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六十四章 风云百年劫 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 风云百年劫 十(2 / 2)

很难想象。如果那位清国皇帝拥有了足够的权力。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改变这样的局面。这场宫廷中的权力争夺。会让这个国家内部变的更加混乱。还是会带来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此刻都还无法预见。

因为这位清国皇帝面对的不只是权力斗争。还有与日本人的这场战争。还有这个过于衰老而脚步沉重的国家。或许在对那位皇帝过分崇拜的怀特先生看来。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个国家。可我却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迹发生的可能。至少现在没有看到。但是清国这位忽然崛起的皇帝的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国家将发生些什么。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在此刻无疑是这个帝国最深的忧虑。或许。这也将成为未来整个西方世界的忧虑。

……………

“山东的战事情况如何?”光绪脸色铁青的走进作战指挥室内。将手中的白手套重重扔在桌上。沉着脸厉声问道。

“何事惹的皇上发这么大的火啊?”见皇上怒气冲冲的样子。吴绍基双手端过一杯茶水。小心翼翼的问道。

光绪也不答话。接过茶水狠狠的喝了一大口。像是要把胸中的怒气压下去一般。过了片刻才用力的摆了摆手。嘴里恨恨的挤出几个字。“一群混账!”

原来自从新建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开赴辽南后。

|'战指挥部拟定的计划。屯驻在山海关的两万余人。由和段瑞带一万人赶赴山东。剩余的一万余人调往田庄台进行整编。先把新建陆军第三镇的架子搭起来。顺便也利用扫荡辽东日军残部的机会来练兵。

组建新建陆军第三镇进行的倒还比较顺利。聂士成作为新建陆军第三镇统制。经历了牛庄和田庄台的血战后。算是真正把骨子里的血性打出来了。这一次眼看着连北洋各部都赴辽南建功立业。心里也是憋了一股劲。很花了一番心思和力气。从这一万人中挑选了五千人编入新建陆军第三镇。加上田庄台一战剩余的五千人。进行了短暂的整编后。便按照光绪以打代练的方针。全军向岩方向出击。准备先扫清岩至大孤山一线的日军残部。再逐步向凤凰城推进。以兵力上的优势压迫凤凰城日军第五师团向朝鲜退却。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了聂士成率部离开辽河一线后。剩余的那些从山海关调来的官兵。原本都是朝廷从各地绿营和练军中征调而来。向来军纪散漫。营务松弛。再加上光绪此刻手里又没有一个统兵的军官来掌总负责。这些人放在田庄台这里。虽然明面上按照新建陆军军官的要求进行整训。背地里却是偷鸡摸狗。酒赌博。闹腾出了不少事情。今日更好。两帮人为了赌债居然连枪都用上了。

听光绪三言两语说明白原委后。吴绍基也是一脸的苦笑。“皇上何必为这些人动怒呢?朝廷军队的现状皇上也不是不清楚。要真的拿的出手。又何至于甲午开战以来一败涂地?正如皇上所言。万事总需一步一步做起。以微臣看来。既然是整训。严明军纪是首要之处。此刻倒确实需要一个人来整顿一下。不然会出大乱子的。”

“朕先前也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人啊……”光绪叹了口气。脸色稍微有些平和下来。“朕原本以为有朕在这里。这些人尚还不至于太过放肆。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连朕都不怕?整顿军纪的事情朕已经交给杜怀川的军法处了。不怕朕。朕倒是要看看他们怕不怕朕的刀!”

说着。光绪神情一肃。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先不管它。山东的战事如何啊?”

早已等候在一旁准备回禀的参谋军官。赶忙跨前一步大声禀报道。“回禀皇上。刚刚收到威海的电报。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在荣成湾登陆。驻防荣成县的山东河防营仓惶退却。幸而电报局尚能忠于职守。在城破之际将消息发往了威海和烟台。现已证实。日军已攻陷荣成县。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向威海发起进攻。”

“对日军的登陆进攻。山东巡抚李秉衡那里是怎么部署的?”光绪接过电文匆匆扫了两眼。又接着问道。

山东李秉衡那里的防务情况。光绪不是不想干预。是根本无法干预。正如此前辽南一战旅顺金州失守一样。光绪给李鸿章连番去电。可旨意一到下面怎么去执行。就根本控制不了。再加上此刻朝廷大权名义上也还在慈禧那里。即便他是皇上。李秉衡也未必会听从调度。

