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金刚菩提录> 第一百一十八章 霸宗首领再次剃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 霸宗首领再次剃度(1 / 1)

第一百一十八章霸宗首领再次剃度

霸宗首领得到智光长老的开解之后,心情平复很多,已经做好了重整山门的准备。这些霸宗徒众见自己的神秘主人都跪伏在智光长老的面前,这些人也纷纷跪拜智光长老。

在当今佛门修道界,能够令霸宗一脉彻底拜服的人,在此前还从未出现过,智光长老是第一人。当然如果真龙大和尚还在世的话,这些人也会对其顶礼跪拜。

霸宗首领道:“弟子愚蠢,修学半世佛法,竟然毫无半点慈悲之心,未能开发丝毫智慧,才沦落至今。幸蒙大师慈悲开示,才能迷途知返,从今日起,我愿意归投大师座下,恳请大师收我为徒。”

其实论年龄、论武学,霸宗首领都不在智光长老之下,现在他能够这般谦逊实为不易。智光长老沉声道:“浪子回头,千金不换。今日既然你有此想法,我便为你再作剃度,收你为徒。只是你乃久修力门功法,实在不宜留守我处。等我给你剃度之后,你便带着你的这些徒众回去好好修行,我会给你安排讲经说法的法师,由他代我向你等传授如来正法。”

一听到智光长老要给霸宗首领再次剃度,全场僧众无不惊讶,霸宗首领本来就已经剃度出家,现在也并未行还俗之事,如若再次剃度,那岂不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吗?

般若寺住持成空大和尚早已看出智光长老的用意何在,为了破解大家的疑惑,他便开口道:“智光长老所言甚是,当年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曾提出出家之人,理应进行二次出家,第一次是出世俗之家,第二次是出烦恼之家。”

莲池大师乃明代高僧,当时在明朝末年,很多出家的僧人开始不守清规戒律,胡作非为,只是现个出家相,并未作出家人应该做的本分事。所以莲池大师提出,出家不仅要身出家,还要心出家。

如果说第一次出家是身出家,那第二次出家便是心出家,真正发愿要出离三界六道的烦恼之家,以无上菩提为家,以如来正法眼藏为家。

智光长老为霸宗首领做了简单的剃度仪式之后,再赐霸宗首领一个新法号续缘。续缘之意在于惊醒霸宗首领,过去虽有出家之举,但中途误入邪道,后得善知识指引,进而再续佛缘。此后再续佛缘,只能精进向前,不可懈怠向后。

霸宗首领归投智光长老座下,接受剃度仪式,然后便带着自己的霸宗徒众走了。此后没有霸宗首领,更没有霸宗一脉,只有续缘禅师和新代力门金刚法脉的徒众。

真刚长老和真心长老见到般若寺化解此难之后,便带着真龙大和尚留下的五彩舍子和莲花舍子离开了。临走时真刚长老又和智光长老做了深入交谈,两个人相约数日之后便一起探寻魔门动向。

续缘禅师回到山门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把那副狂妄无边的对联拆除掉,然后告诉手下门徒,如果愿意留下来继续修行办道,就留下来,不愿意留在此处的,可以领取一定的香火离开。

续缘禅师的法缘还是不错的,整个霸宗徒众在经历这件事之后,没有一人离开,都甘愿和续缘法师继续修行。为了能够得到正确的佛门法义,般若寺派出了文殊堂的正弘法师来到此处作讲经师。

真刚长老和真心长老回到云台寺之后,将真龙大和尚的圆寂一事一说,云台寺上下一片哗然,但得知真龙大和尚乃修证成火光三昧,大家也感到可喜可贺,并将真龙大和尚的莲花舍利供于藏经阁,其他的五彩舍利遍供于寺院各处。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偌大的云台寺不能群龙无首,大家一致推崇真刚长老升任云台寺住持。真刚长老此时为了探查魔门动向,没有心力去掌管云台寺的大小事务,便将住持之位让与师弟真心长老。

真心长老在云台寺也是德高望重,他当住持,大家也是毫无疑义。真刚长老安顿完云台寺这边,便要急着和智光长老见面,两位佛门泰斗又要继续探查魔门动向的艰巨任务。临走时,真刚长老又对王骏风的力门武学进行了系统指教。

智光长老临行时,交给赵晓鹏一卷《大佛顶首楞严经》,交给李国明一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并嘱咐二人勤修经典,切勿懈怠。

