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神枪手> 第十四章 兰陵秀才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兰陵秀才 下(1 / 1)

“你现在要读好四书五经,将来好考取个公名啊,也给你爹娘露个脸儿,给祖上争个光儿,这才是正路,学别的没有用啊。不过消遣的书,我这里不少啊,你读了,怕你父母说我误了你的前程。《师说》里不是有:‘弟子不比不如师;师不比贤于其弟子’我希望你比我强,有出息,因为你是我的学生。”

“没有事老师,我自愿的,不怪你。有什么书啊,老师?”云云眨了眨灵澈的大眼问道。

先生用手指了指自己的两大书箱,“多了去了,够你看几年的,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荀子》、《孙子兵法》、《唐宋传奇》、《元曲小令》,多啦上百种”老师神情洋溢。不知为什么,褚老师就想和沈云私下交流,因为他看着沈云厚道,说话做事也实在,像个大人,懂事不说,比其他孩子手脚也勤快,帮他干了不少活儿。再之,见云云俊俏白脸,耳垂厚大,鲜亮过眉,色鲜莹白;眼含藏不露,黑白分明,光彩射人;有大福大贵之相,且还非同一般啊。怎么能不让老师喜欢啊,自己的学生将来发达了,自己脸上有光啊。

云云随手拿起了一本一本书翻着一边对老师说:“老师,你才二十多,怎么不考公名啊,范进还考到了54岁的,你要参加乡试,考个举人呀。”

“哈哈,你小孩子不懂。我没有那个命啊,你看我长的个酸枣头,难戴乌纱帽,没有做官的相,看我的手,干瘦如柴,无财啊。”

一会老师又说:“我会看相,别的不说,仅这看五官,就要求很多。”“哦,相云:‘五官者,一曰耳为采听官,二曰眉为保寿官,三曰眼为监察官,四曰鼻为审辩官,无曰口为出纳官。大统赋云:‘一官成,十年之贵显,一府就,十载之富丰’,这相学要求看点、面、型、肉,面的布局是否合理,点是否突出,形是否合运,肉的位置的多寡。镜子里相我,一官不成:我最多考个秀才。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不多想啊,否则烦和心累。”

先生说着眼睛有些湿润了。其实,褚先生渴望自己考取公名,无奈自己在家乡得罪了权贵,准备参加乡试,可是县老爷看自己的面相不端装,说自己有奸像,不能走官路,能有个秀才名头就脸大了,还参加什么乡试。就算你费半生时光考个举人,到了吏部面试的,那一关都难过啊,那些大人们看了你这个面相,到死也不会委你为官。你还用什么功,回家种地,或者当个教书先生吧。

大明朝只有中了举人和进士后才可以做官,但凡给举人的官都是些清水衙门的闲官,跟着七品县令混吧,真肥不到那里去。但这样的小官也要去吏部报道,进行面试,你以为考上个举人就能给你个官做吗,不是那么简单,大家要站成一排,让考官去挑,这里讲究以貌取人,长的帅的让皇上发个委任书,一般的就待定,歪瓜裂枣的直接淘汰。像沈云这样的国子脸最优,宽脸次之,像褚先生这样的尖嘴猴腮回家种地就是。因此县令说褚先生不要考举人是对的,也是好心,不想让他点灯熬油白费劲,该干嘛就干嘛呗。

云云惑然道:“先生,听说你老家是兰陵的,有不少先贤啊,是这样吗?”

褚先生一听沈云对古人感兴趣,自然有话题了,孔子、孟子自不必说,天天读他们的书,我们家乡的圣人荀卿应该说说。

“呵呵,那是自然了。”

褚先生最崇拜家乡的先贤圣人是荀子,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荀子》伴人生。这治天下的事,一般人轮不到啊,当省长、部长、总理的人,亿分之几,能到你吗,所以你可以不去读《论语》,可《荀子》你不能不读,人活着就要继续人生,不学习怎么行: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人人都羡慕和超越别人的时代,人人都要赚钱的时代,人人都有压力的时代,不学习怎么更新知识,怎么了解分析市场,怎么能知道赚钱的方向。所以读《荀子》是对的。