“山东巡抚李秉衡现已调集烟台的济字右营精健前营泰靖左营和河左营前往威海协防。只是形势危急。微臣担心这么一点兵力根本无济于事。”那个参谋军官犹豫了一|。断然说道。

光绪点了点头。和他预计的差不多。山东方面对日军的进攻依然准备不足。形势确实严峻无比。沉思了一儿。他抬起头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个参谋军官正是上次识破了日军山县有朋企图诱使清军各部出击的齐广洋。

这个家伙倒是个人才啊。光绪想了想又继续问道。“段瑞带的那一万人此刻到了何处啊?”

“回禀皇上。段大人所率部队正昼夜兼程赶往山东。估计最迟三天后可抵达。袁世凯大人已经从威海发电报。他请皇上放心。他必坚守威海不退半步。”

“袁世凯那里有新建陆军第二镇的底子在那里。朕倒还不是特别担心。只是段瑞带的那一万人恐怕起不了多大用啊……”光绪摇了摇头。想起今日发生的那起械斗。心中的烦恼一时又增加了许多。这些人军纪散漫。作战能力可想而知。真到了关键时刻。以段瑞的资望恐怕很难弹压的住。山东的战局看来只有指望威海不失守了。

再联想到此刻田庄台的局面。光绪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动。望着眼前的齐广洋说道。“刚刚田庄台发生的事情。你在旁边也听到了。朕此刻打算让你去统带田庄台的这些士兵。你敢去吗?”

齐广洋微微一愣。随即站的笔直大声说道。“皇上但有所命。微臣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光绪静静的注视着齐广洋。片刻后点了点头说道。“勇于任事这很好。但是要把这些个混账家伙淬炼出来。比起打仗来并不轻松。朕会授你生杀予夺的大权。遇事要多动动脑筋。不要怕做错。明白吗?”

“微臣谨记皇上教诲!必不辜负皇上的期望。给皇上把这支军队淬炼出来。”骤然之间获皇上的拔。齐广洋此刻脸上却无有半分的兴奋。神情反倒透着些许的严峻。

看来这个齐广洋还是明白其中的艰难的。光绪点了点头。扬手示意齐广洋退下。

瞧着的了个空。一直站在旁边的吴绍基忽然皱紧了眉头说道。“皇上。有件事情微臣想向你禀报……”

光绪还很少见吴绍基这样一副期期艾艾的样子。忍不住笑骂道。“朕今日遇到的烦心事太多了。要是好事就告诉朕。坏事就不要说了。惹朕雷霆大怒你也没有好。”

“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微臣琢磨着这件事情有些奇怪。”说着。吴绍基从怀中掏出一张电文抄件说道。“这是军情处设在上海分站发来的密电。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强学会。还在

报》上鼓吹要变法维新。微臣不知道是不是皇上的意以微臣有些拿不定主意………”

变法维新!光绪心中一惊。抓过电文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凝重。待到后来已经是压抑不住的勃然怒火。“朕早就让林启兆告诫过康有为。此时正是举国一心抗御外侮的时候。变法维新的事情暂时不要提。以免横生波折。乱了朕的大局。没想到这个康有为居然胆敢连朕的旨意都置若罔闻。他究竟意欲何为啊?”

“皇上息怒。微臣以为不过是些士子清流们纵论朝政。于大局而言尚不至于有太大的阻碍。要不再让林启兆给他们敲敲警钟?”见皇上发了大火。吴绍基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道。

“士子清流?康有为可不是普通的士子清流!……”光绪冷冷的哼了一声。转过头看着吴绍基又问道。“你对他们口中所说的变法维新是怎么看的啊?”

