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兵器的操控與其問題]
在MS開發過程中的最大技術障礙,除了前述之能源與動力系統之外,便是如何將MS的複雜機體控制,盡可能直接化的操控系統(controlsystem)問題。
在MS薩克被研發出來的時點,人形機體之自主控制技術已告成熟確立。當然在理論上,以雙腳站立步行對應地形的隨機變化,或從喪失平衡狀態的回復等等,並不需要藉由駕駛員的手動操控來達成。
但事實上,因為各種狀況過於複雜且分歧的結果,要達成上述自動化操控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要提到困難,莫過於要讓駕駛員的各種意志反應在機體動作上之操控問題。
要作到使MS單純動作的程度並不困難。不管怎樣,透過自動控制設計,基本的動作幾乎無須駕駛員操作便可進行。
但在實際戰鬥中運用MS的狀況,便不是如此單純。
事實上,如果將MS置換成人類步兵來考量的話,在人類要產生何種動作時,並不會逐一注意手腳四肢各部位的動作。
舉例而言,在進行槍砲射擊的場合,人類以靈活的手部握著槍柄,舉起持槍的手腕與臂部,以準星瞄準目標並扣下板機,這一連串的動作,人類可在幾乎無意識中自動進行。
然而,在如同前述單純組合下,MS的操控體系只可進行單純的射擊,而駕駛員的立即處理能力應該也已經被制約。
況且,在實際的作戰行動中,則要持續進行遠較繁複的各種動作。
在此方面,MS薩克的操控系統方案,則以機體行動目的來區別,使一連序的動作程式化(當然,在各種動作中將因應狀況變化,而進行自動控制。),而駕駛員便從這些程式中,選擇合乎其所欲之行動目的者。此系統被稱為「主動任務控制」(activemissioncontrol,簡稱AMC)。
就此種稍嫌單純的操控系統,在當初亦有許多質疑AMC效用的論調,但搭載AMC的實驗機與其他競爭系統時,則具有壓倒的優勢結果。因此,AMC便正式地被採用為薩克的操控系統。
AMC雖是單純的系統,但拜其簡易單純之故,使其能夠非常彈性的運用。
而駕駛員的養成也變得較為容易,其結果,也是使吉翁軍在短期內產生眾多熟練駕駛員的主因。
[學習型電腦之出現]
經過反覆的實際作戰行動經驗,數項關於AMC的缺陷點被提出探討。
在此之中最重大的問題,便是針對想定以外的意外狀況,ACM無法加以有效的因應。
特別在薩克開始運用之後,程式範圍外的突發事項接連發生。雖然在AMC的設計上,對於例外事項所造成的危險,也可組合搭配各行動選擇而加以避免,
但在實際的運作上,除了一部份天才外,如此成功地作到緊急迴避性操控的駕駛者,則是很稀少的。
此問題雖被認為可由收集MS行動資料而解決,但資料量的膨脹,也造成駕駛員負擔的增加,結果使MS表面上的性能,變得更大幅依存於駕駛員自身技術的情形。
嗣後,AMC歷經多次的改良工作,達到新手士兵也可發揮最低限度機體性能的程度,但薩克的戰鬥能力,也比當初所預定的水準要被降低得許多。
關於MS開發,遠較吉翁落後的聯邦軍,從研發當初便致力於開發出超越AMC的操控系統。
此後的完成品,即一般稱為「學習型電腦系統」,正式名稱為「智慧型導航控制」(簡稱ICN)的操控系統,並約從稱為鋼彈的試作MS開發計劃的最後階段導入。
此ICN系統基本上雖並未改變AMC系統,但後者的重大缺點,即伴隨資料量增大而使操作性下降的問題,則完全獲得解決。
此為弗拉那甘博士(當時歸屬吉翁公國,在被稱為新人類的特殊能力者研究上,留下許多成績的人物),於大戰前所發表之「先制性行動預測理論」應用於電腦系統的成果。
「先制性行動預測理論」為將新人類能力者「事先判讀狀況能力」的理論化產物。在ICN系統,基於此理論所開發的電腦,將嘗試事先判斷駕駛員思考的驚人之舉。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