荀子最出名的是名篇《劝学》,以前高中课文中的古文名篇就是荀子的《劝学》,谁不知道: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啊;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些名句都能倒背如流啊。所以说:读书学习可以让人有生活的动力;天天想着赚钱让人生活有压力。书中自由黄金屋,还是天天没事读书吧,活到老学到老,自得其乐啊。

荀子在兰陵做过县令,在那里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最后老死在兰陵,其坟茔凄凄秋草几千年了,追思寄魂粅几人。但其思想影响之大,不可忽视。受其影响鲁地的东海兰陵出了大批经学大师,从汉刘邦开始,皇帝的太子老师都从鲁地选取,特别是靠近刘邦家乡的微山湖东岸的兰陵,最信服。以致出现了叔孙通、萧望之、匡衡等,都在汉代当过太子太少傅。教授辅导过好几位太子,且均做了皇帝。

褚先生很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学生们,我们兰陵的教书先生是最棒的,都是教太子级别的水平,你想:你们当中将来应该有可能出个首辅或者尚书,再不然至少也是个朝里的三品以上的大官吧。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相互看着对方,将满学屋里的人的脸瞧一遍,看谁将来会有出息,大家想来看去的,老师的这句话也许会在自己身上应验,那该有多好。也许老师说的真是,到底会是谁,学生们心里都打鼓。回了一会神儿,弄的学生们嘿嘿大笑。

云云时常帮老师忙家务,因为老师就孤身一人,有时帮老师洗洗衣服,种种菜,到水井里提水给菜浇水,或劈柴帮老师烧锅,你别看一人之家,小家务真不少。一天的傍晚,忙到了饭时,老师吃饭时,也让云云給他一起吃。于是两人坐在小饭桌旁,老师从床下搬出个小坛子,起开泥封,用小碗倒出一点,满屋飘香。云云问老师喝的什么?老师说是兰陵酒,从老家带来的。

“小子:你喝吗?”

“不喝,老师。”云云摇摇头道。

老师喝起酒来,当然话不能闲着,于是说起有关酒的话题来,先是一杯酒下肚后,然后用手捂了下嘴,怕酒气跑了。过了一会,吐了口气,笑呵呵地说了起来。

说:历史上名酒只有“杜康酒”和“兰陵酒”。曹操就喝杜康酒,有诗为证:“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若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是枭雄当然要喝好酒和名酒,对不对啊,看来当时杜康酒应该很名贵了。

其次是兰陵酒了,说兰陵酒自然是李白了,因为酒不能离开文化啊,现在不是什么都和文化扯上关系吗。李白是诗仙,又爱酒如命,没有酒就没有他的诗作的出生,用现代流行语说:李白是酒和文化的载体。李白贬出长安时,贺之章就写信给李白,来山东济宁吧,这里是圣人之地,你可以和圣人比高低,还有“兰陵酒”给你喝。李白真的就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奔来,取道河南商丘,同二位分手,李白自己前往泰山寻找道教的师承寻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后,然后奔济宁来了。还没有到济宁,千金就散尽了。

李白到了济宁,贺之章拿出兰陵酒招待他,用了个翡翠玉碗,给到了一碗酒,李白喝了之后倍感兴奋,因为这口感和味道,在长安皇宫里都没有这么好的酒,郁金香的味道不是一般酒能含有的,能不兴奋。于是连喝了十几碗,有些醉了,当然诗兴也来了,唱曰: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从此以后,李白天天喝兰陵酒,十几天后,要求贺之章陪他到兰陵,要去酒坊去喝,济宁到兰陵就一百六十里地,快马一天就到了。于是,一两个月去一次兰陵,在那里喝几天酒,再带几坛好酒回济宁。就这样李白在济宁任城生活了五六年,还在济宁找了个老婆陪着他,老婆也很争气,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颇黎”。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知怎么又弄了不少钱,在济宁的隔壁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交由妻子搭理,便从任城乘船,穿越微山湖,沿大运河南下,又开始了在外云游的生活。

云云听了这些故事,真过瘾,真佩服老师,笑道:“先生真的很先生啊。”

云云天天想听老师讲故事,同时也不停地读老师的带来的书籍,放学不想回家了。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