作为皇上身边的近臣。上次光绪对提出变法的康有为等人的态度。吴绍基也是知道的。只是一直不是很明白皇上心中究竟是如何的想法。要说皇上赞同。却为何又告诫康有为等人不要再提维新变法的事情。如果说不赞同。可皇上特意将康有为等人放到上海。分明又是有一番想法的。

此刻听到皇上问自己。吴绍基思忖了一下回答道。“微臣对变法维新也略有耳闻。比如此次与我大清交战之日本国。正是通过效法西洋实行变法。才能在短短时间里骤然崛起。只是。日本与我大清国情相差太大。对于我大清时候也要维新变法。微臣一时也是琢磨不明白………”

吴绍基的话说的很含糊。并没有表示出实际的态度。但是光绪却全然听出了他话里的那份谨慎。冷冷的看了一眼吴绍基说道。“你什么时候也学会像别人一样。去揣摩朕的心意了?”

吴绍基吓的赶忙跪下说道。“微臣万万不敢。微臣只是确实对康有为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知之甚少。也不知道皇上的态度。所以不敢妄下断论。”

“做臣子的。一味的揣度皇上的心思。以希迎合。到最后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的。你要记住朕给你说的这句话。”光绪拍了拍吴绍基的肩膀。示意他站起来。接着又说道。

“你能看到日本的强大的益于其效法西洋。也还算是有点见识的。今日就不妨对你讲几句透彻的话。关于这个变法维新。在朕看来。或许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将来要走的路。但是法怎么变。新政怎么施行。却不是康有为他们喊的那样。在报纸上发表点文章。再邀约一些清流士子搞些什么强学会。整日里高喊着。要变法了。要变法了。这法就真的变了吗?………笑话。那不过是书生意气。做事情。要做大事。光有热情是远不够的。要学会审时度势。懂吗?”

“微臣明白。微臣只是想不明白一点。既然皇上有维新变法的打算。此刻让康有为他们造造声势。对于将来或许也是有些帮助的。皇上不是曾经一再说过吗。要利用舆论……”听出皇上没有多少责怪的意思。吴绍基也把心中的疑惑敞了开来。

吴绍基终究还是个读书人啊!光绪在心中暗暗摇了摇头。索性干脆把话给吴绍基挑明了。也让他心中有个数。

“所谓变法。抛开其他的不谈。变的首先是朝廷的制度。朝廷制度变更。波及的便是全国上下数十万官员的职位。眼前这个时候。正是集举国之力与日本血战的关键时刻。康有为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变法维新。岂不是要把朕置于全国大大小小官员们的对立面?朕又如何去收天下之心?……”

吴绍基是何等机警之人。虽然皇上没有说明。但是这一刻已是隐约明白了皇上的想法。皇上并非不赞同变法。只是眼下皇上心中。却是放着一步大棋。看来皇上是下定决心要将天下大权从太后那里拿回来了。这样的时候。且不说变法是否可行。以皇上的心智。是决计不会在这样的时候给自己树敌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吴绍基心中一凛。再一次领受了这位皇上的心机手段。脸上不敢带出半分以为然的神情。装作沉吟的样子犹豫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想的深远一些的。”似乎是看出了吴绍基心中的想法。光绪神情肃然的说道。“任何事情。没有实力是断然不行的。比如此次田庄台一战。没有新建陆军。朕即便亲征又如何能够改变大局?………况且你真以为康有为是在为朕造势。他是在为自己造势。其行可恕。其心可诛!他有书生意气无妨。朕恨的是他私心!国家正在经受一场生死存亡之战。这个时候不识大体顾大局。朕。岂能受他的蒙蔽。”

“既然如此。微臣立刻给林启兆去电。让他………”吴绍基的话还没有说完。却看见皇上目光一闪。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这件事情我们都不要出面。你在朝中不是还很有些人脉关系吗?找几个御史上份折子。让朝廷出面把那个强学会查封了吧………”光绪嘴角露出一些淡淡的轻笑。“让林启兆给康有为带句话。朕对他有顾全爱护之意。希望他也能体会朕的苦心。这个人。将来还是要用用的。”

让朝廷出面当恶人。借力打力。吴绍基顿时领会了光绪的心思。当即沉声说道。“请皇上放心。微臣立刻着手去办。”

“朕的心何尝真正放下来过?”光绪的笑容忽然变的有些苦涩。“有些事情将来你会慢慢明白的。不要让朕等太久。要学会跟上朕的步伐。你也要多花点心思读读维新变法的书籍。天下大势。是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了。再不幡然革新。国将不国了!”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