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梦想王朝> 第二十九回 将军之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回 将军之思(1 / 2)

王晴与方勇走上了四丈多高的检阅台城头,城南大营方圆数里的操场上,鼓声隆隆,杀声震天,三万多名精兵在台下摆开了战场。

“武举的考核完成了吗?”王晴问

“刚刚结束,共选出武举一百一十二人,进甲者十七人。”方勇回道:“若论武艺,数百名参考者大多数出身武林,不少还是名门正派的弟子,刀枪箭弩也是无一不精;可在笔试考核中,发挥的并不好,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不过其中也有十来个出色的,对于行军,战场上的敌情的判断还有许多带兵的经验也有所了解,经查实,这些人都是过去二十年来反抗蒙元各路义军劫后余生之人。

王晴叹了口气:“真正的将帅都是生死存亡的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和平岁月里想要培养出真正的将帅之才不易啊!”

方勇明白王晴的弦外之意是在于关外:“将军,为何不上奏皇上,发兵关外?”

“半年来,我和高颜将军也曾多次上奏,摆明早打与晚打的利弊,可都被皇上婉言相拒,......”不知怎的,王晴忽然想起王想死去的情景,当时甚至连他也没有想到,一代英雄豪杰没有战死沙场,却被一个女刺客暗算于街头,默默的死在他的身边,那一幕已经过了九年,却是难以忘怀。

“也许皇上觉得中原大地经历了太久的战乱,应该修养生息吧,却忘了一股作气的道理,不过作为军人的我们却不能忘记战争,忘记自己的职责。”

“震天军火器房的情况怎么样?”王晴忽然问

“关于弹炮的统一,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千名工匠正在逐步实验论证,铜制城防炮的弹重定为九斤,弹径三寸五分,口径四寸二分;我们正在加紧测试弹药量的最佳比配;从东南海外搞来的那几门新炮以及开花弹的仿制却很不顺利,多次发生炸膛事故,更多的是落地无法爆炸,看来还需要一定时日,另外,关于圣上所说的粒状火yao的加工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以前的经验,火炮的作用多是在城关的攻防中,野战中也只有手铳,车排铳实用一些,而且单一单独面对敌人骑兵的冲击,我们正在试制一种比较合手的铳枪,喷火矛;既可以临阵击敌,又可以有不亚于火器的效能,已经试制了千余件,正在演练阵法......”

“武艺,刀枪箭阵的训练也不可耽搁。”王晴嘱咐道:“体能和意志上的训练更为重要,即使在太平的岁月里也应该时常调兵拉练,紧紧在大营里是不够的。”

方勇面有忧色:“别的都好说,没有皇上的命令,擅自调动城南大营以及北方其他各地的驻军只怕不妥吧?”

“这你就不必担心了,我回请示皇上,让部队到敌前去练练的”王晴笑道:“对了,战士们的伙食怎么样?”

“比不了长城以北坝上草原高颜将军的骑兵,天天都是牛肉羊奶的;不过荤腥也少不了,绝不会影响了训练。”

“哈哈,能享福也要能吃苦才行。另外再往南困难的百姓不少,我们之所以能赶走鞑虏,光复山河,是与百姓们的支持离不开的,我们做精锐之师,也不能做无水之鱼,现在地方比较困难,我们也要为百姓分担一些困难才行......”

听王情这样说,方勇心里却很是忧虑。王晴将军虽然居功至伟,军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但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不仅仅是他手中的几十万雄兵,几乎占了北方驻军的五分之三以上;更重要的是在中原百姓的心中,王想所建立的中国的影响还是难以磨灭的,而他可谓是两朝的元老,借当年“中国”以及新汉开国战争中的功绩,不仅在军中,在民间的威望甚至不亚于皇帝,就算是曾经同生死共患难,到了现在又怎能免的了君臣的猜疑与芥蒂?

