇寮,在江西吉水县,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松州,在福建漳州府,唐陈珦与士“讲学处;义门,在江西德安县,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梧桐在江西奉新县苋唐罗静、罗简讲学之处。起于唐,盛于宋,止于清末学制改革,历时近千年。

初为私立,后来才由政府控制了一部分。作为聚徒讲学的开始于五代,五代时期官学不发达,私学转趋兴盛。如前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许多名儒隐居胜地,开学馆,立精舍,设,为宋初的起源,这些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

北宋初年,著名有四:石鼓、白鹿洞、应天府与岳麓(据《文献通考学校考》)。南宋兴盛,著名的亦有四:白鹿洞、岳麓、丽泽与象山。四大或是私人设置,或是地方郡守修建,均不纳于官学系统之中,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心学家讲学的地方,是每一学派的学术基地。

其他著名的,如岳麓是张栻、朱熹讲学之所,白鹿洞是朱熹讲学之地,著名的《白鹿洞学规》就是朱熹首创的,为各所效法。丽泽是吕伯恭讲学的地方,象山是陆九渊讲学的地方。紫阳,考亭都是纪念朱熹的。濂溪是纪念周敦颐的,龟山是纪念杨时的。东林为杨时讲学之处。天长日久私立的数量、规模均超过了州县官学。

南宋重开自由讲学之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明显区别于官学。学生入官学要受籍贯限制,而没有这一约束,学生可以越出本籍自由择师,所以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颇多弟子负笈辗转千里求师的佳话。允许学生中途转换教师。师德高尚的教师还主动向弟子推荐比自己高明的教师。师生感情甚笃。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

私立是以理学家及心学家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他们一致反对以追逐科举及第为直接目标的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培养人的封建德性。大师以“人师”自律,弟子以“正其谊不谋其利”的“醇儒”自策。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以自学为基础。提供充分的书籍条件。教师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读书和研究学问方法的指导。私立的大师都对读书方法作过总结,而尤以“朱熹读书法”最著名。教师指导主要采用答疑方式。宋代问世的“语录”,多半是师生之间质疑或解答问题的记录,是研究各个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间亦讲学,事先均备有“讲义”。倡导学生、师生、师友之间开展学术争辩,学术上的争论并不影响彼此情谊。各均拟有《学规》。

《学规》中详细阐明该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等,是研究的基本资料。其中以朱熹的《白鹿洞学规》影响最大。

与官学的根本不同之点,即在自由讲学,从教学方面来说,制度颇有贡献,例如注意自修和讨论;从组织方面说,皆立有学规或教约之类,指明读书的目的、方法以至生活上应共同遵守的规则。

注:本文中的名词定义,引自互联网文。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