《大佛顶首楞严经》也是众经之王,和王骏风修习的《妙法莲华经》在佛门之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古德常言: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楞严经》是一切天魔外道的克星,若此经住世,就如同一面照妖镜,一切天魔妖邪则无处遁形。所以天魔外道若想趁乱而起,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灭除此经。世尊曾说万法若灭,楞严先灭。由世尊这番话不难看出,《楞严经》确实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的无上法典。

现在智光长老将此经交于赵晓鹏,意在让赵晓鹏对五十三种阴魔,四种清净明诲,有所了解,从而参悟生死妄本,而证菩提真本。智光长老十分担心李国明,空照大师曾悬记:国明一出,魔门乃兴。但是此悬记只是告知李国明和魔门之间的兴起有关,至于到底是如何关联,谁也无法得知。所以智光长老传授赵晓鹏《楞严经》,也是想让赵晓鹏在必要时,能够以威力极大的楞严咒镇压李国明。

同时智光长老又传授李国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想要借心经的空慧破除李国明的狂慧。李国明的秉性智光长老早已察觉,这种极易嗔怒的阿修罗境界若不打碎,将来必成大患。

《心经》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六十字,无论是读诵还是背诵都极其方便,正适合李国明这样的急躁性格。若是经文太长,像王骏风读诵的《妙法莲华经》那般,李国明肯定是没这个耐心的,到时再一起懊恼心,反生谤法之心。

《心经》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义理精深,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髓心要,一旦参悟这部经典,其功德不可限量。

自智光长老离开般若寺之后,李国明和赵晓鹏白天则勤修技门功法,夜里则研习师傅所传经典。

在研习经典方面,李国明和赵晓鹏的天资悟性要比王骏风高出太多,王骏风在佛法的行门上十分精进,例如读诵经文滚光烂熟,但是在解门上则远不如李赵二人。

李国明盘膝而坐,手捧《心经》,单看经题就衍生出种种观想。现在的李国明虽是技门招修中期的速法阶段,但是技门功法境界已达意修前期的无人相境界。若世间无人相,则一切皆我,我则横行无碍,得大自在,如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我相一破,则证得意修中期的无我相阶段,那时将是另一番天地,不可同日而语。

《心经》的精髓是般若,般若是大智慧,能够了生脱死的智慧,一旦掌握这种智慧,便能真正契合法界妙道至理,不仅技门功法极速提升,更能直指心性,立地成佛。一旦证得这种境界,什么技门功法,独门绝技,完全可以都舍弃掉,来自真空妙有的种种神通力量将会随时受用。

波罗蜜是到彼岸去,从生死此岸,到究竟圆满的涅槃彼岸,这期间要度过烦恼中流,烦恼中流就要靠大般若智慧度过去。所以这部《心经》就是依靠了生脱死的大般若智慧,度过烦恼中流,从生死此岸到究竟圆满的涅槃彼岸去。

《心经》共有八种译本,其中有两本已经遗失,在剩余的六种译本之中,独属法相宗初祖玄奘法师的译本最为流行,这部玄奘译本的《心经》义理幽深,文字优美,普为工商走卒所喜爱,流通甚广。

要想真正了解这部《心经》,首先得对这部译经师有所了解。李国明手里现在也有几本古德对《心经》进行注释的资料,他一边仔细研习,一边细细思维。

玄奘法师当年曾孤身一人西入天竺国,求取真经,而且以一人之力,独辩三千大小乘佛门弟子及两千外道徒众,在当时名震一方,大乘教尊其为大乘天,小乘教尊其为解脱天,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后,用尽毕生心力翻译梵文经典,临终之时发愿若经典翻译无错,请以此舌不坏作为凭证,后玄奘法师圆寂之后,留下舌舍利。

李国明对于玄奘法师的经历,十分赞叹,也感知古人为法忘躯,求法不易,今日有缘众生能够闻修佛法,亦当常念古之求法之人。

正当李国明默诵经文之时,赵晓鹏突然喊了声:“国明,你胸前那是怎么回事?”

在这深夜之中,李赵二人都在研习师傅传授的经典,赵晓鹏的《楞严经》相对来说,经文较长,而且义理更为幽玄,所以有些文句难以开解之时,赵晓鹏就要放松一下,以便能够深入思维经文背后的内在意思。可是这时他突然发现李国明的胸口隐隐闪现出一丝红光。这道红光好似一条火红的蚯蚓一般,在李国明的海清之内若隐若现。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