王晴来到了点兵的高台上,晴空万里,微风阵阵;几万名官兵在广阔的操场上已经整齐的列队,以他多年的经验,他看的出士兵们的士气,似乎找到了当年随王想大都城下决战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自信的气势中少了一份悲壮。

“将士们!我知道,最近几个月大家都很辛苦!有些人可能在想:国内的仗打完了,家乡也光复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如临大敌般的抢时间战备,训练呢?”我告诉你们!对于军人而言,没有和平与战争的概念,在任何情况下,作为军人只有两件事情:打仗!和准备打仗!我可以向你们透露的是:家乡光复了,蒙元的政权也灭亡了!但是战争还远没有结束!我们民族的仇还远没有报!百年来的耻辱还没有洗雪!他们还欠我们千万条人命!除恶务尽!三到五年之内必将有无数恶仗,我们将打出关外!打到辽东!打到当年岳武穆所说的黄龙府!还要打到西域的雪原与戈壁!我想的问的是:你们当中,有谁愿意愿意重返战场呢?”

几乎没有犹豫的时间,便爆发出如雷如潮般的呼喊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我们愿战死沙场!”

王晴也激动万分,没有想到今天的队伍还能有如此高涨的士气:“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苦练杀敌本领!几年后一定要在战场上以一挡十!让敌人血流成河!”

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了报事的走了过来在方勇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将军,营外有人求见,名叫宋策,据说是远中国义军的故友。”方勇说道。

王晴仔细的回忆了一下,才想起了什么:“宋策?他还好意思说是中国义军的故友?如今我到要见一见!”

王晴在北营后的客厅内会见了他,在印象中他感觉是见过这个人的,宋策已经沧桑了许多,已不是当年书生的模样,想起当年的事情,王晴不由的生出一份气愤与鄙夷,说话也不客气,讽道:“宋策,怎么样?高官厚禄还不错吧?在哪里高就呢?”

宋策先是沉默不语,接着叹了口气,说道:“当年在事业最危难,最关键的时候,在泸州我选择了背叛,还害了田俊一家;一失足成千古恨;我知道,我永远也不可能弥补当年的过错。

“当年的事,我就不提了;你今天来是干什么的呢?”王晴开门见山的问道。

宋策先喝了口茶,又看了看四周,王晴明白他的意思,便吩咐方勇以及左右的人都退了出去,方圆三丈多的客厅内只剩下他们两人:“好了,有什么事情现在可以说了吧?”

而宋策竟然讲起了当年随王想共举义事,征战沙场的事情,王晴对他不屑一顾:“若不是有那些识实务的叛徒和民族的败类,蒙古人人数不及我们的二十分之一又岂能为祸中原数十栽?没有那些明哲保身丧失信仰的人们‘中国义军’的无数英雄们又岂会孤军奋战,最终献身于胜利的前夕?”

宋策忽然跪了下来,含泪郑重的说道:“王将军!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弥补当年自己的罪过!劝将军虎伏那无数人为之奋斗和献身的‘中国’之事业。

王晴终于明白了他的来意,吃了一惊,但却控制住了自己,假做不明,冷笑道:“噢?此话是什么意思?”

“当今的皇帝张扬身无寸功,当年完全是凭着运气与裙带的关系当上了新汉的主帅,有何资格自立为皇帝?如今一山不容二虎,将军应该先发制人,恢复当年无数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开创万古的基业!”

王晴却笑了笑,叹道:“可是他如今已是天下皆知的开国皇帝,而且半年来的事实证明他也并不算个昏君,我若起兵,名不正言不顺,并且也不必胜的把握啊!”

宋策本来已经有了必死的准备,闻听此言,大出意料之外,喜道:“王将军言之差矣!据我所知,西宫大营皇上的禁卫不过万人,京城的守军总共不超过十万,而其中有四万是将军的部下,而城外这座离京城最近的南大营就有五万的精锐之师归将军指挥。将军所部就有五十余万,而且都在北方;占北方军队的三份之二,里应外合还怕破不了京城?就算他们负隅顽抗拖延了时日最终逃了出去,将军依然有实力独霸北方,划江而治;而自古南北对峙者,南方北伐而得天下者,鲜有闻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