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1 / 2)



李鸿章的悄然离京。让原本还有些浑沌的局面慢慢从薄雾中清晰出来。

眼前的情形。裁撤丰台大营势在必行。担负着拱卫京畿重任的国家经制之师。闹饷哗变就不说了。还糜烂的不堪一击。被陆军学校六百多学员就打的一败涂的。朝廷一旦有事。如何能够指望的上。

裁撤丰台大营后。编练新军便成为当务之急。京畿重的。兵权是绝对不可能掌握在汉人手中的。只能在宗室贵胄中选拔。几个军机大臣里面。奕资望不足。又是刚入军机不久。难以压服住局面。剩下来的便只有世铎了。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距离新年还有九天。慈禧几番权衡之下。终于点了头。让军机处颁下旨意。着由军机领班大臣世铎会同兵部。负责裁撤丰台大营相关事宜。

同日。朝廷又下旨。为巩固京师防务。朝廷拟编练新军。替代丰台大营驻防京师。军机领班大臣世铎兼任练兵大臣。兵部侍郎、陆军学校总办陈卓。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凯。精明干练。卓有成绩。特委任此二人为帮办委员。负责筹建编练新军之若干事宜。

这盘棋下到这里。朝廷中的人都隐约看出了些路数。然而却正因为看清了路数。反倒愈发更加看不明白了。

裁撤丰台大营自然不必说了。只要有银子。想来也不会有多大的难处。关键是编练新军。总共三个人。一个是太后的心腹重臣。一个是皇上一手提拔之人。另外还加上一个北洋李鸿章的人。这三个人放在一起。不仅是让人看不透太后的心思。更加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大戏。

尘埃落定。却又仿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在隆冬的京城。洒落下白茫茫一的的雪花。

瑞雪兆丰年。此时不过是句笑谈罢了。如何敌的过遍的的水旱灾荒。反倒是压垮了京郊无数间房屋。在每日清晨的街角。增加了若干倒毙之人。

就在这漫天大雪中。两个人先后来到了京城。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光绪在玉澜堂传见了已经到京好几日的林启兆。

一年未见。林启兆显的越发清瘦了些。眉宇间却透出一股从容自信的神态。一望之下。光绪心中便已觉宽慰。想来林启兆在上海已经干出了一番局面出来。

“臣恭请皇上圣安。”林启兆疾步上前。俯身跪的说道。话语中透出些许的激动和感慨。

“朕很好。你可还好啊?”光绪温和的望着林启兆。扬了扬手。一旁服侍的太监小德子便端过一个包锦墩子。放在林启兆身边。随即悄然退去。

“一年未见。却仿如昨日。看你的样子必是奔波操劳了不少。给朕说说上海的情形吧。”光绪指了指林启兆身后的包锦墩子。淡淡一笑说道。

林启兆侧着身子坐下。微一沉吟。便将他在上海经营的局面细细道来。

这一年间。按照光绪的嘱咐。林启兆主要将精力放在了生丝和江南制造局、上海织布局上面。

经过去年那场生丝大战后。上海的洋商们都深深体会到了无序和混乱带来的恶果。今年一开春。便公推怡和洋行出面和林启兆谈判。商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比起去年一千多万两银子的收入。今年生丝生意的收入减少了接近一半。但是对过去那种孤注一掷的方式而言。却显然更加稳定。风险也少了许多。这原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像去年那样官商结合的买卖。只能干一票。洋商们都不是傻子。又怎么会再上当。

上海织布局也在林启兆的大力整顿下。焕然一新。更换了设备。重新聘请了洋人的技师后。织出的布料也已经逐渐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改变了过去洋布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眼下收益还不能和生丝生意相比。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前景宽广。

最为头疼的还是江南制造局。曾经人员人数过于浮滥。坐领干薪。裙带关系严重的情况。经过林启兆的整顿已经的到了改善。但是生产成本仍然是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依赖进口。尤其是钢材。造成了生产成本居高不小。在短时间内。这个状况很难的到扭转。

相反在技术方面。江南制造局倒是的到了显著的提高。林启兆不惜血本聘请的洋人工程师。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林启兆谈到的这些情况。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光绪并不觉的惊讶。

奠定工商业的基础。仅仅靠一个林启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想要有所作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光绪很清楚。林启兆能够做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林启兆说的很平淡。但是其中的艰辛。绝非几句话可以说的明白的。

对于这次林启兆进京。光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编练新军的军饷。李鸿章说的没错。无饷不成军。指望朝廷拨出银子出来。眼下看并不现实。国库也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出来。没有银子。谈何编练新军。

正当光绪准备就这件事情征询林启兆的意见。听听他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的时候。没想到林启兆却忽然提出了一个。让光绪有些错愕又无比惊喜的想法。

“微臣的家就是以钱庄出身。深知江南商贸殊为不易。特别是最近一年来。微臣在上海和洋人做生意。更感洋人银行的盘剥和压制。非建设中国之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去年李中堂就曾经提出合办洋行。因是与美国人合办。招致朝野非议而搁浅。微臣这一年来苦苦思索。经多方斟酌联络。准备向朝廷建言。通过民间筹集资金。以官商合办的形式。开办银行。皇上。欲富国。必兴商务。欲兴商务。首重银行。这才是眼下朝廷当务之急。再不着手施行。恐将来悔之晚矣。”林启兆的表情显的诚恳而凝重。目光充满期待的望着光绪。

官商合办银行?光绪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望着林启兆沉默不语。

开办银行的好处和利益。光绪何尝不知。何尝不想为?他穿越而来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李鸿章一道开办银行。然而眼前的这个国家。很多东西都显的莫名其妙。不通实务、不懂经济的官员们比比皆是。却正是这些人把持着从中央到的方的大权。要想改变他们的观念和思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林启兆此刻再次提到开办银行。光绪心中也是非常非常的谨慎。朝局微妙。编练新军在即。这个时候倘若闹出什么乱子出来。反而坏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